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库 >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8家个人征信试点一夜之间被全盘否定 >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8家个人征信试点一夜之间被全盘否定

转载时间:2021.09.16(原文发布时间:2017.05.09)
15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作者 墨菲,36氪经授权发布。原题目《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却一夜归零…

征信实在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行业,在这件事情上,监管亦步亦趋,丝毫不敢松懈。

2年前,监管在个人征信上放了一个口子,想看看市场如何奔跑,结果整个行业就如脱缰野马,完全跑离了赛道。

如今,8家个人征信试点筹备了两年多,没有等来金灿灿的牌照,等来的,却是“目前没有一家合格”的末日审判。

我们从内部人士获知了监管的核心逻辑:监管为何全盘否定?对于征信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监管圣意又将如何?

01 牌照诱惑

中国的民间征信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对于一个14亿人的泱泱大国,没有完整的征信体系,加大了审核和风控成本,导致众多行业发展受限。

2015年,国家正式开放了民间个人征信市场,号令枪一响,第一批试点的8家机构,开始撒丫狂奔。

8点被钦点的机构是: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华道征信。

可是,规定的6个月准备期过去了,接着两年时间又过去了,说好的牌照,却遥遥无期。

大家望穿秋水,等来的,却是监管一剑封喉般的冰冷回复。

“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近期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称,“达不到监管标准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叮”,时钟仿佛被拨回了起点,一切归零。

实际上,除了8家试点之外,还有太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往里头挤。据万存知透露,在全国工商登记中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就有50多万家。

这个河道里,挤进来众多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企业征信公司,甚至一些放贷机构,都开始做“个人征信”。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8家个人征信试点一夜之间被全盘否定

“现在对征信的理解,存在很多误会。”算话征信CEO蒋庆军在接受一本财经采访时,反复强调征信的概念,是“共享债务人债务信息”,进一步解释,是“债权人机构,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债务人债务信息。”

这个观点,和监管近期透露的征信原则,不谋而合。

“与钱有关的才叫征信。”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社会诚信与征信是两回事。

刘新海在《征信与大数据》一书中写道,征信虽然外溢的作用比较大,但边界比较清楚。不是发展引擎,也不是投资热点。

大家一开始以为,征信行业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为了抢占风口,玩家争先恐后挤进征信航道,而如今看来,这条河道并不宽敞。

反观美国,征信市场发展百年,最终只诞生三家全国性征信巨头——如此来看,这个河道不仅不宽,可容纳的玩家,也寥寥无几。

而征信本身,也不是一个能迅速盈利的行业。

“真正的征信业务,5~7年不盈利很正常。”蒋庆军表示,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初期如要生存下去,往往需要做一些非金融信贷业务,但本身又服务于金融信贷业务的风控服务,来养活自己。

竞争异常激烈,盈利需要等待,但大家为何还如此醉心这场战争?无非就是牌照的诱惑。

曾经第三方支付行业,划出了这么一条有意思的航线:很多平台拿到牌照,供养牌照,牌照变稀缺后,再以几亿的价格售出。

恐怕,一些征信机构也开始打同样的算盘。

目前,即使是备案制的企业征信牌照,已叫卖到上千万,没有放开闸口的个人征信牌照,更是让人尖叫的瑰宝。

最终来看,这个生意最划算的部分,是牌照的兜售。

这场长达两年半的抢夺牌照战争,最终在监管的竖指嗔骂中,画上了冰冷的句号。

02 征信暗战

8家试点机构,为何都没让监管称心?

中国人民银行发文称,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达成了“三个原则”、“五项共识”。

据接近央行征信的知情人士程平新(化名)透露,所谓的“三个原则”,就是监管对8家机构不满的核心逻辑。

第一个原则就难以逾越:必须是“独立第三方”。

国内8家试点,其背后控股母公司,大部分都已有或准备开展金融信贷业务。

“即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怎么可能保证客观公正?”程平新透露,监管对目前做得最大的芝麻信用,也颇有微词,“最多给子牌照,不可能给全牌照”。

如此操作的最大恶果,就是无法建立数据共享——自己是运动员,怎么可能让其他运动员服气?其他金融机构,一般都会拒绝共享自己的数据给这些征信机构。

“无共享,不征信”,蒋庆军表示,如果每家信贷机构都成立征信子公司,相当于在身边挖了一条条深深的数据壕沟,让征信行业被撕裂成众多孤岛。

第二个原则,是要在征信活动中保持公正性。

“征信产品主要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问题。”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解释,“不能当作把人分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工具,也不能应用于某些低俗的社交活动。”

因此,普世性和公正性,是征信必有的基因——它必须“放之海内皆准”。

但目前,征信机构推出的产品,却很难满足这一要求。

“各家征信机构主要根据自身数据,得出一个信用分,普世性太差。”程平新一针见血的指出。

程平新举例称,芝麻信用的某些做法,不能叫征信,更偏向于“社会信用”。

央行也曾叫停芝麻信用分与首都机场快速通道的合作,质疑“芝麻信用分PK活动”的营销方式,还有支付宝去年的“圈子事件”,“这都不是征信业务,触碰了监管逆鳞”,程平新称。

