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pp开发 > 互联网+预防接种,为什么说这个细分领域最有可能借势互联网实现跨越式提升? >

互联网+预防接种,为什么说这个细分领域最有可能借势互联网实现跨越式提升?

转载时间:2021.10.22(原文发布时间:2018.10.13)
13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33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脉网”(ID:vcbeat),作者:高道龙。36氪经授权转载。

2018 年 9 月 14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重磅文件,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指明了方向。

时间过去近一个月,对于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来说,如何抓住机遇,调整和完善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综合、整体、连续的服务,成为重要议题。动脉网也一直在观察,互联网将对哪一个细分医疗领域影响深度和广度最大。

从风口出现和资本涌入的时间来看,2011 年被认定为“互联网医疗元年”,第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这个节点前后成立。作为传统医疗的补充,互联网医疗致力于带来成数量级的效率、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

从萌芽期的不为大众接受,到 2013-2015 年的野蛮生长,互联网医疗在健康保健、寻医诊疗、专科服务、医疗信息化、生物技术等 10 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优秀者迅速占据了流量入口。

经历过商业变现焦点话题争议之后,2017 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逐步趋于理性,这些明星企业已不再片面追求业务覆盖量,而更多的开始注重业务成长性和转化率。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连接医疗的一切”,作为一个政策导向性的行业,互联网医疗被寄予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厚望。

2018 年整个行业终于赶上了政策的东风。2018 年 4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政策层面上,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注入了强心剂。9 月 14 日,备受关注的互联网医疗新政终于尘埃落定。

动脉网发现,互联网医疗发展到现阶段,甚至诸如疫苗类 APP 等高度垂直、高壁垒、监管复杂、区域特点明显的行业,也初步形成头部平台格局。

那么,在预防接种管理领域,互联网医疗如何切入医疗核心场景,凭借更强大的连接能力,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打造更成熟的服务体系?动脉网对此进行了解读。在本文中,你将看到:

1、中国免疫规划的三个阶段;

2、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面临困难与挑战;

3、预防接种行业将被互联网化改造最彻底的原因。

免疫规划的三个阶段

在公共卫生领域来说,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控制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近年来全球疾病发病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传染病发病率接近了历史最低水平,有些甚至达到了消除的目的。

今年是我国免疫规划事业 40 周年,从我们国家免疫规划取得的成果来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没有疫苗的年代;第二阶段是实施计划免疫的阶段,时间为 1978-2000 年;第三阶段是实施免疫规划的阶段,2000 年-至今。

免疫规划的主要策略和内容,一是接种疫苗,二是开展监测,三是进行管理。预防接种的最终目的是如何不断增加好的疫苗品类,把疫苗接种出去,覆盖更大的接种人群,最终建立免疫屏障,而信息化建设则有助于以上策略的落实。

  • 首先,接种疫苗环节,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客户端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门诊管理系统的建设,帮助提高了疫苗接种的工作及管理效率。

  • 其次,监测环节跟信息化管理密不可分,主要有三大监测系统,一是接种率的监测,二是不良反应的监测,三是相关疾病的监测,通过这些监测系统可以了解疫苗的接种人群、产生的效果等。

  • 最后,不管是免疫还是监测,都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在管理方面,除了要遵循国家的法规,另外最主要的就是提高效率,如何用信息化手段达到专业管理的要求。

不过,目前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比如存在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割裂、计免系统无法有效实现机构间的共享等问题,政策层面上也急需制定开放的标准。 

为何说互联网+预防接种是颠覆力量?

