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库 > 中国搜索往事 >

中国搜索往事

转载时间:2021.10.11(原文发布时间:2021.03.04)
3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组 付生,编辑:枕溪,36氪经授权发布。

1999年9月,中国曾经出现过一次关于互联网的试验。12名志愿者被要求在封闭的测试房中生活72小时,期间不能进行外出活动,且只能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取得联系以及购买物资。

彼时互联网在中国方兴未艾,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个新奇玩意儿,因而这场实验也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全程直播,200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有人评估传播效果至少达到3个亿。

但巨大的关注量并没有给中国的互联网带来多少实际性的助力,反倒是引发一些看衰的声音。

中国搜索往事

比如有媒体报道志愿者网购140元书籍,被收取了70元运费,或者结束实验后志愿者们的体检结果显示他们身体疲惫,似乎也佐证了人们“玩电脑有害健康”的猜测。整场实验中测试者们花去了5064.71元现金,而使用的电子货币仅用了1854.34元。于是当时的人们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目前网上不能生存”。

这些在今天看来荒诞的论断,放在那个年代确实是有迹可循。那些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上网、网购等等行为在当时可以说难以想象。一台电脑的价格几近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会用电脑的人是少数,会用电脑购物的更是少数。哪怕是搜索这种互联网“基建”一般的存在,在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实现。

因而相当长远的时间里,搜索一直是一种行为,一种需求,而真正开始成为一种商品,甚至从中诞生出一个规模化的行业,则要等待互联网的到来。

中国搜索引擎故事

今天在我们谈论搜索时,它越发脱离过去的场景或者典故,在搜索引擎将搜索的需求成功转变为成熟的商品后,“搜索”逐渐嬗变为一个极具互联网气质的词语。这是因为互联网对信息环境带来了彻底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呈现爆发式增长,有限的个人能力与精力与庞杂的网络信息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因而人们的搜索需求不断攀升。

而20世纪90年代,上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件极具门槛的事,就像开篇提到的网络测试那样,学习和使用电脑,依靠键入域名跳转网址,都对使用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不断降低用户的记忆成本和操作成本,承担搜索功能的产品们应运而生。 

根据维基百科显示,世界上第一代搜索引擎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Archie、Gopher等搜索工具,在万维网尚未问世前,用于查询散布在各个分散的主机中的文件。1994年,EINet Galaxy、Yahoo等上线,支持简单的数据库查询,也就是早期的目录导航系统。

中国的搜索引擎故事,则由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拉开序幕。90年代末,几家网站相继上线网址导航式搜索引擎服务。只通过一个网页实现跳转向其他网址,无疑是跨越式的进步,但从一些历史资料里也会发现,一些人工手动更新的主页,时常存在消息滞后,而且对于信息的搜索范围也存在局限。

中国搜索往事

(1999年搜狐主页)

1999年9月,雅虎来到中国,同年李彦宏也带着超链分析回国。相较于其他搜索引擎的正面竞争,百度早期更专注于为网站提供搜索技术供应,直到互联网泡沫来临后,才正式走到台前。

中国搜索往事

(2001年2月,还是互联网中文信息检索和传递技术供应商的百度)

2001年8月,Baidu.com Beta版上线,从后台服务转向独立提供搜索服务,而此时摆在百度面前的有一个强大对手——Google。

这一时期,搜索行业已经逐渐从第一代网址导航过渡为依靠机器抓取关键词自动检索,信息的排列次序,整体的使用体验,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凭借相当成熟的技术,以及在中文互联网抢占先机,Google迅速搅动起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也正是在这时,而刚刚启动独立搜索服务的百度,定下来一个“小目标”——“在9个月内,让百度搜索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百度日访问页面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越Google。”

要想实现与Google抗衡,不仅需要攻坚技术,也要发现对手的漏洞——面向全球网民的Google对于中文网络内容的适配并不人性化。而这也成为百度搜索内容生态的突破口。自2003年起,百度先后推出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同时完善新闻、MP3、图片等内容的搜索体验。

根据2004年年底调研数据显示,50.8%的用户首选Google作为常用搜索引擎,37.8%用户选百度作为常用搜索引擎。而一年后,这个数据转变为34.6%的用户首选百度,25.1%的用户首选Google。这场反超也被当时的网友称之为“网络版的龟兔赛跑童话”。

