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音乐产业观察“猜猜2016”征文选登
文 | Taki
本文将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分析,理理行业脉络,小谈一下未来音乐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哪里。互联网若洪水猛兽,仍在持续不断地冲击着各个行业,但无论哪朝哪代,只要“商品交换”的需求在,零售行业就在,只要“获取信息”的需求在,媒体行业就在,技术进步只是改变了生产工具。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只要“听音乐”的需求在,音乐行业就永远不会消失,只不过手里的装备从小米步枪升级成了大炮坦克。
一、音乐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行业现状是怎样的?
三、音乐行业盈利的良性循环应该是怎样的?
四、未来中国的音乐行业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首先,弄清一个行业的核心价值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就在于能够明确什么是这个行业的生存基础,为产业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提供参考。一般来说,没有“核心价值”,一个产业是不存在的。而“核心价值”,就是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音乐行业的核心价值,就是持续地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好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作者、没有音乐作品,与之相关的音乐点播平台、音乐销售平台以及线上线下的演出平台均不会出现,消费者拿着钱找不到地方花,整个音乐行业就不存在了。那什么是“行业不景气”呢(从本国角度看)?就是行业的“核心价值”(源源不断的好作品)越来越少,无论是音乐品质还是音乐数量均不足以让消费者买账,音乐的制作方收不回制作成本,赚不到钱(当然赚不到钱还有其他原因,我将在下一段作说明),无法用音乐作品实现价值,做音乐的人越来越少,要么迫于生存投奔其他行业,要么在音乐品质上做妥协,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于是消费者花在音乐上的钱更少了,要么转向消费别国更高质量的音乐,要么转向消费其他行业产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行业萎缩。所以说,只有“好作品”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消费欲,“好作品”才是音乐行业发展的命脉。
为什么华语乐坛在经过了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之后一蹶不振,主要原因当然不是互联网来了,而是版权保护制度和措施的完善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反观欧美,iTunes的出现让付费下载风生水起,互联网背景下照样做生意。因为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对盗版行为进行打击,分享的便捷性导致国内盗版猖獗,“免费听歌”已成习惯,国内音乐行业从业者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音乐人想要存活得靠其他收入支撑,比如上综艺、做代言等等,总之,光靠音乐很难存活,而这,还是主流音乐人才有的出路。2015年是音乐行业动荡的一年,“版权之战”、“三足鼎立”,制度在完善,版图越来越清晰。互联网背景下音乐行业的新机会开始凸显,比如各平台的数字专辑付费、LIVE演出在线直播、网络播客、以及幕后圈为首的制作资源共享等等,非常期待音乐行业未来的新玩法。
一个行业的繁荣,一定是因为其有利可图,吸引大批参与者涌入,使得行业竞争加剧,而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确保收入与市场反应成正比,优胜劣汰,提升整体音乐品质,促成了更多消费,有钱赚就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作者进入音乐行业,形成良性的循环。15年的版权新措施至少让音乐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而BAT三大巨头也纷纷招兵买马打通上下游,努力建立自己的音乐生态圈,为音乐人提供平台和帮助。正如前面所说,“好作品”是音乐行业最大的推动力,巨头们无疑想从“生产”入手,将所有环节一个个包揽,甚至拓宽至整个文化产业,形成完整体系,减少中间成本。
1.根据目前消息所知,阿里音乐在四月将推出一个音乐人服务类平台,结合阿里基因,将音乐创作门槛降低,鼓励更多优秀的创作。“DIY”模式,或将成为音乐创作的新玩法。
2.随着阿里新平台的起步,将会有更多独立音乐人涌入,会出现更多新作品,当面临更多选择的时候,“音乐编辑”和“音乐筛选”服务开始显得重要,某些个人和网站的音乐评论会对观众的选择产生更大的影响。
3.技术进步仍然在不断更新我们的音乐体验,VR技术将更广泛进入直播领域,网络观众与现场的互动增强。
4.有更多的“小鱼”被“大鱼”吞并,巨头们将会继续整合资源,建立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生态体系,以阿里为首的“大鱼”,手下阿里音乐、阿里影业两大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将会产生更多的内部合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资源分部更集中。
5.消费者开始按喜好和品味“社群化”,分化越来越细,不断细分的市场也将成为音乐行业发展的新机会。
6.音乐将与游戏、动画、电影、时尚等行业有更多的结合,音乐的曝光增加。
新音乐产业观察(微信号:takoff )独家稿件,如果您一定要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