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EO法律参考”(ID:ceoflck),36氪经授权发布。
创业者常常觉得离法律很远,却又常常掉进一个个法律的坑中:员工不满辞退结果,公司被告到仲裁庭;对方在项目交付的时候不付钱,想维权却发现合同里没有违约条款;收到侵权律师函,被要求花几万甚至几十万购买字体和软件……
法律手段和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绕开这些坑,还能解决业务和管理上的难题,甚至直接创造商业利益。只是,少有专业人士对此进行梳理,创业者中也少有人知晓。
对此,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法务推出系列“创业法律指南”,依托于广泛行业调研、丰富服务经验和对法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表层日常经营-中层管理支撑-底层基础架构”三大维度,全面梳理每一个创业领域中的法律风险/机会与对应举措,为创业者提供体系化的实操指引。
继首期推出文化创意行业的创业法律指南(点此阅读)之后,第二期指南,我们聚焦企业服务行业。
企业服务是近几年的热门赛道,涵盖了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营销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服务、法律服务等诸多细分领域。
在日常经营层面,由于企业服务大多都依托于技术和数据展开,积极的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对于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企业服务平台而言,恰当地理解和运用“避风港”原则也是做好合规的关键。
在管理支撑层面,除了基础的人事、财务、信息管理,经营模式的选择尤其值得重视。为了抢占先机、占领市场,企业服务公司往往会在销售上加大力度,同时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法律思维将助力企业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此外,如何针对SaaS、PaaS、IaaS三种不同的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合同阶段和付款条款,也是每个创业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基础架构层面,除了需要避开股权架构中那些常见的“坑”,企业服务公司还需要关注行业准入门槛和政府扶持红利。尤其对于技术型企服公司而言,国家及各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技术先进型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利好政策。
▶︎ 1.1 产品研发
➤ 1.1.1 软件著作权可变现,申请登记需及时
案例:
2009年济南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用该公司所拥有的25个软件著作权作为质押物,成功获得齐鲁银行提供的6500万元贷款。
企业服务类公司需要开发各种软件产品,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除了需要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外,还可以进行软件代码的著作权登记。很多知名公司都会专门开设一个知识产权墙,墙上会展示自己公司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等来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为了避免被人盗用或是侵权,公司在完成软件作品的创作后,应该及时申请版权登记,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解决建议:
1、软件著作权可以去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登记申请,也可以到各省的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其中,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版权登记流程如下:
1)登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网站(http://www.ccopyright.com.cn/),注册成为用户。
2)按网站提示提交申请文件,版权中心进行初审。
3)文件符合要求,版权中心受理申请并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条件,发出补正通知书,申请人按要求进行补正。
4)经审理符合要求,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书并公告;不符合要求,则通知补正,补正合格后再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书并公告。
2、软件著作权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分别是:
1)软件著作权可以作价入股,用于设立公司,方便在现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无形资产。
2)软件著作权可以申请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并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贷款贴息补助,帮助改善盘活公司的现金流。
3)软件著作权可以对外进行许可,收取许可费用,给公司创造价值。
4)软件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用于公司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定通过后,公司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
5)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可以申请认证为软件企业,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软件企业有相应的税收优惠和项目资助、补助等扶持政策。
➤ 1.1.2 知识产权布局需趁早,4大方面排查侵权风险
案例:
某SaaS公司在官网上进行产品宣传时,直接用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市场反响还不错。不料,就在此时被人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宣传广告需要改版不说,一张图片就需要赔偿好几千元,企业声誉也受到了影响。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知识产权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创业公司在起步阶段,专注开发产品和市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知识产权的布局和风险规避,在吃到苦头后,才从头开始进行知识产权的布局。在企业服务行业,因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导致被诉的案件数不胜数。
因此, 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专利、商标、版权等的布局,免得发生侵权纠纷发生后,不但要花费人力和物力进行处理,还需要进行赔偿,巨额投入孵化出来的品牌或产品还不得不面临更换或下架的风险。
检查清单:
