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作者若名,36氪经授权发布。
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们最近麻烦不断。
知网,我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只要你用中文做学术,就一定绕不开。因为翟天临论文抄袭事件,无意间却勾起了网友们对这个国内最大的学术期刊涉嫌垄断的质疑,频上微博热搜。
据历年同方股份的年度报告,知网提供的论文下载服务助其获得了巨额利润,一直保持 60% 左右的毛利率,这与其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有关。但文章真正的作者不能从中拿到分毫,而且,作者从知网下载自己的文章时还需继续付费。
(同方股份 2018 年半年报显示,知网上半年营收超过 5 亿,毛利率 58.83%)
知网的服务也几乎年年都在涨价,用户的议价能力非常弱。学界对知网强烈不满,从 2013 年底开始,云南省近十所省属重点高校不得已选择停用知网,而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加入其中,但由于知网在文献数据检索市场的霸主地位,尤其比万方、维普等有着更全面的数据库和引文数据,大多数读者和高校图书馆只能选择继续使用。
大多数人对其涉嫌垄断的境况无可奈何,不过也有行动者,从细微处着手,向法律控诉其不合理的收费行为。
距离质疑知网涉嫌垄断的热搜过去三天,2月25日,一条#大学生诉知网胜诉#的消息随即上了热搜。媒体报道称,苏州大学学生小刘因认为中国知网设置“最低充值金额限制(50元)”且不办理余额退款侵犯了自己的权利,遂将知网告上法庭。
随后,经过法院最终审理认定,中国知网充值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相关权益,应认定无效。最终让知网更新了网站的支付页面,增加了自定义充值,并将最低充值改为0.5元。
不合理的收费限制了读者获取公共知识的门槛,这是学界对知网这样的出版商不满的主因。
出版界对学界的“压榨”不只在中国,三天后(2月29日),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加州大学也对全球最大的“知网”——爱思唯尔(Elsevier),揭竿而起。尽管与国内抵制知网事件没有明显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背后折射出学界对出版商的愤懑情绪是一样的。
爱思唯尔是世界上最大学术出版商之一,拥有《细胞》、《柳叶刀》和《新科学人》在内的2000多家学术期刊,根据维基百科,每年论文下载量高达10亿多篇。根据维基百科,Elsevier 每年在2500种期刊上发表超过430,000篇文章,其档案包含1300多万份文件和30,000本电子书。作为学术从业者,很难避开这些期刊。
但加州大学与这样的出版巨头宣布终止合作。该大学在声明中称,经过数月谈判,爱思唯尔拒绝达成协议,最终双方续签集体合同的谈判破裂。无法达成的协议中最重要的两项条件是:不断增长的订阅期刊成本,以及确保向全世界读者免费提供加州大学作者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章。
要知道,加州大学包括伯克利、洛杉矶等 10 个分校,其论文综合占美国科学出版业论文近 10%,而且随着抵制浪潮的影响,爱思唯尔集团股价于当地时间周五下跌超过 7% ,市值损失近 30 亿美元。
即便如此,爱思唯尔的态度依然不动如山,没有明显要给加州大学的要求进行妥协的意思。
这是第一次有高校如此大规模抵制爱思唯尔,但是,这并不是学界第一次抵制这个出版巨头了。
早在 2012 年,以著名英国数学家高尔斯 (William Timothy Gowers) 为代表的学者就发起博客号召全球科学界共同行动抵制爱思唯尔,号召科学家们不在该出版集团所属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场抵制活动近有 12000 名学者参与,人们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抵制运动。
这之后春天来了又去,但学术界与出版巨头的对峙情形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不断恶化。2018 年 4 月,Nature的新子刊《机器智能》上线,也因为付费下载、封闭论文的原因遭到了Yoshua Bengio等 3500多位学者的联名抵制。
作为商业出版机构,无论是知网、还是爱思唯尔,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在学术层面,文献知识的获取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所有人都希望让全人类以最低成本获取开放的知识,所以当读者们心中充满“自己在知网下载自己发表的文章,还要缴费”这样的怨言时,你就知道这种商业运作在文章处理收费、知识产权授权等方面一定存在问题。
当然,寄希望于商业机构完全免费也不太现实,抵制的目的是为了让出版巨头不要将通过提高知识获取的门槛来盈利当成一种“商业惯例”,或许,未来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或者政府的补贴支持来达到共赢。
如今学界和出版巨头关闭了互相沟通的渠道,但希望谈判会重启,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唇亡齿寒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