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线上健身应用Keep拿到腾讯的C+轮融资,让健身行业又火了一把。但这仅仅只是线上的健身教学和社群,领域内的不少健身O2O创业公司,仍未在寻求商业模式验证。
小熊快跑和早先的全城热炼,作为目前健身O2O做的较大的两家之一,仍在继续调整策略。去年“全城热炼”做出较大策略调整:直接停掉之前一直销售不错的“99元包月”的普通健身训练产品,转而瞄准私教,推出 “299包月”的小团体私教套餐。而小熊快跑也已推出个性化服务。
两家健身领域的O2O公司,总的来说还是作为商业健身场馆的拓客渠道之一。并且,其中更大部分的拓客群体属于增量用户。99元包月只是暂时解决了拓客问题,但健身领域本身的问题:比如场馆盈利问题、用户付费和体验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36氪近期接触到的乐刻运动,也同样推出99元包月健身的模式。但与其他健身O2O不同的是,乐刻运动目前通过自营连锁健身房的形式,来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其中,每个场馆控制在标准的300平方米,并对场馆内的大部分设施进行精简。比如省去淋浴室、休闲区和多个更衣间,只留下男女两个更衣间。同时把三分之二以上的场馆变成操房,其余放跑步机和锻炼器械,最大可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除了自营外,乐刻运动也在寻求和非商业化的健身场馆合作。
使用上,用户可以通过乐刻运动的App购买会员,线上预约课程,7×24小时开放,并不限次数的使用。在课程安排上,为了调整用户使用峰值,通过不同热度课程和教练的安排来调整,以保证场馆在全时段保持较高的利用率。
这种做法看来像是7-11形式的小型连锁健身房,但按照创始人乐活(花名)的说法,乐刻运动做的是健身领域的Airbnb,自营小型连锁健身房只是一个切口,未来更多的场馆会向非商业化的健身房拓展,比如酒店和小区公寓的健身房。当非商业化健身馆达到一定覆盖度的时候,乐刻的自营健身场馆也将退出。整个项目将以共享经济的技术形式,实现用户和场馆,以及教练的匹配。
因此,随着更多非商业化闲置场馆的入驻,会员用户便可在平台上预约附近更多的健身场馆,并可按照自己需求选择预约教练课程。场馆把闲置时间让渡出来供用户使用,健身教练根据场馆的需求选择到某个场馆进行教课,把更多精力从卖课中解脱出来,更专注开发自己课程,提高用户预订数。
对于用户来说,则可获得更便捷、低价和质量更好的健身课程。而平台的功能,则在于闲置资源的串联和匹配,提高单位场地的人次和坪效。按照乐刻给到的数据,目前300平米的健身房里,每天的人次可以达到350人次,这相当于以往3-5000平米的大型健身馆。
乐活早先在阿里巴巴任职多年,离职前职位为阿里巴巴市场总监。在他看来,健身运动将成为一个高频次的需求。乐刻运动通过直营店、分享店(非商业化健身场馆)的和托管店(商业健身场馆接管)的形式,快速获取用户,在健身这个重场景应用领域,形成一个入口。
目前,乐刻运动已经在杭州开了多家自营的健身场馆,加上北京、上海、南京和济南等地的场馆,总共有28家,场馆只配备一名管理人员,大都进行线上调配管理。乐活告诉36氪,场馆大都开设在人流较为密集的地方,由于场馆的坪效较高,运动的人次相比其他大型商业健身房也大大提高,这些场馆本身目前是盈利的。
在和非商业化的健身场馆合作上,乐刻运动按照不同的分成方案,通过代运营,代装修等形式,帮助B端解决产能的释放,未来也可进行智能化的配置和管理。在用户上,目前大部分健身者还是小白用户,
乐刻运动App目前的主要功能还是办卡和续卡,未来除了利用技术为更多的用户进行健身场馆和教练的匹配,也会通过App的运营,比如内容电商和社群经济,为线上渠道本身增加价值。
团队上,目前人数在80人左右,大部分在技术领域。创始人乐活本身来自阿里巴巴,预计未来也会和阿里巴巴有更多的合作。乐刻运动在早先完成由IDG投资的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对于切入非商业化健身场馆这点来说,早先的全城热炼也采用团购的形式涉足过,而36氪曾经介绍过的柠檬健身,做的也是高级酒店的健身场馆。但价格按行市价的三折算,定位的还是相对高端人群。
在我看来,这种以共享经济,和99元直营店的切入方式,可以在短时间获取大量用户。但是,由于场地本身的限制(操课为主,设施和器械限制),用户的留存度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健身馆用户可能本身还是以小白用户和女性操练用户为主,未来的持续性盈利也有待发现。不过面对未来巨大的健身市场,这种入口级和共享经济的方式,也将有提前站位的优势。
36 氪已进驻上海,我们正在招募一名实习作者,如果你对创投服务有自己的想法、充满好奇心,请砸简历至congjia@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