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独家获悉,PatSnap智慧芽已完成新一轮融资,由建投华文投资。在今年6月份,智慧芽刚刚完成了由红杉资本领投,顺为资本及Qualgro跟投的3800万美元D轮融资。此前公司于2014年完成A轮融资,由新加坡淡马锡旗下机构投资,后又于2015年11月获得美国风投Summit Partner的千万美金B轮投资,2016年完成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顺为资本跟投的C轮融资。
PatSnap智慧芽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其底层是一套专利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目前公司业务线主要分为三块:
1、与创新有关的数据情报,包括专利、文献、诉讼、创业公司融资新闻等多维度信息。不过,智慧芽的信息会侧重从技术维度解析,比如“拥有某种技术、专利的公司融资了”。
人工智能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各行各业差距较大,尤其是专利涉及的词语更加晦涩,要搭建相应的知识图谱不是易事,对此,智慧芽除了自己有近40名NLP研发人员外,还采取跟外部团队合作的形式。现在,平台支持文字、图像等多形式的检索。以及,在化学、生物等领域,智慧芽已进行垂直化产品打磨。
2、围绕专利、创新流程的管理工具,即从一个想法诞生,到组织审批,之后开始申请专利,以及后期的保护等全流程管理。该系统还支持跟企业内部的各业务系统对接。比如,百度的专利,需要数千研发人员协同、合作,此时需要一套系统来统筹。再比如,海尔要做国际化创新,idea诞生后需要经过技术、市场、销售等各部门综合评定,这都离不开系统支持。针对不同国家区域,智慧芽配备多语言版本。
3、基于人才培训的“智慧芽学院”,比如,小米IP总监曾通过视频分享怎样处理专利诉讼。
至于收费,大企业基本采用项目制形式,客单价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中小型企业采用SaaS模式按账号订阅,客单价在几万到50万元不等。
据悉,目前智慧芽已服务全球8000多家客户,在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和加拿大设有分公司,员工人数近千人,客户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小米科技、上汽通用、药明康德、商汤科技等。同时,智慧芽还与国内外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此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人才引进。
以下是36氪跟PatSnap智慧芽创始人及CEO张济徽的部分对话:
张济徽:关于是否要做服务,其实公司内部一直在讨论。目前看来,专利代理等已经是红海,并且人力服务较重,更像是一门生意,比较难扩张。包括后期的诉讼,偏律师属性,我们可以提供情报,跟服务公司合作。
张济徽:前几年,国家定了7个城市扶持专利创新、交易,大概每地区都会投入4-5亿规模,但3年过去了,市面上没有做得好的平台,因为要做企业资产交易是非常不容易、非标的事情。我们的策略是合作,提供API给其他公司,怎么处理数据、运营由使用者自己决定。
另外从收入方面来说,国内10多家交易平台,客单价可能在1-2万元水平,想要抽佣1000块难度都很大。
张济徽:CPA Global算一个,主要靠代缴专利可以做到净利润70%,针对国际业务需要跑腿代缴专利的场景,公司现在已经被收购。
张济徽:整个研发市场在2.1万亿,其中美国最大,研发投入最多,在5000亿左右,中国在4000 亿,日本在3000亿。我们也基本这个布局。
张济徽:
第一,企业需求变化很快,此前的专利情报不够,所以需要不断的补充品类,包括文献,包括科技相关的情报。也就是泛创新的消息,都是企业发展需要的。
第二,管理工具正在迎来爆发。
张济徽:收入增长基本来自企业续费+销售拓展+新品。公司层面,之后也考虑去收购一些产品,比如记录研发过程的相关软件。
(从左到右:智慧芽创始人及CEO张济徽;合伙人关典;合伙人Markus Haense)
关联阅读:
《专利有很多玩法,拿到C轮的“智慧芽”要做企业的决策引擎》
《基于专利大数据的 IP 情报站,智慧芽获 3800 万美元 D 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