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库 >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蠢" >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蠢"

转载时间:2021.09.22(原文发布时间:2016.09.20)
10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04次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浅薄的假象”,作者阴明,掘金社区创始人。36氪经授权发布。

如果你还不认识我,我就先自我介绍。我叫阴明,北京人,大人们经常叫我们 90后,海外读了些书,然后回国创业了,做着这个技术的社区——掘金。前两年,我们这类人挺吃香的,海归、90后、创业,都是些流行词汇,可是去年寒冬一来,我身边的几个年轻的创业朋友就都被架在了断头台上。今天一个公司大裁员、明天一个破产、后天一个团队分崩离析,其实创业中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些,但是大家喜欢看这些,于是就在大家面前出现了这些。

自己做事儿前前后后也有1年半了,别人再问我『创业咋样?』或者是『什么是创业?』这类的问题。我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苦笑,这个事情真的讲不清楚,和没创过业的大人讲不清楚,更别说和还未经风雨的同龄人了。你要问我难不难,我倒是诚恳的和您说,难!为什么难?因为年轻人真的很蠢啊。

你很年轻,所以你很蠢。

没错,年轻的你无论如何都是蠢的,不管你多么的有自信于自己过往的学习成就、年少得志、天之骄子。只要你的年龄尚且在一个小的区间,就绝对无法逾越在这个残酷世界下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存在的现实。

一蠢——不蠢靠经验,经验靠时间

当一个年轻人决定在一个行业『大干一番』的时候,都是因为自己某一个专项的能力非常突出,让自己有了发挥所长的自信和勇气。但是,创造事业,尤其在中国,一个人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无短板的情况下在某一个专业下很强。

我想到这个地方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罗永浩。他性格突出,语言技巧极强,思辨能力超群,同时还拥有数量很可观的信仰追随者。讲实话,在这样一个影响力变现的时代,他是一个绝佳的创业者,可惜他所从事并希望大刀阔斧改革的行业——手机行业,却对他毫不客气。制造一款被市场认可的手机及其背后产业生态的公司,需要老罗:


  • 排出主次:公司利益 > 是非对错的论辩 > 个人的爽

  • 成为一个企业家: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业绩,服务公司利益

  • 成为一个管理者:群聚优秀的人才,让大家高效的工作,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企业

  • 接受现实并寻求改变:接受这个傻逼的世界,听从专家的建议,让自己变成一个聪明的管理者

  • 纠正自己:情怀就是一个赢了的人可以说的话!你赢不了,情怀就 tmd 扯淡,活不下去,经验就无法积累!一个人的聪明就是另外一种蠢得表现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

一个人获得的有效经验 / 年龄

图中我把人群分为了三个主要类别:


  • 在结束了学习生活的后直接开始创业并坚持的

  • 先进入了正常的工作,之后开始创业的

  • 加入并长期从事本职工作的


这里我就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有效的经验,简单讲就是你获得了对你有益的可以不断解决你问题的行动方法。因此,我首先排除了一些常见但是影响有效经验获得的情况。例如,创业方向、方法完全错误,公司死亡;工作不思进取,糊弄了事;工作单位无法提升个人经验等。另外,这三种成长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在为之付诸努力的前提下,都可以让人拥有富足、快乐的一生。

此外,这里的有效经验并非只有工作业务能力,还包括与人合作、行业影响、思考辩证、分析形势等等复杂的能力。在标准的正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从事职业的时间变长,有效经验的获得大幅度减缓。俗话讲,就是我在某行业混清楚了。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

一个人的蠢 / 有效经验

同样,一个人的愚蠢与获得的有效经验的关系与直接与这个人是否『聪明』相关,一个聪明的人总能快速的将有效经验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并减少自己犯蠢的几率。就像是,这个人爱思考、这个人会举一反三、这个人不犯第二次错误、这个人遇到问题尽快解决。这样的表现让他在拥有相同经验的情况下,比其他人更快地变聪明起来,从而让自己在工作里驾轻就熟。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三种获得经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运用经验的能力,人的一生就此发生变化。


  • 很早开始创业的人,会最早感受到经验不足带来的蠢,且如果他所创造的生意不断前进,则面对的需要经验去解决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在这样的一个互相作用的马太效应下,越早创业且一直前进的人就会疯狂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减少愚蠢、再去面对更多的问题。

  • 相反,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并不具备面对问题并通过经历来减少蠢得能力,说白了就是不面对问题、不解决问题、不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们的公司很快就会死掉。


而对于一个正在好好工作的人,他在一个机构里负责一个专项的功能,也同样面对选择:


  • 他足够聪明,业务执行学习得很快,比其他人都更早的解决了当下工作中的问题。渐渐地,他在当下的职位中做的越来越轻松。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应该发掘这样的人,并提供给他面对个复杂问题提高有效经验的方法,如解决更难得业务问题、或是提升到管理岗位等等

  • 也有的人,同样聪明,却愿意去选择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更多的经验获取放到生活、家庭、爱好等等方面。这绝非错的事情,往往他们活得更聪明。


二蠢——商业本质本身就是简单、冷酷的

创业一年半了,我听过很多人讲商业模式、商业本质,直到听了一次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说的话。什么是刚需?

