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载自“火星财经”,作者:zora,36氪经授权转载。
《链天下》主办的“百媒链谈”请来世界区块链组织副总干事,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区块链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中高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朱涛。多家媒体和朱涛就区块链标准的制定、应用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对于目前大家都在热议的区块链标准的制定,朱涛是这样认为的。目前这个标准尚处初阶阶段,一旦工作进行到成熟阶段,会邀请中高会等组织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一般来说,标准分为企标、行标、国标以及国际标准。由于区块链涉及到很多领域,是分布式技术、加密学等技术的综合体。
因此,和以往的标准相比,区块链的标准肯定就会更加的繁琐。我认为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忙着低头拉车,也要学会抬头看路,在推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快把标准制定出来,更好地引领整个产业发展。按照以往的经验,中国在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吃过很多亏,所以在区块链方面,中国一定不能再落后。
我觉得好的技术标准应该是适应行业的,而且不仅要有底层技术标准,还有行业标准;除此之外,好的标准还要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
区块链机制的建立一定在“最大公约数”标准之下
在谈及“去中心化”时,朱涛说,对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我个人的理解是,公众对其有点过度解读,应该用弱中心化或自组织化来形容更为准确一些。
反观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网络存储,其明显的特性包括共识、共享、公开、公正几个方面,事实上这与习大大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提出的 “最大公约数” 价值观的论点非常吻合。
区块链机制的建立,应当建立在最大公约数标准的前提之下,形成一个核心的约束。公众都应该遵守这一价值核心,从而发挥最大自主性,获得自身的社会价值。
在谈到区块链应用大面积落地时,朱涛表示,今年以来包括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入场区块链是在情理之中,证明我国国企、央企,包括民营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符合国家对新兴科技的支持。
科技创新是我国的战略,在科技强国的路上需要社会各个单元元素参与。这些企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好的现象。
而出现“泡沫”最根本的问题是很多项目在设计的时候 “期许过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把握,设计好合理的“期许”空间。只有技术应用符合项目最开始的期许时才不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这要求项目在白皮书阶段就要有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参与,从根本上把控。
针对纷纷落地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我认为是需要有相对应审核机制的,该机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是否有效改进效率;是否改进了生产关系。
区块链本身就在形成信息数字化的第四产业,同时,它的底层技术又服务于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就现状而言,在农产品、金融、知识产权、企业管理体系等方面已经在建立小范围应用场景。
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区块链方面的200多项专利,已经是很好的证明。尽管现在并没有实际落地的成果出现,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其前景相当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