在免疫规划事业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和公众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公众自主健康意识增强,对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开发公共卫生领域的大数据价值,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及服务水平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预防接种”将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和发展的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可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实时连接家长、医生和疾控三方,让接种疫苗更主动、高效,同时帮助改善接种流程,优化接种体验。

2014 年,在预防接种领域开始涌现出一批 APP 工具,这些平台除了提供疫苗科普知识、问题咨询外,围绕预防接种全流程,还为儿童家长提供电子接种证查询、接种提醒、了解库存、预约、支付等功能,最大程度实现了预防健康管理及服务模式的优化。

据统计,2017 年全国共有预防接种 APP 开发企业 19 家,用户数在十万以上的企业有: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沈苏公司、南京中卫信公司、河北世窗公司和珠海思特公司,试图解决传统疫苗接种时咨询医生不方便、排队耗时体验差、医生又不知如何高效地通知家长或查漏补种等常见痛点。

其中,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小豆苗 APP 用户已超过 1500 万,是全国用户量最大、并且可个性化适应不同地区免疫规划接种程序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平台。

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对于改进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为接种服务对象提供便利,减轻接种机构和接种人员的工作负荷上的贡献。

互联网+预防接种的难题

不可否认的是,重构免疫预防业务流程,实现面向公众的即时交互服务模式,依然仍重道远。目前面临的最大难点还是数据对接问题,大量的预防接种相关数据集中在疾控管理部门,但部分地区对数据对接存在顾虑。

数据无法实时对接,使预防接种+互联网信息化的服务难以切实落地、推广,实现信息互通。若管理部门尽快出台标准,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建立类似白名单制度,或许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困境。

互联网对疫苗流通与追溯管理的优化也同样面临一些难题。疫苗流通全流程追溯环节分为几部分,从厂商到疾控中心;从疾控中心到接种点;从接种点到个人,及接种后 AEFI 异常反应的检测与追溯。

其中,冷链运输/存储环节的信息就非常难打通,主要还是因为流程信息记录依赖人工,纸质记录不便于信息的留存、流通和查询,需要数据来源数字化,数据设备全自动化联网, 数据智能处理。

疾控中心的免疫规划的信息化系统,严格意义上讲,效用也没有最大化发挥出来,没有真正连接到终端用户,更多的是类似内部报表、数据统计的管理系统,没有和用户的形成真正互动。最终,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疫苗管理、冷链管理、预约管理,很多系统都变成一个的区域性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互联网+预防接种的发展还面临底层的数据质量较差,数据准确性、及时性不高等难题,导致相关服务并未达到完美体验。再加上公众对于预防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而医疗资源错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如何以预防接种为一个突破口,连接基层、连接家庭,把基层的健康管理相关的服务效率提升,这是值得未来用漫长时间去探索的。

互联网对预防接种行业影响深度和广度最大

不过,准确和及时的数据连通给用户和行业带来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今年 7 月 12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聚焦如何用“互联网+”解决老百姓就医过程中的难事。

《通知》中为互联网+预防接种行业指明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科普宣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在线接种预约、接种提醒等服务。

 政策加持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正逐步回归本质,即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医疗服务整体的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真正起到“连接医疗的一切”的作用,这才是颠覆式创新的源头。

在医疗健康大板块中,能够受到互联网影响的领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对标准化程度高;

  • 第二,互联网技术介入后可以使得交易成本降低、便捷性提高;

  • 第三,从政府角度监管角度,降低成本;

  • 第四,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后的协调成本相对比较低;

  • 第五,资本对互联网渗透的该领域的关注,某种程度也决定了市场边界的广度。

预防接种兼具以上几大特点,互联网对预防接种行业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互联网化改造也可能最彻底,整合得当的话,或许能打通整个产业上下游,为整个行业赋能。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动下,互联网+预防接种行业有望最快和最彻底实现跨越式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疫苗类 APP 也逐步开始升级到以服务预防接种行业全产业链为目标,形成贯穿线上线下的全产业链服务闭环,连接家长用户、医生、疾控中心、疫苗厂商多方市场主体,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行业效率。

相信未来该领域的角逐将更为激烈,随着服务的深入和数据积累,各种新痛点、新需求也在不断涌现,基于需求的产品打磨,以及对数据、技术和服务三大要素的有效整合能力,将成为能否领跑行业赛道的关键。

36氪企服点评

App开发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App开发软件

限时免费的App开发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