人们为它花钱就是刚需!

记得听孙陶然分享的时间段,恰逢拉卡拉危机四伏,因而他在整个分享过程都透露出强烈的抵触参与的感觉。他面对年轻创业者一波一波的『蠢』问题,一方面难以抑制的流露出小屁孩懒着和你说的情绪,又出于尊重只好解释你的模式不赚钱,还要教育市场,太 tm 扯了!

这句话我深深的写在了我的心里。创造一个企业需要业绩收入,这是根本,但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我坚信:


  •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O2O死了一片,在线教育死了一片,B2B撮合交易死了一片。为什么?因为人们不需要啊!因为人们不需要一个融资上亿,估值十亿,几百号人的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呀!

我常自己思考,整个互联网做了什么?不过是让信息流通效率更快了,那背后的价值是什么?


  • 数据的结构化——创业动机

  • 数据满足用户需求——产品、服务

  • 数据组合利用——商业化


那些价值高的公司,到底做了什么?他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数据去商业化


  • Google、百度:网页内容的结构化;搜索引擎利用;需求挖掘及排序带来的广告收入;

  • 腾讯、Facebook:人数据的结构化;即时通讯、社交信息流;高粘性产品及精准用户画像带来的广告收入;

  • Alibaba、Amazon:商品数据的结构化;购买商品;商品购买带来的销售额;


还有千千万万的互联网公司基于这样的逻辑,寻求某一数据结构化的方式,然后服务于具体需求,并在聚合了相关数据及用户的情况下在组合利用中获得收入。如:餐厅、电影院、美容美发的商户地理位置数据;音乐、电影、图书的文娱数据;车辆、居所、飞机等生活数据。

那么所有的创业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 决定去统治哪一种数据,结构化的方式是否够好

  • 以怎样的功能来获得数据,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来聚集数据

  • 如何将数据重组利用来获得收入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

一个互联网公司通过一种产品业务高效获取、甚至垄断一种数据,从中获利;如果公司模式可以同样获取另一种数据,则商业价值更大。

而一个现实世界的『巨头』往往拥有:


  • 在群聚某一个巨大量级的根本数据,甚至是所有数据本身

  • 他的产品本身就是产生、聚集此类数据最快的方法,在数据层获得了垄断

  • 探索到了利用数据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


如果这个公司,还能从某一数据横切到其他数据集获得垄断,那就更厉害了!是的,互联网的世界就这么简单、冷酷无情!

这其中,有几个商业模式是特别的:


  • 服务于互联网的技术工具:计算、带宽、存储 ... 等等(和传统商品一样)

  • 游戏:虚拟数据、基于虚拟体验的各种需求满足、虚拟货币、商品内购的收入

  • 内容:从博客、微博、独立博主、微信公众号 ... 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是不灭的,因此很难有一种数据模式可以完全结构化内容数据,并满足集体的需求。


这里我暂时不多做分析。

那么很多创业者、创业公司、投资人,到底错在了哪里?


  • 错在了选择的数据集不够大,用高额的公司运作成本养一个小型数据,收入赶不上开支

  • 错在了产品的功能获取数据效率低,不能以现有数据获得更高数据

  • 错在了数据尚未到达可以垄断变现的时候商业化

  • 错在了数据已经有了商业化价值不商业化

  • 错在了数据垄断后本身的价值之于一个行业不足以商业化


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就是对于数据的垄断

举个?:毕老师 · GradChef

这是我第一个项目,当时的团队成员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创业公司,因为大家是以兼职项目的角度来做的。后来得以出售,我多少会觉得是狗屎运。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想要通过互联网产品、数据来获得商业价值的产品,相比过去,看得透彻很多。

那么我就以我自己曾经做过的产品来讲讲它错在了那些地方!

