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作者文摘菌,36氪经授权发布。
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张大笔茹、曹培信
都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俄罗斯因其彪悍的民风被称为“战斗民族”。比如摆张桌子和熊一起喝啤酒,这事也只有俄罗斯人能干的出来。
不止喝烈酒斗恶熊,在战斗民族这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另外一个故事。
比如用上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俄罗斯,就刚刚成为了“暗网世界”的热搜头条:莫斯科的所有摄像头数据都被明码标价,甚至多付点钱,你还能直接获取到数据使用权限。
带着黑人问号脸,文摘菌去仔细了解了一下整个来龙去脉,然后被惊掉了下巴。
其实单从技术能力来看,俄罗斯的人脸识别一点不弱。今年6月,华为斥资五千万美元收购了一家莫斯科的企业。这家公司名为Vocord,核心资产正是人脸识别及设备专利的知识产权。而能被技术基因浓厚的华为看上,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力也可见一番。
人脸识别在俄罗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截至2019年初,莫斯科已装了超过170000个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机中约有3000个连接到与俄罗斯警察数据库集成的面部识别系统。莫斯科政府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视频监控系统的其余部分全面启用面部识别系统。
但是就在准备全面启用的档口,“画风”突然出现了一些变化。
MBK Media的记者安德烈·卡根斯基赫(Andrey Kaganskikh)近期调查发现,莫斯科监控系统数据及其新的面部识别技术权限正在暗网世界的黑市上出售。
这时候,我们需要先和不熟悉的读者聊聊,什么是暗网(dark web)。
Dark web,又叫deep web,顾名思义,是比正常网络更深的一张网,这同时也意味着它能更深入地检索到正常网络检索不到的东西。这里的用户多使用匿名IP和更加隐秘难以破解的网络环境,让其彻底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片公海,这里黑灯瞎火、暗无天日、无人监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里也因此滋生了各种不合法行为。人们在里面购买、销售和泄露盗取来的信息。网络犯罪分子甚至为此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他们以此为生。
Vice曾经很详细的报道过暗网世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
http://www.vice.cn/read/what-is-going-on-in-deep-web
暗网黑市上售卖数据隐私信息其实并不稀奇,各国也都为此伤透脑筋。
比如今天凌晨,据纽约时报报道,超过2.67亿的Facebook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电话号码和Facebook ID)被泄露在一个越南新闻资讯网站的数据库中。乌克兰网络安全网站Security Discovery的网络威胁情报总监Bob Diachenko透露,这些数据主要来自美国Facebook用户,该数据被发布在一个位于越南的组织的可搜索数据库中。这很可能就是黑市数据交易的结果。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根据卡根斯基克的调查,在俄罗斯,出售摄像头隐私权限的人都是执法人员和政府官员,他们有权访问存储莫斯科摄像头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集成中心(YTKD)。
这些官员通常会以几千卢布的价格向买家发送给定链接的摄像机实时监控链接,以及该摄像机在过去五天内捕获的视频的链接,这些链接是由YTKD自动生成的。
另外根据Kaganskikh的报告,如果买家愿意支付30000卢布(471美元),甚至还可以获得登录名和密码,从而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覆盖莫斯科的所有相机的YTKD系统。
为了确保他收到的数据是真的,卡根斯基赫对照莫斯科的公共监控摄像机登记处检查了搜索结果中的摄像机代码,代码全部能核对上。
也就是说,只要付471美元,你就可以登入莫斯科摄像机的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集成中心(YTKD)查询信息,整个莫斯科将在你面前一览无余!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罗斯政府的司法判决手册中,并没有关于非法出售监控摄像头数据的定罪相关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官员即使被发现泄露了摄像头数据,也完全不违法。
好的,不得不说,这很战斗民族。
看完了俄罗斯的摄像头数据使用方式,文摘菌也带大家回顾一下其他国家是如何看待并使用摄像头数据的。
在中国,开演唱会能封神的共有两人,一是“雨神”萧敬腾,只要开演唱会必下雨;二是“逃犯克星”张学友,只要开演唱会必有逃犯落网。
从2018年4月到12月底,张学友在内地14个城市举办过演唱会,累积有上百名逃犯被抓获,其中,去年11月3—4日海南海口举办的演唱会共抓获31名犯罪人员,创下张学友2018巡回演唱会抓逃数目之最,其次就是在江苏苏州12月底连开三场的演唱会期间,全市有22名逃犯被抓获。
你就说吧,还有谁!
这一切除了张学友的魅力对逃实在太大以外,还要得益于公安部提出的“智慧警务”战略。一年多来,大数据、精准抓捕逃犯、智慧安防等技术已在全国警务实践中广泛应用,其中一个核心技术便是人脸识别系统。
比如在苏州的演唱会上识别逃犯就是搭载在苏州全城的“城市盾牌”系统中的人脸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可以从颅骨、瞳距等不随年龄改变的特征识别身份,所以一些在逃多年的疑犯,抱着侥幸心理去听演唱会,也是分分钟落网。
今年5月14日,美国旧金山监事会通过一条新禁令,决定禁止该市所有单位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包括警察局等政府部门,成为全球首个推出人脸识别禁令的城市。
按照这一条例的定义,包括车牌阅读装置、监视摄像头、用于预测犯罪活动的软件,以及虹膜扫描装置和人脸或步态识别软件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内的监视技术都不能使用。
旧金山号称是“地处全球对科技包容性最高以及科技最为发达的区域”,旧金山的这一做法难免产生风向标效应。之后,6月27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也通过了《人脸识别全面禁止条例》;7月16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通过了《监视及社区安全法案》,成为第三个禁止人脸识别的美国城市。
然而第一个发布禁令的旧金山,如今又好像有点想反悔了。
根据外媒最新报道,旧金山准备修改其禁止面部识别技术的禁令。本月旧金山监事会一致通过了一项豁免政策,预计将于本月获得批准,该修正案适用于城市运行所必需的设备,其中嵌入的面部识别技术和存储的数据可能是无法实时删除的。
旧金山的禁令主要针对的是政府机构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而普通商家或居民使用(如监控摄像机)则不受影响,此次修订也是为例减少对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限制,至于具体的松动尺度有多大,还有待最终相关法令的公布。
其实美国警方并非觉得“人脸识别”在打击犯罪上“不香”,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据,2017年旧金山市侵犯财产类犯罪率在全美主要城市中高居第一,奥克兰市议员诺埃尔·加洛也在一次采访中抱怨“在奥克兰,我们的犯罪率太高了”。因此一些高科技警务的支持者也反对禁令的实施,认为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得到帮助,尤其是在一个侵财犯罪率较高的城市。
各国对于摄像头数据的截然不同的使用方法也反应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之前曾公开表示,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的时候,中国选择公共利益,西方强调个人利益。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个非常严肃、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隐私与安全我们都不能轻易割舍,就看谁能做到更好的平衡。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高瓴AI学院院长文继荣教授认为,中西方这样的做法都过于极端,目前有些数据的搜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西方因为过于强调隐私保护,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也不应该纯粹为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而忽略隐私保护。
目前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隐私与安全两方面都在逐渐走向平衡。
旧金山监事会已经通过了一项豁免政策,试图给之前对于人脸识别的一刀切放开一个口子;中国也在推动个人隐私相关法律的制定中,相信在未来,技术的使用和伦理的界限一定会更加明确。
而至于开头提到的“战斗民族”,花钱就能买到整个莫斯科摄像头系统的登录权限,就真的不是技术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