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12篇
分享人:火石创造(微信公众账号:firestone-link)
编者按:原文名为《深度 | 医疗服务:独立医学影像中心风起云涌(上)》、《深度 | 医疗服务:独立医学影像中心风起云涌(下)》,作者火石研究院,本文为节选,略有删减。
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助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底陆续印发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病理诊断中心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并出台了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文件,明确规定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设置的科室要求、设备要求、及人员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在2016年下半年以及2017年,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建设进入高峰期。
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就是指依法设立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作为全球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最发达的地区,美国拥有影像中心6800多个,2015年大约进行了1100万人次的远程医疗服务。这其中主要是以B2B类服务为主,包括大约500万次医院之间的影像诊断(包括 X 线、CT、MRI)。据Frost&Sullivan披露的数据,2009年至2015年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从46.6亿美元扩张到87.1亿美元,几近翻倍。有数据显示,其中6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医疗机构,剩余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
从目前美国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发展格局来看,2003年至2008年美国第三方影像机构以及所属独立影像中心的数量都在不断攀升。2008年以后虽然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数量仍然稳步增加,但第三方影像机构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这点从美国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龙头企业RadNet并购狂潮中可见一斑。
RadNet成立于1980年,是全美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领军企业,目前在全美具有302家影像诊断中心,集中在加州、纽约、新泽西、弗罗里达等人口密集地区。年门诊量达到700万,2016年客户满意度达到96%。
表1 RadNet发展历程
公司现有MRI、CT、X-ray等影像设备共1992台(截止2016年底),分布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新泽西、纽约等地,为患者提供影像诊断相关服务。
表2 RadNet核心业务
RadNet公司通过和医疗设备供应商、医疗机构及保险机构的合作,面向病人提供高性价比的诊断成像的“一站式全覆盖”医学影像服务。
RadNet利用其庞大的设备资源、站点网络、合作医疗机构、专家资源、保险网络,编织了一个从“设备-医疗机构-患者服务-保险支付”的完整体系,从而使利益相关方实现了多赢。服务项目包括:骨密度扫描、CT、核磁、乳腺检测、超声、X射线等,同时在脑影像、肿瘤诊断、放疗也有布局。
RadNet公司与医院、诊所和医疗专家签订合约提高行业门槛并降低竞争威胁。RadNet能为患者提供高性价比和便捷的支付,同时能够让自己的客户在较好的医疗条件下发生较低的医疗费用,这使保险公司也积极与RadNet合作。基于此,RadNet构建了“设备-医疗机构-患者服务-保险支付”的完整生态体系。上游设备采购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专家资源和客户资源的聚集有助于RadNet降低检测成本并提高与医疗机构、保险之间的谈判话语权,并为公司带来可观利润。
设备供应商:每年较优惠价格的巨额设备采购是RadNet业绩稳步增长的保证。
医疗机构:和RadNet合作,使医疗机构减少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面向客户提供更多元化和高性价比的影像诊断服务。
患者(受检者):RadNet影像中心分布密度很高,患者很方便就能找到它,享受到顶尖的医疗设备和专家资源(本地+远程),RadNet和保险公司对接使得支付也非常便捷。
保险机构:RadNet有一个比较大的网络,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医疗市场的费用水平和其客户的历史记录。RadNet还为保险公司和一些大型机构提供按照人头付年费的模式,这样会显著降低保险机构的经营风险。
通过大量的并购、投资,行业领先的企业对上下游的掌控力更加强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医改规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快社会办医。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正式颁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通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政策和标准的相继出台,确立了第三方诊断机构尤其是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可以作为独立法人运营,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为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为了促进当地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发展,广西、浙江、江西、海南、辽宁、重庆、山东、湖北、福建、陕西等地方政府也在近几年陆续推出独立医学影像中心促进政策。
据数据统计,中国医院体系的规模有2万多亿,而影像科室收入占到医院整体收入的10%左右,因此影像诊断的市场规模达到2000多亿元。作为独立影像中心的市场机遇,预计省会城市约200多亿,县级市约300多亿;参考美国独立影像业务占整个影市场的40%,以及代表企业RadNet、Alliance Healthcare Service的发展历程,由于很多大型公立医院在影像诊疗方面渐趋于饱和,如果分级诊疗要落地就必须大力发展影像的第三方服务。
另外,国内企业也通过积极收购国外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开始布局国际市场,例如:2016年3月29日福建泰禾投资收购美国第二大独立影像诊断中心Alliance Healthcare Sevice51.5%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Alliance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在美国提供门诊诊断和放射治疗服务。Alliance与医院和医生集团合作的影像中心占比超90%,主要依赖外部医生为住院和门诊患者提供影像诊断服务,从影像诊断延伸至肿瘤放疗,2015年肿瘤放疗收入占比超过20%。
2017年5月3日恒康医疗董事会同意公司用169,361.97万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影像诊断中心PRP公司70%股权。PRP成立于2008年,是澳大利亚第二大专业从事影像诊断的企业。截止2016年12月31日,PRP公司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拥有29家影像诊断中心,为患者提供诊断成像服务,在电子远程诊断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管理水平。PRP公司提供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伽马摄像检查、超声波检查、乳腺X线及曲面体层X光检查以及PET扫描等约20种影像诊断服务。
国内独立影像诊断中心建设情况
据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5月底,北京、上海等22个省份共设置323家医学检验实验室(社会办309家,占95.7%),共完成医学检验4.6亿例次。北京、浙江、江西3个省份共设置6家病理诊断中心(社会办4家,占66.7%),共完成病理诊断205万例次。上海、浙江、江西等5个省份设置9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社会办8家,占88.9%)。山东、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共设置57家血液净化机构(社会办比例100%),完成血液净化24.7万例次,患者血液透析平均费用降低了17.3%。