目标市场:中国大学生申请留学

产品:一个类似于 thegradcafe.com 一样的留学申请数据库,通过这个工具不断聚合数据和用户

这是我们当时想到的远度,现在看了有点搞笑了。那按照我们之前的方式来重新梳理一下,这个互联网产品:


  • 数据的结构化:中国大学生申请过来学校的申请数据

  • 数据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想要看到其他人的申请数据,借以参考、讨论、分析

  • 数据组合利用商业化(当时都没有想):我猜我们的当时 YY 的结果应该是聚合了一大堆数据和用户,各个留学机构都来这里打广告,我们自己也可以用这些数据提供更好地留学申请的建议等等。


那我总结一下我们犯的错误:


  • 最重要的,也是我现在想当时没有坚持最幸运的:数据之于这个行业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可以改变吗?整个留学行业的现金流都在第三方中介及英语培训手里。钱在哪里说明这个行业最主要的需求在哪里,且这些中介及英语培训的壁垒是:1)国外签约大学,2)英语培训品牌及教学资源,3)各种资质及学生渠道。数据他们一直都在意,但其实从未有影响主营业务的能力。

  • 那为什么数据不那么重要呢?因为数据不够多,整个行业每年的留学生申请在 40 - 50 万之间,且并不是一个爆发增长的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不是 DIY 申请,且付费申请的需求最大,因此数据量级、质量都不重要。

  • 通过 Offer 墙获取数据的效率并不高。一来这之前并没有一个好的在线结构数据库,而用户也都分散在各个留学论坛、英语论坛、大学论坛中。无论是 PGC 数据还是慢慢通过产品来吸引用户贡献数据的速度都很慢。Offer 墙本身不是刚需,人们对于这方面的数据更多是出于好奇心,真正的需求还是申请本身。

  • 大多数数据是分散的,留学机构的数据也是分散的,因此很难获得垄断并编程渠道的可能。

  • 哪怕是拥有了绝对数量的数据,最终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给中介、培训倒流广告分成,如果有用户社区可增加部分用户活跃度及粘性。但其实这也并不会改变这个行业太多。



三蠢——创业就是要好好做事儿、挣钱,别装逼

这个问题,我不仅仅想说给外人,也想说给我自己。我们都知道创业很辛苦,很难,难到我觉得有人说自己创业过得挺舒服我都觉得可笑。因为,一定有什么东西做的不对让你觉得舒服。

我相信所有人都已经听腻了创业者的故事。什么在车库、在地下室、在咖啡厅、在别人家努力;什么几天不睡觉、几个月不回家;什么见了个投资人,15分钟就敲定投资;什么跑路演,上电视,做营销获得千万融资。这些对于创业本身,都真的、绝对的、超级的不重要!

重要的什么?做的事情有用,能挣到钱。那为了这个有用的东西,你是不是得有钱?得有人?得让别人用上?然后还得赚钱?因此,那些故事不过是达到你目标的方式,徒有其表的故事真的都不重要。最后你做的事情对了,挣到钱了,大家会跟着你好好干,你的投资人会继续和你合作,你自己还有团队把这些时间花在上面才有价值!

所以,我不认为创业有任何的章法可寻,更别说什么创业真经了。这是一种生活,有很多人告诉你怎么样过好生活,但最终怎么过都是你的选择。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

这本书是腾讯在 2015 年发布的关于17位90后创业者的故事合集,自己也位列其中有些惭愧,因为里面很多人都比我优秀很多,如:郭列、齐俊元等等。但是现在我读里面的文章总觉得很尴尬,特别的尴尬。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还未对这个商业世界表现出一丝的敬意,恣意认为自己的聪明可以凌驾于一个不变的买卖规律。

我之前自己偷偷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去年你们吹过的牛逼呢?今年你们都在哪?》,其实我没有什么吐槽的资本,只是在不断地自省这个世界做成任何一件生意都是难的。大家追求的硅谷范、美女鼓励师、弹性工作制、无线饮料小吃、90后融资千万、30岁上市财务自由等等,这些不过是你们选择的创业生活和你们吹过的牛逼成功后和外人聊天的谈资。那个时候,你们不会再聊你们吃过的屎,不想再提及干过的脏事情,不愿再反思这一路走来是多少个不易塑造了表面的风轻云淡。

而展现给外人的是什么?如果我可以像是 papi酱 会吐吐槽就能挣到大钱;如果我像马佳佳那样搞搞营销,整整大新闻就能成功?如果我像美国创业者一样坐在软沙发上喝着咖啡拿着白板谈谈商业模式和产品体验用户就会使用你们?没戏!

我不喜欢听什么资本寒冬、融资不易的事情,资本没有冷,不过是不再蠢,不再往一个值10亿的行业上投资几十个1000万,更不往一个值100万的人身上投1000万,就是这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数据生意、配套设施、文娱内容早就有人垄断了,哪还有多少独角兽的地方?

这就是创业的生活,年轻人牛哄哄的进来,待得越久,干得越猛,就越觉得自己蠢,越觉得难。只有当你认可了它的难,活下来,带着你的兄弟们挣到钱,才有资本出来吹牛逼!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蠢"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库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库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