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库 > 航天科技月报 | 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成功获取首批在轨图像,九州云箭完成新一轮融资,以及本月你应该知道的航天新闻 >

航天科技月报 | 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成功获取首批在轨图像,九州云箭完成新一轮融资,以及本月你应该知道的航天新闻

转载时间:2021.08.23(原文发布时间:2021.02.03)
26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69次

编者按:行业月报,纵览本月商业航天与卫星应用行业资讯与观点。2021年第一个月,SAR卫星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各大初创企业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首先是国内,由天仪研究院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成功获得首批在轨图像,填补我国商业SAR卫星领域的空白。欧美方面,在一月份SpaceX的拼单飞行中,芬兰的ICEYE发射了三颗SAR卫星,美国的Capella Space也发射了两颗SAR卫星。同时,Capella Space还正式发布了50x50cm的全球最高分辨率商业SAR影像,在国内将由航天世景合作代理。美国商业SAR卫星初创企业Umbra本月也获得3200万美元融资。SAR卫星影像用途广泛,在农业、国防、灾害监测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商业SAR卫星影像和市场有巨大的空白和需求,商业SAR卫星的发射和影像服务均开始出现井喷。

一月新闻热点

  • 中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成功获得首批在轨图像,所摄应急图像协助联合国抗震救灾

2020年12月,由厦门大学等单位根据海洋科学研究与遥感应用市场需要提出需求、天仪研究院联合中国电科38所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截至2021年1月22日,卫星在轨运营已满30天。期间,卫星各团队开展多项在轨测试任务,成功获取了大量星载SAR图像,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岛马穆朱发生6.2级地震后,立即开展应急成像任务,于2021年1月17日11时56分对该区域进行成像。该景SAR图像已提交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并已由其提供给联合国有关机构,以供印度尼西亚震后救灾使用。

→天仪研究院《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在轨满30天,所摄应急图像协助联合国抗震救灾》

  • 维珍轨道公司成功采用“飞机+火箭”发射方式,成为全球首家成功采用空中接力发射的企业

北京时间 1 月 18 日中午,英国商业大亨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维珍轨道公司(Virgin Orbit)宣布,该公司以独特的火箭发射模式成功将 10 颗小型卫星送入轨道。这是维珍轨道公司首次代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向太空发射工作卫星,通过 “飞机 + 火箭” 的接力发射形式,他们成为了唯一一家在空中完成这一壮举的公司。搭载火箭的是一架名为 “宇宙女孩”(Cosmic Girl)的波音 747 飞机,它携带火箭爬升至 6 英里(约 9656 米)的高空,随后挂在机翼下的液体燃料火箭 LauncherOne 点火起飞,火箭进入太空轨道后,会释放 10 颗小型卫星,这些卫星是由 NASA 和几所美国大学的研究人员建造的。

→空天界《维珍轨道用独创“飞机+火箭”的发射方式,首次将10颗小型卫星送入轨道!》

  • SpaceX拼单发射一箭143星,创造发射历史中携带有效载荷数量最多的世界记录

SpaceX于北京时间1月24日晚11:00成功发射了Transporter1任务,此次发射共搭载了多达143颗卫星,其中包括133颗一起打包发射的小卫星以及10颗StarlinkV1.0卫星,这是人类轨道发射历史中携带有效载荷数量最多的一次发射,创下世界记录,原纪录是由印度PSLV火箭在2017年2月一箭发射104星创下的。除了10颗Starlink卫星,本次搭载的卫星包括日本QPS研究所、美国五车二空间公司、芬兰ICEYE公司和美国R2空间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还载有加拿大一家机构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

→银河航天漫游指南《快讯| 一箭143星,SpaceX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 SpaceX为首批发往极轨道的“Starlink”卫星配备激光交叉链路

首批被发往极轨道的“星链”卫星上已配备了激光交叉链路。太空探索公司打算明年把这项技术引入其它卫星。该公司在1月24日进行的“运输者”1专享拼单发射任务下顺带发射了10颗“星链”。这是该公司首次向极轨部署“星链”。马斯克发推称,那些卫星配备了激光星间链路。他在回复有关此次发射的一条推特时说,“这些星上还配备了激光星间链路,所以无需在极地布设地面站”。