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助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底陆续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病理诊断中心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并出台了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文件,明确规定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设置的科室要求、设备要求、人员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在2016年下半年以及2017年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建设进入高峰期。
根据Hsmap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建或建成的独立医学影像中心71个,从2016年下半年到现在经过各级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独立影像中心多达20余个,审批速度远远超过往期。市场需求、监管规范或促进我国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快速建设。
1. 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突破,进入收获期
现阶段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国内影像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人民币。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GPS)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产巨头创新技术突破,为国产替代起到关键作用。国产影像龙头联影、明峰、万东、东软、开立医疗等新产品强势推出,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也表现出相当强大的吸引力。
2017年9月,联影医疗完成A轮33.33亿融资,投后估值333.33亿元,投资方为由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证券、国开开元、招银电信等投资机构跟投。
2. 资本涌入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建设
市场需求、政策推动,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量资本开始涌入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建设,大量产业公司开始跨界入局。下表中批准建设的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建设费用就高达11.4亿。
由于相关政策的强制要求,在中心建设之初,面临大量硬件设备及人员投入(总投资从1000万到3亿不等),早期资金投入也成为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第一个准入门槛。
影像设备作为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检测平台,多年来,设备的国产化一直是业内共同努力的目标。国内中高端影像设备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尤其是GPS这三大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国产影像设备的市场全部份额仅能占到10%左右。据统计,国内医学影像成像设备的企业约有400多家,而其中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场。
联影: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在联影2017新品发布会上,联影向大众展示了世界首台全景扫描PET-CT ——uExplorer,为科研工作者在针对重症的精准诊疗、新药研发等一系列领域打开无限可能的大门。uExplorer探索者可实现4D实时全身动态扫描,呈现所有器官动态代谢过程;业界最高2.8mm分辨率,可以精准捕获早期肿瘤病变与微小转移灶;15秒全身成像,一床位、一个屏气周期即可完成全身全脏器扫描;灵敏度跃升40倍,辐射剂量降至1/40,应用人群可拓展至母婴、青少年与儿童。
飞依诺:世界首创RF元数据平台:飞依诺世界首创的RF元数据超声平台,解决了传统超声平台前端硬件限制而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具有强大的射频数据采集功能以及超快的处理能力。RF元数据平台具备1-25MHz探头响应频率范围,支持超宽频率探头,能确保图像更加清晰、信息量更大,不仅仅带来了图像的优异性能,而且RF数据本身对于临床诊断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飞依诺共推出了15款各种类型的超声产品,上市三年已行销到了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应用范围涵盖了心血管、腹部、产科、妇科、小器官、肌骨等全面的临床应用。
东软医疗:全球首台极速能谱CT: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极速能谱CT—NeuViz Prime的重磅发布,NeuViz Prime CT直击病人“看病难”、医生过劳等痛点。极速CT的高转速使图像采集的过程大大缩减,高转速CT在临床应用层面,尤其是在高心率心脏成像的应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智能自动期相选择可以自动选择“最佳收缩期”,即使是高心率大龄患者也可以精准地成像。Prime将极速采集、精准能谱、超清图片完美结合,以极低剂量发现更多、分析更多、诊断更多,是继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CT,首台16层、64层、128层CT,以及国内首款获得CFDA、FDA、CE等国际权威认证的PET/CT之后的再一次创新突破。东软医疗如今已覆盖CT、MR、XR、US、IVD、RT、PET/CT以及影像云在内的八大产品线。设备已销往全球109个国家的9000多家医院,包括美国、德国等,仅在美国就进入上百家医院。
医疗数据中有90%来自于医学影像,并且我国医学影像的数据正以30%的年增长率逐年增长。据透明度市场研究(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预测:中国医学影像相关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70亿元,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相比之下,影像科医生的增长速度和工作效率是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增长趋势,这将给医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工智能依靠强大的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将很好地解决医学影像大数据人工处理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大大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医生的压力,同时提高诊疗的效率和准确率。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影像产业带来新的机遇,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高医生诊疗速度及质量。
2017年8月举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年会上,“阿尔法医生”仅耗时23秒,就完成300张核磁共振影像图的直肠癌病灶勾画,经与病理切片比对,准确率达95.22%。与它竞赛的一家三甲医院3名影像科医生,在5分钟内完成149张影像图勾画,准确率为93%。交大、浙大团队还在与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合作,让“阿尔法医生”根据数码影像,识别诊断血管瘤等6种皮肤疾病,准确率高达99%以上。
在巨头及行业资本的带动下,中国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影像俨然成为人工智能与医疗最切合的结合点:
国内一大批创业公司在影像与人工智能领域涌现,目前创业公司总数有25家,其中有19家至少获得一轮融资,可见资本对这一赛道的狂热,代表公司包括健培科技、汇医慧影、推想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