在 6 月 28 日进行的 IDG 资本“新消费时代”峰会“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和新媒体”四大主题对消费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分享了讨论。根据大家可能会关心的问题,我们梳理了本次峰会上的一些内容与观点:
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从政治、经济、人口变化和科技驱动四个角度阐述了“消费升级”符合当下时间节点原因,消费升级还将以很多人想不到的颠覆姿态长期存在。当在市场上已有的品牌,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生代的需求的前提下,新生代的创业者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这批品牌会把原来的品牌替换掉,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品牌。以下为相关实录:
“消费升级”是真命题:
政治驱动:十二五国家其实就把这个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我们看到其实到去年为止,消费整个占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64.6%,消费其实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
经济驱动:中国的城镇化在逐年的提升,到去年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4%,第二点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快速上升,而且高于GDP增长的速度上升。
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点就是中高收入人群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未来会占消费更大的比例;第二点是第三点是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
第一点中高收入人群怎么定义,上层的中产家庭月收入一万两千五到两万四之间,定义为上层中产,月家庭收入在两万四以上的这部分人群,我们看到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五年它的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所以他在消费领域的占比也会逐渐增加。人口结构上我们看到,新生代就是刚才说的八零,九零,零零后,他的消费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中国平均消费增长速度,他们占到经济总量的比例也会逐年增加。
然后未来五年我们看到人口组成的变化,刚才我们说上层中产加富裕阶层,2015年时人数是2000万,到2020年会增加到一亿。未来中等收入人群和新型中产给消费增长所带来的贡献到2020年将占到整个消费的55%,整个上层中产和富裕阶层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中国的年轻人群有一些什么消费特征?第一就是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品牌意识更强,他们的认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们更是品牌的拥护者,更有国际性的视野。
我们也看一下三四线,因为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渐升高,很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回流,很多生产制造企业往三四线城市走,所以这部分人的回流拉动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从海外购物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基本上前20名的没有一个一线城市,全部是三四线城市,所以未来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也是经济的一个很大的拉动力。
科技驱动:移动端的普及,导致流量的碎片化,然后需求的小众化和个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这个就对整个的产品需求逻辑发生变化,对消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品牌会在未来20年迎来全面崛起
未来一定是大家越来越看重品牌和品质,越来越愿意接受新品牌,他们甚至非常愿意接受本土的品牌;但是现在市场上已有的品牌,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生代的需求,这就提出一个需求,新生代的创业者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这批品牌会把原来的品牌替换掉,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品牌。
中国品牌市场经历的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供给缺乏阶段,90年代前,基本上能做出产品就能卖。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到2000年之间,渠道驱动的,你能把货铺到渠道里就能卖。第三个是品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2000年到2010年,基本的打法就是大品牌、大通路、大媒体的打法。第四个阶段是2010年到2015年,性价比阶段,这个阶段里出现很多淘品牌、快时尚品牌。第五个阶段是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认为进入品牌发展第二个阶段,全面升级和系统颠覆。
对新品牌发展的一个观点和三个预测
一个观点是品牌未来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基于事物的商业模式要转变为基于关系的商业模式,这个就要重构产品设计流程、供应链流程、营销方式等等,刚刚在我前面的PPT里也给大家介绍过了。
三点预测,第一点,随着消费升级和新生代成为消费主体,未来会导致大部分现有的品牌被新兴的品牌取代。我个人认为这个比例,未来十年现有渠道里50%以上的品牌都会被取代掉,有些品牌的创业者认为这个比例会在70%以上,我们拭目以待。第二点预测,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小众化、流量碎片化,整个消费的决策逻辑改变了,头部的大品牌会被众多的能够满足小众需求的中小品牌取代。第三点,我们认为新生代会是未来二十年主流的创业人群,他们会推动整个中国品牌的升级,也会在未来二十年打造一批真正的世界级的伟大的中国品牌。
最后想分享一个判断,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在未来20年会迎来全面崛起,这个崛起是由经济崛起和文化崛起决定的,我们中国人越来越自信,我们越来越愿意消费自己的品牌我们认为中国未来在食品饮料领域会出现自己的可口可乐、星巴克,我们会出现自己的宝洁、联合利华,我们在体育用品方面会出现自己的Lululemon、Under Armour等等
IDG资本执行总监孙宇晗认为,对于新零售,大家的关注点从线上转到线下,主要在于线上线下流量成本趋近,线上技术为线下赋能,消费者能够得到更丰富的产品和体验场景。而在未来,新零售也会出现几个明显的趋势,其中很重要两点是餐饮化和小面积业态。以下为相关实录:
从线上到线下:
第一是现在流量成本基本趋同,在线上的渗透率、到达率基本饱和的时候,线上出现一个很明显的集中的趋势,绝大部分流量都掌握在前面几家大的手里,流量成本比较高,
第二点原因是在运营方面,比如类似生鲜品类,虽然消费频率很高,但是单次的客单价很低,所以完全的线上方式很难实现规模与效率,所以结合线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个是在体验方面,传统的电商通常只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层面的需求,对于体验式和服务式的需求很难满足。满足这样的需求需要线下的场景来承载,比如像盒马、超级物种这种轻餐饮的模式。线下商家可以给消费者从服务、设计到环境一些完整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很完整的体验。
新零售的一个重点就是在于结合了线上的技术,重回线下,让线上和线下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来实现零售所需要追求的效率和规模。
在未来,新零售也会出现几个明显的趋势,其中很重要两点是餐饮化和小面积业态。
第一个,餐饮化趋势。现在各个业态都是结合餐饮,比如像宜家里有餐饮,像日本的鸟屋书店也结合了咖啡店的形式,便利店有类似盒饭的部分。这些消费者有很明显的共同特点,小家庭,女性受教育程度很高,这些社会特性跟日本的很相像。
日本在很多年前恩格系数是23%,最近几年已经涨到26%,餐饮成本的增加,不做饭的人越来越多。相关的产生一个概念叫做中食,日本的中食市场在过去十年内基本上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加。
在家吃饭又不想做饭的需求有四种:第一个,商店里的速冻食品,第二是大卖场里的餐饮成品,第三个是便利店里的成品,最后一个是外卖,不同的地区由于情况不同,所以选择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在美国没有便利店成品,比如在日本外卖不流行,我们觉得在国内应该四种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潜力。
第二个趋势是我们看整个全球的零售发展的时候,发现在最近的五年内有两个业态的增速是最快的,这两个业态都是小面积业态,经营面积在几百平米,这两个业态一个是折扣店,还有一个也是类似像7-11类似的便利店,门店很小,但门店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规模扩大能力。
这些门店在运营的时候基本上是单纯的统一的总部意志,门店端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复制功能。并且这些门店有非常强的变化性,可以随时调整,这种零售业态是非常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零售业态。大面积门店其实也有机会,核心在于体验化和差异化,通过一个相对复杂的运营去建立一个运营的门槛,总的来讲,标准化的小面积业态和相对运营复杂的大面积也应该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