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森科技宣布于日前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A轮投资方为中股集团顺禧基金以及虎丘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完成本轮融资后,雅森科技进一步加强了在政府及医疗领域的合作关系、获得了在优质渠道与生态链方面的有力支持,将帮助雅森在实现自己使命的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前进。
雅森科技专注于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尤其是国内少有能够进行核医学及功能影像智能分析的企业,采用独创的专利数学模型,与国内多家重点医院联合开展脑、心、肺、甲状腺等脏器定量分析的科研合作项目,开发并验证特定疾病的生物数学分析方法,并不断组建中国人的正常人群组数据库。
“整合医疗大数据,借助人工智能,使人人都能平等的借助数据技术获得对疾病的评价与分析,从而使人类健康从中获益,这是雅森科技的使命。” 雅森科技CEO陈晖如是说。
~~~~~~
以下是36氪此前的报道:
医学影像正在超越仅仅作为医院里的一个功能科室,而逐渐凸显出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价值。在这个产业里,包括已经非常成熟的影像硬件设备制造,远程影像诊断,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医学影像的创业逐渐火爆。吸引了大批创业者,比如iDoctor、医众、微云等。而且就连巨头阿里健康,也专门收购万里云补上远程影像这个空缺。而且这个火爆不是一头热。动脉网曾在一份医学影像专题报告中公布一个调查,73%的投资人认为医学影像的前景乐观或非常乐观。
时下,医学影像的主流其实是远程服务。无论是借助移动端还是SaaS平台,主要满足的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所产生市场需求。但也有另外一个路径正日渐浮出水面,就是人工智能。
雅森科技创始人陈晖对这方面有很多观察,他总结,在人工智能的路径方面有两种类型。一个是IBM完成对Merge Healthcare的收购以后,未来Watson机器人有可能通过巨大数量电子病历的积累,实现对医学影像的分析诊断;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本身的解读,来实现分析诊断,比如国外的公司Enlitic。
陈晖创办的雅森科技选择了第二条人工智能路径。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已经逐渐从结构型影像发展到功能型影像。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结构型影像需要在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之后才能看到,也就是病灶有了物理性状的改变才能发现,而功能型影像则是在组织结构变化前,依据器官代谢物质、性状等因素做出检查结果,这对于很多疾病的超早期发现和定位有很大的意义。这类影像包括 MRI、PET、SPECT 等。
陈晖判断,随着更先进影像设备逐渐成为主流,巨大的市场前景也正在显现。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在影像设备方面的投资会达到2300亿人民币,而功能性核磁,SPECT,PET设备的保有量合计已经近万台,同时仍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增加,而从医疗服务支出情况来看,在整个全国的医疗检查费用中,影像检查的费用超过一半。但由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误诊和漏诊率,陈晖算了一个数据,市场对影像精准分析的需求已经接近 450 亿人民币。
在医学影像数据分析的技术路径上,雅森科技的产品是建立在 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理论基础上所做的研发。SPM 理论主要应用于脑影像的定量分析,雅森科技将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扩展到肺部、甲状腺等。
“我们团队从2006年就开始了研发,前期花了大量时间做技术储备,因为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医学、数学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试验,直到 2014年 才正式开始做产品化的开发。” 陈晖说,雅森科技目前已经在图像处理技术、数学算法方面掌握了关键技术。而在技术之外,数据库则是精准分析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影像精准分析需要两个数据库的支持,以脑部为例,一个是脑模板,一个是正常人的脑数据。
“现在 SPM 技术中的脑模板都是西方人的,我们需要建立符合中国人特征的脑模板。另外一个就是正常人的脑数据。” 陈晖解释到,脑模板主要是用来判断病灶的具体位置,而正常人的脑数据则是用于比较后来确定是否发生病变。
陈晖认为,影像精准分析未来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医疗机构的影像中心,做精准分析;医药企业,比如药效分析、研发分析;保险公司,用于价格精算等。在整个精准医疗发展的大趋势下,雅森科技尝试从影像数据的精准分析入手尝试新的路径。
在脑部产品推出后,雅森科技已经接到了 20 多家医疗机构的订购意向。陈晖说,以目前的数据库支持,分析的准确率能够达到 95%以上,随着更大量的正常人数据库的导入,数据库的维度-包括年龄段,病史,种族-将进一步丰富,这种丰富不但可以带来分析准确率的提升,更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诊断能力,为个性化的治疗提供更好、更智能的佐证。目前,雅森科技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而融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