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母婴、男同女同,垂直细分人群还剩下哪些新机会?一亿的中国广场舞大妈可能是个答案。
如今,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广场舞”三个字,最先跳出来的是个叫作“糖豆广场舞”的网站。这个名字可能对你来说很陌生,但作为最早一批广场舞领域的创业者,“糖豆”在跳舞大妈这个细分人群当中的知名度其实不小。根据QuestMobile的2016年中APP排名,糖豆已跻身299名,用户量超过千万。并在去年9月获得了YY旗下亦联资本500万美金的A轮融资,正在启动B轮融资。
创始人张远告诉我,瞄准广场舞这个方向并不是团队主动规划的,而是由于做CC视频(提供视频解决方案)这个2B项目的时候,通过对数据的感知发现的机会。“糖豆”最早成立于2011年,是CC视频当时孵化的几个2C业务之一。
“15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在百度搜索指数上,广场舞移动端的指数哗哗哗地上来了。而那个时候糖豆H5页面还没有。” 虽然当时糖豆在广场舞网站里排名第一,但张远和他的团队明显感觉得快速启动移动端的业务,因此在15年4月上线了面向领队的广场舞视频类APP。
张远透露说,当时团队线下调研了全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舞队,并对标美国市场的情况,之后形成了宏观的判断——中国互联网未来的两三年也将面临一个类似美国的互联网成年化过程。
“你看Facebook 45岁以上的人群已经占总用户的25%,50岁以上的人增速是80%,而90后是负增长。Amazon也是如此。通常而言,工具型APP会首先受益于这波互联网成年化。微信去年发布的数据:35岁以下人群占90%,但中国平均人口年龄是很高的,这中间的年龄差意味着更多人将参与进来。微信和手Q都会受益于互联网成年化,冲进新的人口红利。
另外,工具型APP对不同年龄群体具有穿透性,但是文化娱乐入口是具有可代替性的,比如说漫画、直播。00后看的漫画和80、90后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随着互联网成年化、60、70初触网,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供需缺口。工具下沉穿透了,但文化娱乐现有的app完全穿透不过去,会涌现一批新的文化娱乐APP。”
在张远看来,广场舞人群恰巧是60、70后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大妈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手段之一。同时,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中年女性更符合糖豆对用户的定位,因为这些地区的流动人口较少,更多是轻熟人社交。并且生活节奏比一线城市慢很多,接近6成的人掌握了家庭采购权。因此,糖豆的策略是通过广场舞为抓手,进入这群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具体而言,糖豆APP在去年上半年集中抓领队资源,通过签约达人和制作优质的广场舞视频内容来吸引舞队中的KOL,满足她们学舞、教舞的需求。积累了200万的领舞人群后,产品在年底陆续上线了舞队和社区功能。之后,又在近期发布了快速制作广场舞短视频的工具,目的是将生产工具解放之后,有更多人可以秀出自己的舞姿。
“广场舞本身就有一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里面。如果单纯是为了学舞,在家里对着电视机也可以跳。为什么要到广场上去跳呢,其实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张远说道。
和36氪之前采访的“99广场舞”以及“就爱广场舞”相比,虽然糖豆目前在线上流量上更占优势,但其线下这块却处于空白阶段,并未做社群、俱乐部等相关的尝试。谈及为何没碰线下这块蛋糕时,张远的观点是:“如果用户某个需求需要线下更有效率地满足?我们就有可能做线下产品。但现在为止,还没看到。”
“中年人这波垂直人群的机会,是由于互联网本质上让信息流动地更快速所带来的红利。回到线下问题,线上线下本质上是一种手段,手段是没有好坏的。更要看是否对这群人的某个需求,效率得到了提升。线上社区对比线下,效率的提升体现在:线下只能和领队学,线上可以和全国的老师学,效率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线下秀舞只有周围的人看,而线上有几千人可以围观,因此效率比线下高。”
据糖豆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用户在APP上平均停留时长在30分钟左右,人均打开次数3-4次/日,观看视频数约7个,全网日活超过200万(包括PC、移动端的H5和APP)。创始人张远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05年创办了CC视频,是个专注于提供行业化视频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