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Jesse。36氪经授权转载。
Snapchat 遇到了一些问题。用户总数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跌,母公司的股价从今年二月 20 美元的高点,跌到不足 5 美元,缩水 76%。就在一年之前,Snap 还是那个正面与 Facebook 竞争的社交新星。
Snap 在 2018 年的断崖式下跌,要从年初的一次 App 重新设计说起。
去年年底,Snap CEO 埃文·斯皮格尔来了一次中国。他拜访参观了今日头条,在和头条的高管沟通时,斯皮格尔自认为「领悟」到了即时通讯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想要将今日头条的「定制化信息流」整合进 Snapchat 的产品设计中,借此差异化和 Instagram 的竞争。
回到美国之后,斯皮格尔要求 Snap 团队根据他的想法对产品进行一次彻底的翻新设计。他制定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表,将高管和核心设计师的反对意见完全抛在脑后。
在开发的过程中,高管和设计师们多次向斯皮格尔提出,希望暂缓开发进度。但他一口回绝了团队的请求,坚持要尽快上线新版 App。为此,他本人所在的 Snap 加州办公室变成了一个「战场」,工程师们在感恩节假期加班加点追赶进度,想要赶在学生们回家过寒假之前,收到新版 App 推送的更新。很可惜,全公司上下加班加点的 Snap 还是没能完成目标,新版 App 直到今年二月才完成开发。
在早期测试中,Snap 的测试团队还没有就新版本是否受欢迎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斯皮格尔等不了了,他坚持决定将 App 直接推送上线。
用户的负面反应如潮水般席卷了 Snapchat。有超过 120 万人「联名上书」,要求 Snap 将 App 回滚到之前的版本。用户们反复抱怨说找不到朋友发来的消息,因为算法重新排序了他们的信息收件箱。更让 Snap 难堪的是,连原先热捧 Snapchat 的网红都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用 Snapchat 了。
一个季度后,数据显示 Snapchat 用户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尽管该季度 Snap 的广告收入相比之前仍有增长,但广告收入和用户的注意力息息相关,用户流失往往也意味着广告投放价值的流失,这对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广告的 Snap 来说是天大的噩耗。之后,Snap 股价一路下跌,直到最近跌破 5 美元大关。
作为 Snap 的灵魂人物,埃文·斯皮格尔一手缔造了 Snap 的成功,但他也要为 Snap 今天的困境负主要责任。
2011 年,斯皮格尔和斯坦福的一个设计专业学生一起创立了 Snap。当时的他是斯坦福一个兄弟会社团的创办人,借助自己对年轻人沟通方式的理解,他设计了早期 Snapchat 核心的「阅后即焚」产品机制。与很多技术型创始人不同,斯皮格尔大部分时候都不依赖数据进行产品决策,他自诩为一名「设计师」,喜欢研究产品细节,比如字体和颜色,还常常会报告一些 App 的小 bug。他喜欢下属多使用感性方式进行表达,对那些基于「数据」的内部报告则不怎么感冒。
早在 2013 年,扎克伯格就向斯皮格尔递出过橄榄枝,提出以 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Snap 的计划。但斯皮格尔一直没有将这件事告诉董事会,直到 2016 年才在董事会面前提出自己拒绝了 Facebook 的收购提议。之后 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也和 Snap 董事会进行过接触,提出收购意向,也被斯皮格尔拒绝。
Snap 内部的很多员工都认为斯皮格尔是一个冷漠的独裁者。在 Snap 上市前的路演过程中,他甚至不愿意和那些承销商们乘坐同一架飞机,而是选择专享的私人飞机。在洛杉矶的 Snap 新办公楼里,斯皮格尔将自己和两个助理的办公室单独设在顶层。除他以外,其他高管会在顶层设有办公桌,但他们会在其他楼层和自己分管的团队一起办公。
尽管 Snap 已经上市,斯皮格尔仍对自己的公司有着异乎寻常的控制。在 IPO 的过程中,他不允许公众股东随股权获得投票权。过去一年内,有 10 名以上的元老级公司高管在上市之后离开了公司。今年 5 月,CFO 德鲁·沃莱罗就因与斯皮格尔就公司在硬件产品上的投入发生冲突之后离职。11 月,Snap 的 2 号人物,首席战略官 Imran Khan 也离开了公司。之后,斯皮格尔的亲密盟友,帮助他推动了整个新版 App 项目的首席内容官 Nick Bell 也宣布离职。
无论是 Spectacle 智能太阳镜的失败,还是今年的 App 重新设计,斯皮格尔的独断,已经将 Snap 带到了摇摇欲坠的悬崖边缘。之后,再一次地,Snapchat 重新设计了 App。截止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Snap 宣称平台用户在 App 上观看内容的时常到达了一个新高,用户数量的下跌相比之前也有略微放缓。
它暂时止住了血,但伤口还远远没有愈合。
风波过后,斯皮格尔公开表示,自己明年的目标是「让 Snap 盈利」。他也正在试图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过去 7 个月里,他每个月都在公司举办「员工大会」,希望借此聆听员工的声音,将公司带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