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山冰沁;36氪经授权发布。
emoji 为❤️而生,它起源于日本,创作者是栗田穣崇。
用户的流向竟然变了。
文字符号可以预示着人们交流的表达需求吗?他萌生了创造文字符号的想法。
然而栗田的 emoji 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连续遭到夏普、松下等大厂商的拒绝后,他自组团队,为了将人类所有表情囊括其中,在当时仅有12x12像素符号的简陋技术条件下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表情符号。
并非设计出身的栗田,凭借着来自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时诞生的统一指示图,结合日本漫画的灵感,创作出了简约的第一代 emoji。
它们长这个样子:
emoji 填补了语言文字无法直接表现的交流意涵,正如人们在说话时会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辅助感情传递一样,emoji 是文本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
“emoji 之父” 栗田曾谈到过在一条用词尖锐的短信后面加上一个爱心,读来顿生暖意,文本的尖锐感马上就消弭无形。并且 emoji 所表现的意涵是 “人类共通” 的最基本的感情。
在Swiftkey 发布的《emoji报告》中,统计出了人们用 emoji 的习惯:
当今世界最为广泛使用的 emoji 当之无愧就是?,占据 44.8%的最高使用频率;
位列第二的是 ☹️ 占 14.3%;
第三为❤️
果然 happy,sad,love 是世界共通的情感。
而 emoji 的流行,又恰恰建立在人类语言发展的极限之上,它如同文本版的肢体语言,极大辅助了文本背后情绪的传递。而当它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上被广泛使用的时候,其直观而简便的表意方式甚至超越国别,跨越语言差异,仿佛沟通起全世界,很多人相信这似乎就是一种全球共通“语言”。
在 TouchType 发布的《emoji报告》里,还显示了这样的结果:不同国家因为语言文化不同,对 emoji 的使用偏好不相一致。
例如,?? 法国人最爱使用 ❤️,使用频率是其他语言平均值的 4倍;
?? ?? ?? 阿拉伯语使用者喜欢花与植物?????? 的 emoji,频率是其他语言平均值的 4倍以上;
??俄国人最爱用各种浪漫 ??的 emoji,频率是其他语言平均值的 3倍;
??澳大利亚人喜欢和酒? ? ????相关的 emoji,频率是其他语言平均值的 2倍,同时,他们还喜欢用 “麻药”?,比其他语言平均值高出 65%;
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美、加都属于移民国家,浸染于各种信仰与价值观的人群使其文化呈现出更加显著的多样性,因而在 emoji 的使用上也更体现个性。?
这种不尽相同的 emoji 使用偏好反映了不同国家国民、不同语言使用人群的文化差异。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样的结果并不影响 emoji 的共通性,但是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不同文化在表达、描述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这种侧重点的差异极有可能导致不同文化圈的人无法用 emoji 顺畅交流,甚至导致误解。例如,当一个阿拉伯人向你频繁发送花与植物的 emoji时,你该如何正确解读呢????
另外,人们并非很容易捕捉到或是认同 emoji 原本的意思。英国《每日邮报》总结过12个最容易被误解的 emoji。
例如,
又如,
它本意是 “困惑脸”( confounded face),很多人却喜欢用它来表示压力山大,或是恐惧、担心。
种种对 emoji 本意的解读差异极可能引发交流的误解与混乱。不仅如此,对于同一个 emoji 的意涵,不同人的理解又是千差万别的。根据《每日邮报》,APPLE 系统中意涵最令人困惑的表情是 “眯眼笑脸” 与 “喜极而泣”。
“喜极而泣” ? 这个 emoji 在几乎所有调查过的平台(包括Apple, Google,Microsoft,Samsung 以及 LG)中都是最令人困惑的。这主要源自于这一情绪的复杂性很难用一个小小的 emoji 概括,在不同人眼里,这种复杂性就折射成为完全不同的情绪意涵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只是主观原因的话,那么 emoji 在不同通信系统、不同 APP中的差异显示,便是加剧这种交流障碍的客观原因了。由于 emoji 在被发明之初,NTT Docomo 没能为其争取到版权,emoji 成为一种公共财产。随后,Apple 与 Google 等科技公司组成了非营利组织 Unicode Consortium,对 emoji 图案进行了标准化。之后,各大科技公司为了借助差异性吸引用户,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不同版本的 emoji 图案。这种关系就好比汉字是没有版权的,但是汉字字体有,同一个汉字可能由于字体不同而差异巨大。同理,同一个 emoji 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上的显示甚至也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流行音乐女王? ? Katy Perry 于2013年8月推出的一首单曲《Roar》,其MV中的歌词全部用 emoji 表示。 Emoji 于当今世界流行的盛况得以一见。???