1、检查产品宣传所涉及到的字体、图片、照片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产品宣传通常会涉及到图片、 照片、字体等的著作权问题,公司需要调查所有照片和图片是否均为公司原创,或是已获得相应的授权,所使用的字体是免费商用字体,还是需要购买授权的字体。
2、调查商品名称是否侵犯他人的商标权。公司在设计商品名称时,应该进行商标的查重检索,选没有侵权风险的名称作为产品名称,并尽快申请商标保护,防止被他人抢注。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可以更换名称,或是与商标权人协商许可、购买。
3、检查商品的使用说明或是商品介绍是否和其他公司的内容相同或相似。如果存在类似情况,需要进行修改,以防侵犯他人著作权。
4、代理销售其他人生产制造的商品,应该在合同中要求对方保证该商品不具有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可要求对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并予以赔偿。
▶︎ 1.2 品牌营销
➤ 1.2.1 避免被“职业打假”,广告宣传需遵循7条黄金规则
案例:
北京某代记账公司在公司官网上使用了“市场占有率第一”、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等用语,被人举报,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了5万元。
对于企业服务类平台或入驻商家而言,平台是一个公开的环境,用户很容易登陆并看到相关的信息,一旦发布的广告存在问题,或是广告内容与产品不符,存在夸大宣传等情况,很容易就被有心的人取证和投诉,甚至被起诉。更有甚者,有一些职业打假人,专门以打假为生,如果因为广告的问题被他们盯上,也是十分麻烦的事情。因此,无论是企业服务类平台,还是平台上的商家,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检查清单:
1、注意确保广告宣传中的图片、照片、音乐等为原创或是已获得授权。来历不明的作品不要使用,否则广告越火麻烦越大。对于经常需要用到图片素材的,公司可以购买一些收费的图片库的使用权,或是使用免费或授权清晰的图片和素材。
2、注意确保广告宣传或产品包装所使用的字体已获得授权。对于有需要的公司,可以购买授权字体,或是改用免费商用字体,如方正黑体、方正楷体、思源黑体等。
3、广告宣传中要避免使用广告法中禁用的词语。广告中谨慎使用含“最”等绝对化用语,如最佳、国家级、 最高级、顶级、极品、第一品牌等。或是对公司及其商品、服务进行排序或综合评价的内容,如“全国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国公认名(品)牌”、“XXX推荐产品(品牌)”。还要避免使用“国家免检产品”等涉及质量免检内容的词语,和“特供”、“驰名商标”等词语。
4、还需要审查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的问题。如果存在“虚构原价”、“虚假标价”、“虚假折价”、“优惠折扣价、返券促销价高于原价”、谎称“降价”、或“即将涨价”等行为,有被认定为价格欺诈的风险,除了要罚款,还需要对消费者退一赔三。
5、广告宣传中的内容应该真实、准确。公司的广告中尽量不要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如果广告宣传内容片面、具有歧义,都会被判定为虚假宣传,如果被投诉,可能会被罚款,还需要进行赔偿。
6、委托其他公司制作的宣传广告,应该在委托合同中要求对方保证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如果发生侵权纠纷,可要求对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7、除广告内容需注意之外,广告方式亦应提供用户选择的权利,如公司向用户发送短信或邮件广告时,应该提供退订的方式,比如在邮件或短信内容中提示回复“TD”可以退订。
▶︎ 1.3 服务售后
➤ 1.3.1 商家责任平台买单?巧用“避风港”原则规避风险
案例:
2017年A游戏公司起诉了云服务平台,主要原因是另一家公司(B公司)盗版了A公司的游戏,并通过该云平台提供给客户端,获得了不菲的收入。由于该云服务平台在收到A公司通知后没有及时采取必要、合理、适当的措施积极配合A公司维权,比如删除链接、要求产品下架等,导致A公司损失持续扩大,被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避风港”原则是指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对接服务、非自营的平台在收到某产品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的通知后,只要立刻断开、删除相关链接或产品,就无需对侵权责任负责。
企业服务平台在给一些公司提供服务的时候,也会选择收录一些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如钉钉平台上有无讼法务、爱客crm等服务提供商,用户在使用钉钉系统办公时,还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择使用或购买钉钉上的这些服务产品。对于这种在平台上进行匹配所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一旦用户与服务提供商出现矛盾,平台是否需要担责?服务提供商涉嫌知识产权侵权,平台应该如何利用“避风港原则”来规避责任,是需要企业服务类的平台公司仔细思考的问题。
解决建议:
1、平台应设置一套完整的投诉争议处理流程。其中需要约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当用户认为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产品存在问题或是存在其他侵权行为时,可以向平台投诉,平台收到投诉后应进行初步审查,若认为服务提供商构成侵权,则立即 删除、下架或断开争议产品链接,同时将处理结果通知服务提供商。若服务提供商觉得冤枉,可以向平台进行申诉。若平台审核申诉成立,则应恢复原状。至此,平台的义务已全部完成,若双方再有争议将与平台无关,双方可自行解决。
2)当用户因购买某项产品或服务与服务提供商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时,平台收到投诉后应及时将服务提供商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告知消费者,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平台无需担责。
2、光有投诉机制还不够,平台还应注意,符合以下三点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1)保留所有入驻的服务提供商的真实信息及联系方式。若为自然人,需保留身份证信息、银行卡或支付宝信息、有效联系方式,并告知联系方式若有变动需在一周内更新。若商家为公司,需保留名称、经营地址、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营业执照、所在行业的经营许可等。
2)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体现平台的第三方身份、权利义务,以及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不得侵权的要求。
3)在平台显著位置声明第三方身份,并且留有联系方式。
3、平台应针对服务提供商制定完善的审核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监管。平台应该制定服务提供者入驻的审核标准,并进行背景调查,对于有不良记录或资质不全的服务提供商,应该采取限制入驻等措施。
4、平台还应该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后续管理,并在商家入驻协议中约定服务提供商必须要保证服务质量。平台可以建立对服务提供商的评分机制,对于评分比较低或是经常被投诉的企业,可以有一定的惩罚机制。
……
更多内容,请查看完整版《企业服务行业创业法律指南》(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