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OTA 开始往线下开店,对应的旅行社也在往线上转型,但大多中小旅行社触网并不顺利—— 大流量平台不止一家,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途牛、同程,还有“黑马”美团酒旅,但各家后台规则不尽相同,对接和管理成本高,本来运营效率就较低的旅行社,还会面临资金周转等痛点。
对此,“享自由”则想做中小旅行社与分销平台之间的“连接器”,他们在不同平台的接入 API 中找共性,制定出一套相对标准化的系统,帮旅行社将产品一键对接到各大主流 OTA 和电商平台。
具体来说,享自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流”和“现金流”两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流,享自由为旅行社开发了一套 ERP 系统,在库存管理、支付、对账机制等基础功能上,其初步实现了“度假线路标准化”,就像前面提到的,享自由尽量在不同平台中找共性,标准化了一套接入体系,帮旅行社一键接入各大分销平台,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也帮助旅行社控制人力成本。
与此同时,享自由还在系统中集成了电子化合同,引入 B2B 交易评价与服务事故记录机制,这样做是为了全责更加分明,一旦用户端出现问题,系统能够判断到底是 OTA 平台,还是商家的问题。在 C 端服务升级倒逼供应链改造的当下,这样的设定或将利于用户体验。
在现金流这块,除了打通支付系统,享自由主要在解决旅行社结算周期长、资金周转困难的痛点。入驻一些 OTA 或电商平台的前提是旅行社要缴纳一定押金,这个数额普遍不高,但结算周期会影响旅行社的运作和扩张,享自由未来想用金融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一些 OTA 平台为鼓励中小旅行社触网,从 2014 年就缩短了结算周期,比如携程就提出“T+7”(T指预定时间),想打破业内 30-90 天结算的规则。享自由要在金融板块有所作为,基础还是夯实信息流业务,而 36氪了解到,无论是 OTA 、还是同业 B2B 平台也都瞄着供应链金融这块肥肉。
享自由正式开展 B2B 业务是在 2015 年,截至目前已经合作了 800 多家旅行社,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享自由表示,他们希望在 2018 年前后服务约 1 万家旅行社,获取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旅行社市场份额。此外,享自由也在向上游合作,打造自己产品数据库,目前已有 1500 多项旅游产品,这些资源将也会和平台商家共享。
至于盈利模式,将会有这几个主要来源:1)SaaS 系统增值服务,2)产品利差和平台返点,3)买断包销式的自有产品销售,4)品牌加盟费供应链金融。据官方给到的数据,2015 年通过享自由 SaaS 创造的流水达 800 万元。(已除去享自由线上门店的 200 万元销售业绩)。目前,享自由正在进行Pre-A 轮融资,预期在 500 万人民币左右。
实际上,从 2015 年的旅行社营业统计数据来看,其旅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0.29% ,旅游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16.72%,营业成本同比增长在 2.08%。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旅游业务实际上还是盈利的,人员等成本并没有高到成为不挣钱的主要因素,而营销获客的成本飙升或许才是旅行社逐年挫败的缘由。由此,当下的旅行社需要的 B2B 平台,“开源”或许比“节流”的需求更紧迫。
往线上走成为了旅行社扩大客源的方式之一,但不得不说,这些传统玩家的问题根源在于产品同质化,而从长远来看,触网之后,也将加快一些缺乏差异竞争的旅行社的衰落。对此,享自由或许也有考虑,其表示在服务旅行社达到 5000 家后,也将优选商家进行合作,比如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
在 B2B 领域内扮演“连接”的角色,36氪曾连续报道过泰坦云,其在深耕酒店领域后,最近也在尝试对接旅行社。而在旅行社管理系统这块,国内比较知名的有金棕榈,不过在分销功能上,后者主要是帮旅行社自建电商网站。总的来说,不论是旅行社、还是 OTA 或平台 ,双方在旅游度假产品上的标准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对接起来既需要技术,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