这种共通性促进了人类交流层面的革新。一个典型的例子,2016 年7月,欧莱雅(USA)公司发布了自行设计的 emoji —— Beaumoji。这是一款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美” 的理念而专门设计的表情符号键盘。
他于 2013年在德国汉堡创办了 emoji company GmbH。这家公司于三年后投资百万级美元创建了emoji® 官方品牌,目前拥有 4000多个表情符号,20多个类别的广泛商标保护,并与 H&M、Zara、雀巢、百事等全球 230 多个企业授权合作。这家公司的承接基于客户咨询的个人表情符号设计,并为客户制定市场推广方案。秉承着对于建立自我标志性生活方式的推崇与商业嗅觉,emoji company GmbH 迅速成长壮大,单去年的销售额就已达数亿美元。
目前,emoji company GmbH 正在探索更多的跨界合作,着手推出 emoji 主题的音乐与动画,甚至开设 emoji 主题乐园。emoji® 很快成为国际化新品牌,其官网也自豪地宣称,emoji® “所传达的吸引力、知名度和一致性是如今最难找到的三个要素” —— 这一切,无不仰赖 emoji 的共通性。诸如此类的创业公司并非只此一家。一种商品,一旦它可以跨越文化的界限,文明的藩篱,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的成功似乎是必然的。
那么,emoji 的未来会在哪里?
目前,由于 emoji 的流行性,很多大型零售商都为自己绘制了专属 emoji,来达到迎合年轻人的广告作用。譬如美国大型快餐连锁公司 Taco Bell 就绘制了墨西哥玉米面豆卷 ?(Tacos)的 emoji,另一家快餐企业 Burger King ? 则为了庆祝自家鸡块(chicken tenders)重新开卖,专门制作了以鸡为主题的 emoji键盘。美国汽车制造商 General Motors (GM)? 制造、贩卖的雪佛兰牌汽车也在发布新闻公告时使用了 emoji。可口可乐、星巴克、多芬、丰田汽车等一系列大型企业都向 Twitter 提供了代表自己品牌的 emoji。仅 2015年,就有至少 250家企业制作了独立的 emoji 键盘,市场一片繁荣。
然而,这样真的好吗?美国媒体代理公司 Giant Spoon 的战略部长 John Ohara 曾感慨大批低质量 emoji 充斥网络,“许多大型企业太过急躁,以致于催生了那么多毫无作用、完全无法代表自身品牌的emoji”。企业制作的 emoji 泛滥成灾,背后是盲目追逐流行的影子。数目庞杂,千篇一律,对用户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困扰?
另外,从现今 emoji 的使用范围看,其主要功能还是局限于网络社交媒体或是聊天 APP,寄生于互联网的文本,然后才能发挥传达情绪和感情的作用。一旦脱离互联网,emoji 便会如离水之鱼,再无发挥社交功用的土壤。
假使有朝一日,人们的交流方式再度发生变革,依托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平台与众多 APP被取代, emoji 又将何去何从呢?它们还能否合理地被运用于其他科技手段,服务于人类交流呢?
不过,在 “emoji之父” 栗田眼里,“表情包” 终究是图案,而 emoji 却是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二者应当承担的功能是有差别的。或许 “表情包” 可以顺应这种大众娱乐主义继续做人们网络交流中的点缀,但对 emoji 应当有更长远、更系统的考量。因为 “表情包” 也许有时效性,但 emoji 却是永恒的。
2016 年12月起,美国纽约近代美术馆(MoMA)为了纪念 emoji 这一伟大发明,将 1999年最早绘制的 176个 emoji 作为永久收藏品在大厅以 2D图像与动画形式予以展示。Paola Antonelli 女士,纽约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部门的资深策展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谈到,emoji 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但它更是一种象形文字,一种最为古老的交流方式。
“我爱这种跨越世纪的连结。”她说。
系统输入类应用 Swiftkey 的开发公司 TouchType 《emoji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