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瑜伽品牌「In Yoga 隐瑜伽」今日宣布获得 5000 万元 A 轮融资,资方为达晨财智。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大对IT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投入,推出2.0版本的时尚瑜伽馆等。
隐瑜伽成立于 2015 年,业务涵盖了瑜伽会所管理运营、运动服饰品牌、文化传媒等领域。
据了解,隐瑜伽门店覆盖了上海、武汉、杭州、长沙等 13 座城市,在营业门店达 70 余家(均为直营),单店年营收在 500 万元以上,单店会员数千人,客单价在 5000 元以上。并于今年冠名了湖南卫视金鹰纪实、新浪微博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有瑜伽》活动线下赛事活动,据悉赛事仍在进行中。
总的来说,隐瑜伽能快速成长,得益于以下几点:
1、持续发力做商圈店。
和瑜舍瑜伽主攻社区店不同,隐瑜伽以一二线城市的地标商圈店为主。至于为什么选择一线商圈?
隐瑜伽 COO 杜泽向36氪表示,商圈有更优质、高净值的客流;而且比较容易输出品牌价值,在 C 端(会员、教练)和 B 端(商场)形成品牌印象。
尤其后者,由于商业地产本来在瑜伽领域没有太多的可选标的,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后,隐瑜伽在入驻商圈上会更有话语权。反例是健身品牌,由于健身品牌爆发,在入住商圈上商业地产的可选余地则大很多。
2、针对新的消费场景,做面向 C 端的「时尚瑜伽」。
瑜伽主要分两大派系,印度瑜伽、欧美瑜伽。中国的瑜伽从业者普遍受印度瑜伽影响较深,因此门店风格、教学氛围方面比较传统,门店也多是瑜伽爱好者自己经营的社区单店。
但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更新,环境、教学体系及体验感比较乏善可陈的社区店在单店规模扩大、规模化复制店铺上都存在瓶颈。
隐瑜伽转而打出欧美时尚瑜伽的理念,从店面装修、瑜伽配件、教学体系和体验感上注重年轻、靓丽和品质感,用ERP系统、课程及运营的 SOP,将非标的瑜伽相对标准化。其会员目前主要为 24-45 岁的小白用户,女性瑜伽爱好者为主。
3、用商人的逻辑,做瑜伽连锁品牌。
正如上文提到的,传统的瑜伽店多是瑜伽爱好者自己开的社区单店,在经营策略、运营方式、商业化程度上比较初级。
杜泽向36氪介绍,创始团队此前曾为某老牌健身品牌的核心成员,三年前开始做隐瑜伽时,创业启动资金仅 500 万元,但从入场起,他们在用产品化的商业逻辑做瑜伽。
隐瑜伽将各业务切分成子公司,包括高端商圈运动场馆隐瑜伽、Sweet Fitness 运动糖果等。现阶段公司以新店开拓为核心,从品牌策略角度公司将隐瑜伽和运动糖果打包,同期带入商圈。以此满足不同需求的女性健身人群,同时提高运营效率。
两个品牌的门店开在一起、分为两个门头但共享前台和更衣室,后者(面积在一百平米左右)的客源约有 30% 来自隐瑜伽(面积在五六百平米)。
未来新店开拓的规范化、规模化,隐瑜伽将日常业务拆分成财务、人事、工程、拓展、课程、销售、市场、运营等 11 个板块,每间门店的运转均由团队配合完成。
举例来说,拓展部门谈下某商圈后,工程施工和销售部门(负责会员招募)同期展开工作,开店前需要达到 300-600 名会员的招募指标方可正式开业。然后才有城市经理带着核心运营团队,开始新员工招募及店铺日常运营工作。
盈利方式上,目前隐瑜伽主要靠门店运营收入,其中会员年卡销售是主要营收来源,单店年营收如前所述在 400-600 万元,毛利率在 30% 左右。
同行业中,斯巴顿也是走精品瑜伽路线,门店面积在 1000-2000 平米,经营方式比较精细化,分为三条线,包括“瑜伽+社区”的中高层社区门店、“瑜伽+轻健身”的商业门店、“瑜伽+理疗(SPA)”的五星级酒店门店。瑜舍瑜伽则走社区化策略,单店的面积在150平米左右,客单价在 6000-8000 元,除了瑜伽课程,瑜舍瑜伽还把经营范围扩大到了健康生活商品售卖。
目前隐瑜伽有 600 多位员工,CEO 李望秋,曾参与打造了多个多个著名康体品牌,3F 健身学院的荣誉讲师。COO 杜泽,有超过十五年的一线品牌管理经验,2010年进入健身行业。
—————————————————
注:我是36氪茉小莉,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劳请备注姓名、公司、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