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中信出版社,作者 丹·罗姆,内容来自《一页纸创意思考术》&《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你有过被别人问路的经验吗?当时你是怎么回答的?是不厌其烦地详细描述走到哪个路口往哪儿拐弯?是把路程中的关键节点以清单的形式列下来?是直接在地图上用笔画出线路?还是随手画出一路上的地标,让问路的人向着地标走?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喜欢不厌其烦地详细描述,那么你会对用图讲故事非常感兴趣。如果你喜欢列出关键节点,视觉化思考会帮你把观点变得更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如果你已经开始拿起笔来用图表达,视觉化思考会进一步帮助你用图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在职场上,我们很少见到熟练运用视觉化思考技能的人。虽然思维导图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大部分人只是做到了用图表达,而不是用图思考。在《一页纸工作整理术》中,丹·罗姆试图帮我们理解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能清楚表达的问题,都可以用画图来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只要你会画方块、圆圈、火柴棍小人儿,就能利用图形的力量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把复杂的工作化繁为简、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丹·罗姆的视觉化思考体系中,有四个不成文规则。这四个规则也可以被看作视觉化思考的四大步骤,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掌握用图思考的能力。
不成文规则一:如果想切实解决世界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清楚明白的图来说明问题究竟是什么。
“主动地看”是视觉化思考的第一步,这里的“看”有以下几层含义:尽可能地收集数据 ;尽可能地展示所有数据,以便浏览 ;建立基本坐标系 ;将数据“画”出来 ;得出结论。
我们每个人天生拥有三个视觉化思考工具,分别是肉眼、内心的眼睛和手眼合作。肉眼负责捕捉收集视觉信息,内心的眼睛将信息筛选分类,然后手眼合作把信息的主题呈现出来。
在捕捉信息时,以下的六个要素可以帮助你看得更真实、更准确:谁/什么、有多少、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
不成文规则二:不看清问题,就无法解决它。
为了应对看上去很复杂的世界,我们的视觉系统会不断地把缩减事物分解为可理解的元素。当无法迅速识别那些单个因素时,这个系统就失灵了。
“观察”是视觉化思考的第二步,这里的“观察”有以下几层含义:过滤出有价值的实用内容;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类;找到材料之间的共性与联系。
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目标、数量、时间推移、空间位置、影响原因和逻辑关系。
那么看和观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看和观察是两个交替进行的动作,看负责收集信息、认识问题,观察负责进一步聚焦信息,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不成文规则三:解决问题的不是那些最聪明、最迅速、最强壮的人,而是能看到最多可能性的人。想象力最佳的人胜出。
我们知道,如果能够看清一个问题,就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远了。在经过认真的观察之后,视觉化思考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寻找材料之间的新联系;参照以往经验,找到可以类比的事物;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材料;尝试不同的展示方法;建立自己的思考架构。
在想象这个环节里,丹·罗姆同样给出了一个SQVID思考框架,SQVID对应五个问题,“你是不是想让你的图……?”
简单--精细、定性--定量、远景--执行、个别--比较、变化--现状
这五个问题决定了我们该给什么人画什么样的图。比如,如果我们给一群非专业人士看一张非常精细的图,他们是看不懂的。如果我们把一张非常简单的图拿给一群专家看,也没有实际意义。SQVID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成文的规则四:你画的图越人性化,得到的反馈就越人性化。
视觉化思考的第四个步骤就是展示,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步骤。在展示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框架,然后按照选定的框架画图,最后向别人介绍和解释自己画的图。
我们知道,手绘图总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用电脑软件做出来的图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无论技术如何发达,我们还是喜欢面对面地交流和理解别人。
这个时候,在观察时采用的六个角度就能派上用场了,每个角度都对应着一种让人们便于理解的图像类型。目标对应画像,数量对应图表,时间推移对应时间轴,空间位置对应布局图,影响原因对应流程图,逻辑关系对应多重变量图。
在丹·罗姆的视觉化思考体系中,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看清问题,而画图正好能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想象力是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正是在它的帮助下,我们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而在展示环节,由于不同的受众需求不同,为他们选择恰当的手绘图是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最佳途径。
文章来源:餐巾纸系列之《一页纸创意思考术》&《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作者:[美] 丹·罗姆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