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一个最新的消息显示,新加坡放弃推出国家共享自行车计划,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共享单车已经让政府公共自行车“不再那么必要”。
但其实如果你来到新加坡,并且深入体验之后,基本可以断定,在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发达国家共享单车不只没必要,它压根就是一个伪需求。
很多人可能对以上判断抱有疑问,毕竟之前摩拜、ofo都大张旗鼓的号称进入新加坡,仿佛出海大战开打了,并且与新加坡本土共享单车oBike上演“三国杀”,难道这一切都是吆喝吗?
事实证明,它还真就是吆喝,因为没有看到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这三家共享单车,不仅车辆少的可怜,也根本没人骑。
说好的出海呢?说好的进军东南亚呢?
在新加坡著名地标之一,当今世上最昂贵酒店滨海湾金沙酒店旁边的公交站,人来人往十分频繁,但是我们看到仅有两辆oBike被遗忘在旁边的人行道上。
两辆oBike零散的停留在人行道。
不远处的一辆oBike~
oBike的使用价格为每30分钟1新加坡元。
同样在这个公交站,两辆摩拜单车直接被推到了一个被遮挡到的草丛中,如果不刻意寻找,还真的发现不了。
两辆摩拜单车则直接被推到了草丛中。
事实上,也正是无意中看到这两辆摩拜单车,才让我们产生一个想法:共享单车在新加坡的密度到底有多高?
于是,干脆拿出手机用摩拜App尝试了一下,在国外的网络环境下地图上竟然可以显示单车位置,而且还有最新的红包车,但是从图中也明显看到仅有稀疏的几辆单车闪烁着,见下图:
既然中国区下载的摩拜App可以显示,那么ofo呢?我们也试了一下,结果是完全无法识别,仅仅显示一个位置图标:
这样的情形让我们意识到:或许两家单车都有新加坡定制版App。于是,在把App Store的地区和国家切换到新加坡,搜索之后还真的有:
摩拜和ofo均有新加坡本土定制版App
与摩拜单车偶尔可以看到几辆,ofo几乎见不到。终于,傍晚沿着地铁沿线的街道遛弯时,碰到了一辆ofo小黄车,形单影只的依靠在栅栏边。
ofo啊,找你找的好辛苦~
通过以上有意识的找车经历,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有人骑自行车,也没有专属的自行车存放点,我们还得知,很多居住在新加坡的人是不会骑自行车的。
更关键的是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诸如地铁、公交)特别完善,乘坐十分方便,可谓四通八达,完全没有自行车的用武之地,在你附近500到1000米之间,一定有地铁或者公交。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很是发达,地铁站和公交站很多时候设置在一起,你可以随意的选择出行方式。
不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虽然新加坡自行车不多,但是摩托却特别的多,一位新加坡当地人告诉我们摩托不仅在当地很流行,而且根据排量分为好几个等级,十分的规范。
在专属的自行车道,看不到骑行的自行车,却看到有摩托停靠。
距离地铁站大约200m左右,有一排摩托车停靠,其中一辆摩拜乱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摩托车并非是共享资源,而是来自于个人购买。这是否也意味着,摩托车的流行,也成为阻碍共享单车流行的一个原因呢?
事实上,在东南亚市场,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电动车、摩托车,比自行车流行的多(不信,可以去越南看一看,你会被街道到处乱窜的摩托车惊呆...)
那么,为何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宜居的花园城市,极少人骑自行车呢?难道骑行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吗?
一个可能很多人都忽略的答案就是:天气、天气、天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新加坡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气候无太大变化,常年高温多雨,日间平均最高温达到32摄氏度、夜间平均最高温度至少也有24摄氏度。
试想,深处一个5分钟一场大雨,10分钟一场小雨的环境中,再加上时不时30多度的高温,试问谁还有心情顶着烈日慢悠悠的骑自行车!
原来,在新加坡打败共享单车的不是竞争,也不是资本,很有可能是天气啊。
那么,对于中国共享单车两大代表摩拜、ofo,既然在新加坡车子少的可怜,也完全没人骑,为何还喧嚣的如此厉害,仿佛整个东南亚都被他们拿下了?
一位中国某报业集团资深媒体人士很淡定的说:给资本讲一个出海故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