2005年一名网友写道“我支持百度。百度有的这个功能Google有吗,一比较就出来了。”这里的“这个功能”是指百度知道。在搜索引擎应用下,人们的搜索需求越发“挑剔”。不仅需要在网上找得到,更需要找得精确,找得快速。百度知道则通过问答形式,实现对网民个性化需求的解决。

技术和内容构筑的护城河,帮助百度迅速壮大。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的市场份额,百度第一,占63.1%。2010年3月23日,谷歌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中国香港,至此百度与谷歌在中文互联网的多年竞争落下帷幕。

尽管此后的中国搜索引擎也等到了360、搜狗等新玩家,但行业格局似乎正是在2010年就早早给出了答案,不过这条看似终局的赛道,也在近两年间,呈现出了新的可能:

2019年字节跳动推出“头条搜索”,2020年2月“头条搜索”正式推出APP;5月,支付宝被曝出原淘宝搜索运营负责人袁怀宾调任支付宝牵头搜索产品运营;6月,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成立智能搜索业务部,重点围绕智能搜索APP夸克布局;7月,腾讯被曝出拟全资收购搜狗,并在9月签订最终版合并协议。

新的入局者们,正在打开中国搜索故事的又一篇章。如果我们将门户网站、雅虎谷歌时期划定为搜索链接信息的1.0时代,那么如今的搜索赛道上的竞争,正在重构搜索价值。

搜索价值正在被重构

现在入局搜索的新玩家们,阿里、腾讯、支付宝、微信,搜索的共性都是做商业开放平台的,只是业务或侧重内容,或侧重服务。之所以要抢搜索入口,最终目的是让搜索成为平台上商家分发内容或服务、获取流量的通道。

例如支付宝服务搜索和微信服务搜索,其运营的产品便是通过推进搜索的垂直化,让商家提供更为细分的服务,通过更多信息的露出,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从而提升转化率。

把时间线拉长一些。

如果说PC时代的搜索引擎之争,有赖于数据匹配,内容生态留存用户,如今的搜索赛道上则是服务与场景的深度适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便自然而然地对搜索引擎表现出一种逆向式的需求:

全网搜索的意义逐渐减小,搜索引擎越来越强调对于场景的主动适应能力,即搜索结果的个性化垂直化、以及搜索延伸场景的衔接度。而这层逻辑在如今的搜索生态中已经有了非常直观的落地。

那么这些新的可能又会将行业指引向何种未来?

搜索的未来将向何处

在过去的一年里,疫情倒逼产业线上转移升级,以云、AI、5G为技术核心的新基建,开始进入大众讨论的范畴。伴随技术落地,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与科技交融迸发出新的想象力,其中一个切入口便是智能音箱。

近两年我国智能音箱行业出货量增速在100%-200%之间,根据奥维云网(AVC)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将达4260万台,同比增长15.7%。此外,以小度为代表的屏幕音箱,市场份额也在进一步上升。

中国搜索往事

智能音箱与搜索场景的打通,不仅带来搜索终端的多元化,还提供一种更为沉浸式的搜索场景,无需打开或者切换设备,仅通过语音完成交互搜索,似乎正在达成麦克卢汉所言的“感官平衡”。同时伴随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进入万物互联的智媒时代,搜索早已无法局限于“搜索框”。

无人驾驶车可以成为一个更为系统、集成的终端,达成一体化的搜索与服务,不单是对汽车行业本身变革,甚至会重塑其他相关产业结构。

在今天,搜索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网民进入信息世界的入口,成为个人认知世界的延伸, 当人类经验正在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中重构时,人们的网络生活深切影响现实世界时,这个时代的搜索理应是具有公共性。

但在移动互联网中,信息环境已经被林立的APP不断分隔,人们被茧房包裹,受困在信息孤岛的现状,未来的搜索以及搜索引擎,是否可以打破局面,连接每一座孤岛,触达更广的世界?

从这个问题出发,也延展出了对于搜索两个至关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生态重构,搜索不仅需要承担“入口”的功能,它的终点应当延长在全链式的信息获取,一站式服务,不断深化人与服务的关联。二则是搜索的智能化,这不仅要求搜索结果能够智能地解决用户需求,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智能优化,甚至搜索可以帮助用户去发现自己潜在的需求。

今天的互联网相较于20余年前的实验,已经拥有了质的改变。

伴随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网民基数攀升、产业线上转移,种种迹象都正在揭示一个清晰的图景——互联网不仅在指引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可能会缔造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网络世界。

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这个世界的入口,就藏在一个搜索框中,甚至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框”。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中国搜索往事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库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数据库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库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