“国内还没有深刻领悟到征信信息有误、片面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蒋庆军举例,比如一个人急需一笔钱救急,如果征信出错,银行不批,很可能会出现自杀等极端事件。

美国也曾出现过如此的案例,美国征信也是在血淋淋的教训之下点滴建立。

近期,美国征信巨头之一益百利仅仅因欺瞒和误导了消费者其所售卖信用评分的用途,被监管毫不留情罚款300万美金。

如此,前两个原则,基本将8大玩家挡在了门外。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8家个人征信试点一夜之间被全盘否定

而第三个原则: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却是行业最大的暗疮。

业内鲜少有人知道的细节是,属于8家个人征信试点的腾讯征信,已从这场“挤破头的牌照大战”中淡出,而改为修炼内功。

据知情人透露,腾讯征信的负责人曾去向马化腾汇报产品情况,却被马化腾叫停:“这样的产品,不就是买卖个人数据吗?”第二天,马化腾就从“保护用户隐私”为出发点,要求产品停止开发,而如今,腾讯征信对外业务基本停摆。

4月2日,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马化腾说:“如果数据不进行脱敏,我们是绝不能用的,只有先进行脱敏处理,没有人能够通过数据倒推到某个人,这样处理干净才可以谈下一步。”

在目前鱼龙混杂的个人征信市场,小马哥的决绝与坚持,确实是一股清流。

“个人信息保护,构成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容。”万存知点明。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将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作为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中,要注重把握的三个原则之一。

而中国的数据之乱,早就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一些公司,直接用爬虫软件,爬取海量用户信息,然后公开售卖。

而黑客们盗取的黑市数据,也在地下疯狂交易。

“目前,用户虽然主动授权读取通讯录等各种信息,但往往会被‘一次授权,多次使用’。” 圣数科技CEO赵玉新对一本财经表示,“另一个问题泛滥在‘被动情况’下,也就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黑名单、灰名单的滥用。”

“很多所谓的征信公司、数据公司,实际上就是在倒卖数据”,某征信公司员工透露,这在行业中,早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大家争抢牌照,背后目的,也只是为了让数据买卖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有了数据,征信就必然能建立起来了吗?

实际上,监管机构对于“大数据征信”的概念,一直持怀疑态度。

程平新认为,征信的核心数据,只有一个,就是过往的借贷数据。在没有这些数据的情况下,使用社交数据、电商数据等其他数据,只能作为辅助判断。

现在所谓的“大数据征信”,说白了只是“大数据风控”,只是征信中的一个辅助工具,而非核心。

“大数据征信就如‘公奶牛’,是个伪命题。征信注重信贷数据,范围很窄,大数据看多个维度,范围很宽,两者底层逻辑是对立的。”蒋庆军一针见血。

“在国际上,并没有大数据征信这个概念,目前也没有任何人使用大数据用于征信”,世界银行集团IFC东亚及太平洋区金融基础设施技援线负责人赖金昌直言。

因为过于强调数据的维度,导致了大部分的征信公司,卷入无谓的数据抢夺战中。

“没想到,这8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离监管要求差距非常大,”万存知说,“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对于所有的玩家来说,监管的这一巴掌,也是“始料不及”。征信这一池被搅浑的水,终于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刻。

03 正本清源

监管的一锤定音,让民间征信两年半的努力,顷刻间归零,甚至面临“推倒重来”。

程平新透露,监管也确实已有“重新来过”之心,即将开放下一批征信试点。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8家个人征信试点一夜之间被全盘否定

“征信业服务有很多专业化、特殊化的需求,靠几个大机构肯定满足不了。”万存知认为,“比如持牌金融机构之外的领域,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难以覆盖,需要培育其他个人征信机构来做补充,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

但试点不会多,因为监管层会“严控制数量”,防止信息分割,共享难度加大,又陷入信息孤岛的窘境。

目前,个人征信行业存在一个矛盾:有能力、技术的机构,没有公信力;有公信力的机构,比如政府机构,却没有动力、能力做更细致的活,推出更丰富的产品。

“其实监管希望一个有国资背景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来做,来兼顾第三方和公正性,”程平新称,“结果发现没有互联网基因,效率和创新都不够。”

如何达到某种平衡,是监管正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合作。比如国家做借贷数据收集,推出最基础的征信报告,民间来做具体的产品、技术。”程平新称。

万存知也支持“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申办一个是可行的”,一个人不能办,很多机构联合起来能办,甚至外资也能在中国办个人征信公司。 

在美国,人们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建立了完整的征信体系,而中国,实际上从90年代才迈上了征程。

中国征信还如初生的旭阳,尚有一段漫长的跋涉。

“行业运行的轨迹,肯定充满了反复和试探。”程平新称。

征信太敏感,又牵涉到“信用社会”的建立,所以监管态度坚决,不会像支付市场一样,先放再收,也不会广撒牌照。

监管重压下,心怀不轨者,难以迈步;真心诚意者,也将负重前行。

这段漫漫长路,所有参与的人,都难言轻松。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个人征信风风火火筹备两年,8家个人征信试点一夜之间被全盘否定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库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库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