→航小宇《新发往极轨的10颗“星链”已加装激光星间链路》

  • Albedo计划建设10厘米空间分辨率遥感星座

最新加入知名创企加速器Y Combinator(YC)的丹佛航天创企反照率公司(Albedo)打算建设一个像元分辨率高达10厘米的卫星星座。这与2019年8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发布的伊朗一座发射台严重受损照片的分辨率相当。那张照片当时曾引发轰动。地理空间图像专家当时表示,那张照片可能是由国家侦察办公室(NRO)耗资超10亿美元的保密侦察卫星拍摄的(NRO卫星具体造价和能力均对外保密)。 10厘米图像眼下在美国不经特别许可还无法进行商业出售。但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托弗·哈达德坚信,到公司2024年开始发射卫星并在2027年建成由24颗卫星组网的星座时,所面临的限制将很少。

→航小宇《美创企要建10厘米分辨率遥感星座》

一月融资与合同

  • 星际荣耀启动上市辅导 或成中国民营火箭第一股

近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与天风证券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并于近日在北京证监局备案。星际荣耀若成功上市,或成中国民营火箭第一股。

2月1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败。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排查。

→挖贝网《星际荣耀启动上市辅导:获北京金融街等约12亿元投资 或成中国民营火箭第一股》

→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双曲线一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情况说明》

  • 九州云箭完成新一轮融资:专注打造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九州云箭)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京中关村发展启航创新投资基金(后简称启航投资)领投,云和资本、中关村发展集团金种子基金、欧瑞资本跟投。此轮融资前九州云箭已获得润浙资本、峰瑞资本、禹会和泰产业发展基金等投资机构和产业方的投资。九州云箭成立于2017年,是集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发、装配测试、配套飞行全流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北京技术研发中心,安徽蚌埠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和测试基地的战略格局。

→九州云箭《九州云箭完成新一轮融资:专注打造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 意大利地面站创企融资额达1000万欧元

意大利地面段即服务创企利夫空间公司(Leaf Space)1月13日宣布完成500万欧元A轮融资,使其迄今融资总额达到了1000万欧元。Primo航天公司(意风投机构Primomiglio SGR专注于航天创企的投资基金)本轮出资200万欧元。余下300万欧元由Whysol投资公司领投,并由已在去年春天参与了股权轮融资的早期投资机构红色种子风投公司(RedSeed Ventures)参投。

→航小宇《意大利地面站创企融资额达1000万欧元》

  • 一网获4亿美元融资,来自软银和休斯

一网公司1月15日宣布从软银和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筹得4亿美元资金,从而使其得以继续开展星座组网部署工作。本轮融资有3.5亿美元来自软银,余下部分来自休斯网络系统。软银在一网去年3月申请破产之前是其最大股东。休斯网络系统去年宣布会向重组后的一网投资5000万美元。

→航小宇《一网获4亿美元融资,来自软银和休斯》

  • Umbra获得3200万美元融资,计划近年发射第一颗空间分辨率超25cm的SAR卫星

成立于2015年的对地观测初创公司Umbra完成3200万美元的融资,由Passport Capital创始人约翰·伯班克的家族办公室风险基金领投,CrossCut Ventures,Starbridge Ventures,Hemisphere Ventures和PonValley跟投。总部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Umbra(以前称为Umbra Lab)今年正准备推出其第一颗微小卫星,提供分辨率超过25厘米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

→Space News 《Umbra raises $32 million for radar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一月人气观点

1. 任友善  钛禾产业观察 《太空新经济:各国如何拥抱商业航天?》

在各个地区和国家的航天局改革中,都能看到对“NASA+SpaceX”模式的借鉴,但是又都走出了自己本国的特色。“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要不要走商业化道路已经毫无悬念,各个地区和国家探索的,本质上是一套适合于本国航天经济发展的政企合作模式。

2020年7月,陷入“中年困惑”的俄罗斯航天界召开了主题为“太空活动商业化:问题与前景”的大会。在大会上,俄罗斯航天界终于达成了两个共识:1、新航天不是关于商业航天企业的具体决定,而是航天产业里国家和市场关系的调整;2、从俄罗斯目前的处境看,国家垄断航天产业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欧洲商业航天已经从1.0发展至2.0模式。从产业链培育来看,欧洲商业航天的成熟度并不弱于美国——输给SpaceX的是成本和效率。NASA和SpaceX带给欧洲航天局的启示是一种全新的政企合作模式。

印度航天相对于中国的最大优势在于:作为美俄同时拉拢的对象,可以比较便利地获得两家的技术。但这枚硬币的反面也正是印度航天的尴尬之处——中国航天的自主化程度远远高于印度,配套体系的厚度也远远强于印度

2. 韩梅梅 投资人说 《星际荣耀发射失利,中国民营航天离商业化还差多远?

