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纽约时报科技专栏记者 Farhad Manjoo认为苹果产品的这些新功能并不值得开一场隆重的大会来发布。更重要的是,当Google、微软及亚马逊已经在布局云端的时候,苹果还在围着自己的硬件打转儿。
很显然,苹果比其他科技圈的同僚更加重视实体物件——你今天花钱买到了那个昂贵又有着完美设计与独立系统的“铝合金+玻璃”金属块,用上几年甚至几个月就想再更换新一代产品。
直到最近,这种发展理念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过去10年中,在正版产品与无数“山寨苹果机”的不懈努力下,苹果以设备为核心的美学主义让计算机变得更易于使用的同时,也提升了它的大众接受度。当然,这样做换来的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利润。
然而,对于科技来说,苹果的这种理念越来越像一种过时的思维方式。
很多竞争对手思考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设备”这个概念,正在朝着超越自我的方向前进。一些新技术的存在并不受硬件差异化的限制,而是具有广泛的兼容性。比如亚马逊推出的语音助手Alexa除了可以预装在Echo中,也可以被程序员们添加到其他设备中。而苹果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平板iPhone销量还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年代,苹果就一直在探讨在线服务的重要性,还将其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这次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能够扩展自己的“世界观”?能否从单个设备的限制视角中挣脱出来?
答案已揭晓:是的,但发展会非常缓慢。我们甚至很难分辨苹果对此是否有足够的重视。
在这次大会上,苹果CEO库克与他的副手们展示的一连串产品新功能就足以表明:他们充分了解到云服务的重要性。此外,很多声明也意图明显——加快不同苹果设备上的用户体验整合速度,而做到这些通常也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
但这些展示的功能大多有点儿无聊。苹果似乎依旧认为,在线服务只是为硬件锦上添花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其的某一款产品或平台。证明苹果这一立场存在缺陷的最好方式是通过Siri这个例子。实际上,语音助手Siri应该是苹果创造跨设备、超越性体验(竞争对手同样正在推动)的最好机会。
这次大会前,分析师与开发者都在期盼Siri会有重大改进。发布者展示了Siri与一些app的集成方式,也炫耀了Siri在苹果TV中可执行的一些新功能。但我们都能看出,Siri仍然只是被定位为“某一苹果设备的某一应用”。所以,即使有了这么多创新举措,苹果运用Siri的最终目的依旧模糊不清。
这些新功能并没有从根本上“重塑”Siri,它的模样与现在没什么不同。就像苹果定位的那样,Siri正在变成一个更好用的手机app启动器,你可以用它来呼叫Uber或者回复一条短信,但却尚不明确它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助手——不管你碰巧在哪些特定设备上安装了app,它都能通过不同设备了解你,领悟你复杂的查询指令以及帮你完成任务。
这些缺陷并不算特别糟糕。虽然很多竞争对手已经为我们演示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但没有哪一个人工智能产品能够在精准度和便捷性方面接近人类。Siri并没有落后,仍然有成为业内佼佼者的可能性。然而,我们从苹果对Siri的定位及处理方式就能窥见其对云服务领域的整体思路和战略。
1、 Siri现在可以操纵用户手机上的第三方app。你现在完全可以用声音指令通过WhatApp或Slack发送短信。而过去你只能用苹果自带的短信app这样做。当Uber或Lyft的开发者将Siri添加到自己的app上,你就可以用声音发出打车指令。此外,你还能够用Siri在Venmo上完成支付或“告知”一款健身app来跟踪你的运动情况。
2、关于Siri的另一个“新把戏”是与Mac系统的兼容性。现在你终于可以用声音命令自己的台式机或笔记本查找文件或email了。
必须承认这都是关于Siri很好的改进。但我还是被苹果如此郑重发布的阵势震惊了。其实里面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新版Siri并不能与所有类型的app兼容。这个小助手只能控制通讯、出行、支付及健身类应用程序,你还是不能用Siri对音乐app发出指令。举个例子,你依旧不能通过Siri要求Spotify为你播放一首歌,只能应用到苹果自己的音乐订阅服务。
随着时间推移也许这些限制会被放宽。但在音乐应用方面的功能缺失还是令人有点儿失望。此外有一个很大的嫌疑就是,即使开放API,苹果也可以用Siri让自己的app占尽上风。
另一个问题:不同设备上的Siri依旧无法互相识别。例如,你iPhone上的Siri不能与Mac与苹果TV上的Siri同步。此外,在每一个不同的设备上,Siri的功能也有差异:iPhone上如果装了Uber,你可以用iPhone的Siri叫车,但Mac的Siri就不能这样操作。
现在来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你可以了解不同设备上Siri的使用方法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询问方式与内容(但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个听起来很奇怪)。如果Siri是一个智能助手,为什么它需要与设备上已安装的app进行绑定?无论你使用哪一个设备,为什么不能从云端享受叫车服务呢?
当你想命令语音助手解决复杂问题时,以设备为核心的理念就会格外受到限制。例如你的这个问题:“我要为结婚周年纪念日预定西雅图最喜欢的一家酒店的房间,你能帮我查找一下是否还有空房吗?还有,如果价格低于200美元/天,你能直接帮我预定吗?”
为了对抗亚马逊的Echo,即将进入市场的语音助手设备Google Home似乎就能处理这类问题。还有两家初创企业Viv(由前Siri app开发团队成员创建)与SoundHound也已经推出了可以解决这类复杂提问的系统。
为了处理这些问题,一个人工智能助手需要从多个在线服务中提取信息。例如,要预定那家西雅图酒店需要知道“你最喜欢的酒店”“你的结婚纪念日”以及“当季的酒店价格”。如果信息源只能来自固定的设备及特定的app,那么解决这类问题就纯属幻想。理想情况下,小助手应该“工作”在任何设备上。
iPhone为这个时代带来的重挫之一就是“app开发过度”——我们有太多的app可以去下载、安装以及升级更新,其中的很多其实没什么用:你也许一年只使用几次酒店预定app,所以它凭什么要一直占用你的手机内存?
语音界面可以开创一个新的信息处理模式,去打破各种app设立的屏障。最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多少接口与转换机制就可以帮我们完成许多任务。目前,Google、亚马逊及很多创业公司似乎都在试图冲破技术樊篱来创建这样的系统。
而对于苹果,基于这次WWDC大会看到的一切,我并不确定苹果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苹果选择的是一条以设备和app为核心的,更加温和的发展道路。我确信苹果产品的语音功能将更加强大,但也确信这些永远不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