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在美国已有百年历史,在中国还是高速发展中的新市场,商业银行在积极探索,网贷平台在大量转型。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结果,2016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在我国所有消费中的占比46.8%;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国共有300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中20家获得了牌照。虽然,许多大型机构都在建设自己的风控团队,但诚安聚立创始人兼总裁刘志军认为:“数据处理尚缺乏行业标准,风控可以交给更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节约成本。专注自己的长项,发挥最大的价值,有利于共建消费金融生态圈。”
刘志军曾任三大征信机构之一Equifax首席统计学家、美国Capital One统计分析部资深总监、马上消费金融首席数据官,相比服务一家机构,更希望把美国相对成功的技术和经验落地中国市场,服务全行业。刘志军于2016年9月创办诚安聚立,为各类消费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大数据风控服务。
诚安聚立的产品,SAICE全聚合信审风险量化平台,整合三方数据源、身份验证、反(主观和团伙)欺诈、信用风险评估,并结合机构产品的具体政策,自动化做出实时信审决策。
数据不仅代表着 “经验”,更应通过技术转化成“工具”,这需要前期对消费金融机构大量的调研,对场景充分的了解和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刘志军表示,对业务逻辑的理解,决定了建模方法和风控体系,只有深度结合业务,才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诚安聚立不放贷、不导流,只提供风控产品和服务,因此更专注审批的全程把关,并提供咨询服务,提升机构风控能力,降低风控成本。另外,第三方的身份也可以在生态圈中连接更多机构,比如向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证保险风控服务,将资金引向银行,形成闭环。
36氪曾报道过很多第三方风控服务机构,如同盾科技、神州融、极融、智信度等。基本每家服务商都会接入或“爬取”运营商、电商、社交等外部数据,不过数据商间彼此独立,共享程度低。竞争多围绕入场时间、市场占有率、逾期或坏账的降低程度和服务体验。
三年前,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Dan Ariely还可以这样说,现在聊大数据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谈到诚安聚立的市场优势,刘志军介绍了如下三点:
1. 设计变量(特征)的构造。举例来说,央行征信报告是各家第三方风控服务商的必要参照,但也是标准化产物。在变量的整合上,不同团队的思维方式差别很大,诚安聚立有多年征信局系统设计的经验,对数据的处理标准和流程理解更深。
2. 模型的使用。诚安聚立会针对不同场景和业务模式,使用不同的模型组合,达到定制化服务的最佳效果。
3. 审批策略。行业中大多审批策略会给“反欺诈”更多权重,而诚安聚立会结合多源数据制定切割点,量化信用额度和贷款利率,更精准地定价风险。
刘志军表示,在未来,诚安聚立还会继续优化各类评估价值,突出各环节优势,做好全生命周期的风控,用对比数据和用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刘志军透露,诚安聚立自今年1月起正式提供全流程风控服务,已与包括银行、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汽车金融等在内的20余家机构合作。
在品牌打造上,刘志军表示,和面向C端的产品不同,to B的服务要展示专业性,不靠“堆用户”,不打价格战,用高性价比的技术和产品站稳脚跟。上述合作机构都是在推广期试用中,实测审批效果,交叉对比已有的模型,发现风险分辨度不错,于是付费购买。不过,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滞后性,刚上线的风控体系还未经历完整风险周期验证。刘志军十分希望通过未来更多的应用案例和数据对比,争取合作方的认可,逐渐建立品牌效应。
据介绍,诚安聚立于去年获得9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凯撒世嘉,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始A轮融资,用于市场推广。
团队共80余人,其中多位高管出身Capital One,对FinTech有深入了解,对大数据建模、信贷审核有丰富经验,并参与建设某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体系。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机构普遍面临三大难题:获客成本高,资金成本高,风控成本高。银行与持牌系在资金方面较有优势,伴随互联网化,服务会下沉到普惠大众,发展空间巨大;互联网公司和其他有强场景的机构有流量优势,随着体量与服务的上升,资金成本也会逐步下降;第三方风控服务商和征信机构未来有可能通过联盟化合作或收购,共享数据应用结果,以FinTech的定位完善生态圈。
【本文图片来自:123rf.com.cn正版图片】
我是郝方舟,在寻找金融领域优质早期项目,微信nooxika,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