首先,商业航天需求是否真实存在?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曾在混沌大学的公开课上表示,火箭的商业应用场景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老场景的新应用,以及新场景的新应用。其中,老场景的新应用有通信(太空宽带)、遥感(地震救援)、导航(无人驾驶);新场景新应用则为太空运输、太空移民、太空采矿、太空殡葬等等。但当下,火箭商主要的“金主爸爸”,是携带上天的卫星。有民营火箭企业曾介绍,在中国市场至少有3000多颗卫星等待发射。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酒泉、西昌、太原、文昌,一年能够腾挪多长时间给到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真实的市场需求到底如何,或许都等待着商业航天企业去印证。

其次,以火箭为主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真的有利润吗?上一个技术高额投入的赛道是AI领域,融资时讲述的故事是:我有大量应用场景,并且能够坐着收钱,大量资本也纷纷以大笔融资额为AI故事买单。但如今,LP对投资机构的回报率要求越来越高,耐心逐渐丧失。商业航天的赛道上挤满了航天创业者,却不见商业化动作。LP们真的愿意长期投入吗?一级市场的科技投资人坚持的长期主义,究竟能坚持多久?最直接能看到的是,一发火箭花费几千万,发射失利则代表大几千万的投入付之流水。
最后,民营火箭有竞争优势吗?中国航天已经走了几十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发展至今,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更好的商业化。就像蓝箭航天始创人张昌武曾回应市场将SpaceX和蓝箭对比一样,他聚焦的核心不是成为SpaceX,而是学习SpaceX的低成本和高密度的火箭发射能力。在向优秀竞争对手看齐的路上,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需要研制出更有想象力和更有创造力的产品,如深空机器人等等,形成压倒性竞争优势。

3. 洪偌馨 馨金融 《「卫星遥感」通关:数字信贷的「最后一公里」》

长久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涉足农村金融的金融机构和各类组织并不在少数。甚至,每年针对涉农贷款还有大量的免息、减税政策。但直到今天,农村金融仍未实现真正的破局。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没走通一条商业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之路。除了前面提到农村金融风控难度大、成本高之外,资产质量也并不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如果不打破这个局面,农村金融将始终难以摆脱政策驱动,而难以走向商业驱动。

据网商银行介绍,作为全面商用的第一步,在全国690余个涉农县区率先应用了「卫星遥感」技术,覆盖全国1/3的涉农县区。在试用期,已经有超过5万农户使用和受益。据了解,截止目前,网商银行的涉农信贷客户中有70%是首次获得贷款。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技术破局数字信贷「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4. 榆木@36氪浙江 《入局即“破圈”,「千乘探索」发力“遥感+”数据融合服务|星际赛》

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突破八千亿元规模,该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由于我国商业卫星起步较晚,在2015年之前,中国的商业卫星市场发展较为零散、不成体系。2017年至2018年期间,是这一领域被大众市场所认识与了解的时期。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当时资本市场也相对宽容。如今,商业卫星及卫星遥感市场远没到火爆的程度,更多的企业选择沉下来,仔细打磨业务。从商业角度出发,资本机构也开始深挖行业的价值方向,整个行业最大的转变是趋于理性,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产业的发展状态和方向。

卫星遥感行业的痛点是什么?

卫星遥感行业最大的痛点是数据供给问题。一方面,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遥感数据大多沉淀在服务器里,导致“有数据却用不上”的局面,数据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才能挖掘其深度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未来的、定制化的数据严重“供血不足”。在遥感应用市场,大家获取“沉淀数据”的门槛和成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只有通过自有卫星及时获取数据补足供给,才能做更扎实的业务支撑和扩大市场规模。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库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数据库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库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