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来来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编辑王子丹的供稿,点击这里关注他的微博。
“你要是真的想听我说,首先希望知道的大概是我在哪里出生,我那该死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还有像这样的一堆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但说实在的,我无心对你讲述这一切。”《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开头作者对废话的厌烦,想必很多在智能手机上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的女性都曾体会过,她们对千篇一律的搭讪和查户口式的对话已经闻而生厌。而广大男性陌生人社交应用用户所面对的问题则是——为什么我资料里的照片显示我明显是一个极具品味的高富帅,却还是没有姑娘搭理我?
这就是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简称LBS)陌生人社交应用的现状,或许一部分女性使用此类应用的目的只是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但多数男用户的根本目的就是——快速将陌生的线上关系转化为线下关系,没能看到期待中的“快速”和“转化”,他们就没有满意的用户体验。然而在应用上让陌生异性之间建立联系却往往困难重重,除了像男女比例和文化传统这样的一堆废话以外,问题的关键在于——很难在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之间建立信任。信任是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契机,熟人社交网络和电子交易平台的用户也因为有了信任机制而都在维护着自己的声誉和信誉。与有认证的婚恋网站和电子交易平台相比较,位置服务生人社交应用更像是一个以物换物的原始社会,没有担保人或机构来保证交易的公正。用户会发现,很难鉴别这个原始社会里哪些是肆无忌惮的狩猎者,哪些是遵守现代商业规则的文明人。
即便是在线下,我们与陌生人接触的风险也经常会很高。扶起一个摔倒的陌生老人,面临的却可能是诉讼和赔偿,这样的社会现实或许已经致使不信任的基因潜藏于很多人的体内。有研究指出,一个社会里,彼此信任的人越多,社会也就越繁荣。在社会上重建信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只能依靠每一个个体,政府的管制也不能加速这一过程。而在社交应用上,除了用户自己,建立信任的任务也应该落在开发者的身上。
开发者能做些什么
如今智能手机应用市场上生人社交应用的盛行,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LBS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更多异性的途径。途径虽有了,但最终能否踏上那片热土,现在主要还在于用户自己的魅力和毅力。如果开发者把帮助用户建立信任作为自己的责任之一,他们还可以为更多的用户铺平道路。
1、准确的市场定位
很多用户对于使用生人社交APP效果的期待就是——找到附近好看的异性,马上见面约会,然后发展下一步。但相比男性,女性在将线上关系转化成线下关系时要承受的风险更高,她们更愿意维持现实生活中的审慎并需要足够的信任才会迈出下一步。所以很多用户一边享受着轻触手机屏幕就可以看到附近美女资料的感官刺激,一边又抱怨着应用根本不能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最终转换。而且这种仅靠萍水相逢构成的弱关系,在一方想主动终结时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很低。所以很多男用户发现经常聊了几句就不见对方回复,或者动辄自己就被拉黑举报或者恶语相加。这种用户与开发者、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是应用初期扩大用户量阶段所选择的营销手段造成的,洗脑性的营销使用户低估了在应用上建立信任的成本,也使用户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建立信任上。
容易引起话题的段子营销,加之微博大号转发,的确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推广手段,缺点是吸引来的用户粘性不足,因为应用并没有解决用户期望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开发者出于融资需要的考虑做出这种营销决策,但不应因此忽略了创业之初应用被赋予的意义,更长久的考虑品牌价值,才能完成从开发者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
2、更加垂直化
单就交友来讲,通常人们会更容易与和自己同属特定群体的人建立信任,同样的爱好、同样的职业、养同一种狗、同一个学校毕业等等,而且群体越高端、越小众,就越可能更容易的建立信任。在生人社交APP里,同志社交APP属于这一类的典型。像Scruff和Grindr这样兴起于美国的LBS同志社交APP,甚至可以说是今天中国以实现男女约会为目的LBS社交APP的鼻祖,这些同志社交APP的用户之间,由于在社会上同属少数群体,很容易建立起信任,用户体验也更好。
现在中国用户量最多的陌生人交友类应用都不是为某一类特定人群打造的。对于这些应用的一部分用户来讲,单纯地理上“附近的人”不足以完成归类和筛选。而这部分人中,只有交友意愿强烈的才会选择自行完成筛选,因此未来生人社交APP的一个趋势可能是更加的垂直化。今年上线的社交APP“夜猫”就将目标用户定位在了光顾夜店的年轻人,是一个以“夜店”为主题的社区。但这种按场景划分人群的方法其实并不能帮助用户实现对其他用户身份的认同,因为任何身份的人都可能去夜店,而人们去夜店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在社交产品普遍追求用户量的今天,如果开发者缩小目标人群的范围,那么潜在用户量也将受到限制。所以垂直化的同时开发者也要想清楚,如何使产品在每个用户眼里都具有更高的价值。
3、筛选机制
筛选机制与垂直化解决的是同样的问题,都是找到特定的人群。目前多数此类应用提供的筛选机制只有性别这一项,接下来再由用户自己完成从照片到个人资料的筛选。一些APP也提供了更多的用户信息选项帮助用户建立信任,比如陌陌就提供了职业信息以及其他社交网络的绑定等选项让用户完善个人资料。但很多用户信息的完整度并不高,这是因为用户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激励。用户对于移动端产品的期待是——解决网页端解决不了,或解决起来更费时的问题,所以移动应用用户相比网页端用户永远是懒而不耐烦的,他们不愿意或者没时间填写完整详细的信息。但只有收集了足够的用户信息,开发者才能帮助用户进行筛选和匹配,所以如何持续的给予超出用户期待的体验、平衡用户信息的收集与用户的忍耐度,也都是这一类应用未来要面对的问题。
群组和话题讨论事实上也属于筛选的一部分,只是将筛选规则的制定权交给了用户,新版本的陌陌也推出了群组功能。而加入群组后,完成交流方式从点对点到点对面转换的用户,在发布骚扰信息时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另外,群组也为开发者在未来组织官方活动和寻找盈利模式提供了更广泛的基础。
用户能做些什么
一个照片显示出面容姣好、身材曼妙的年轻女性微信或者陌陌用户,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打开定位服务后收到搭讪信息的数量,和报考公务员热门职位的人数相比可能都不会逊色多少。除了长相这种不可控因素外,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际上也就是谁能更有效率赢得信任的竞赛。
真实的照片、更完善的个人资料都可以帮助对方更多的掌握你的资料从而降低不信任度。职业信息显示出的社会地位和得体的说话方式也会让人觉得你不愿意冒风险做损害自己名誉的事。很多男性用户直接按照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搭讪阶段就把最终见面或更进一步的目的发给对方,这显然是缺乏对于建立信任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成功率自然也不会高。
关于怎样搭讪、引导对话,再写下去就变成泡妞指南了。无论建立信任的机制怎样完善快捷,解决的都只是缩短甄别一个人是否初步值得信任的时间的问题,而用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则应该是被开发者极力避免的。
至于生人社交APP引发的道德和安全问题,其实没有太多担心的必要,逐利的科技公司一定会尽量规避法律风险,并且用心经营产品的口碑,生人社交APP的安全隐患也会随着发展而降低。而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财产和权利,任何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回报和风险也都由自己承担。生人社交APP为陌生人相识提供了更广阔、更便捷的平台,很多人在生人社交APP上找了恋人、伴侣和商业伙伴。从搭讪到建立信任,这可能是很多人一生都未曾尝试过的事情, 在生人社交APP上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其动机未必伟大,但或许会给自己带来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