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股权激励平台 > 金融控股监管趋近,腾讯金融还能“待字闺中”吗? >

金融控股监管趋近,腾讯金融还能“待字闺中”吗?

转载时间:2021.05.31(原文发布时间:2018.04.16)
37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75次

金融控股监管趋近,腾讯金融还能“待字闺中”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4月12日腾讯在重庆召开2018“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从会议来看,腾讯在金融上的策略正在变得内敛,同时腾讯金融看上去会选择继续附属于微信发展。 

但问题在于,从监管风向来看,腾讯以控股参与多项金融业务,将面临多方管制的风险。

1

在当天的会议上,马化腾强调了腾讯的新定位,“腾讯要做好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助手”。

他说:“中国的实体经济和公共服务机构是数字化进程中的主角”,腾讯希望做好连接,做零配件,为大家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和最完备的数字工具箱,成为实体经济和公共服务机构最好的数字化助手,而未来腾讯的业务方向也会逐步转向B端。 

从这个角度来看,腾讯的观念确实在转变。 

在13日的金融大会上,并没有如预期般围绕腾讯目前的几大金融业务模块展开讨论,反而是主要围绕反洗钱、支付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应用、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等话题,展示了腾讯的技术能力在相关金融领域的运用。就连与中投证券的签约,也主要是基于业务合作层面。 

从这个逻辑来看,当腾讯以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作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时,腾讯的金融业务也会继续寄生于腾讯发展,更不会独立发展。

2017年,腾讯大肆拿下数张金融牌照,而从BATJ四家互联网公司手中的金融牌照持有情况来看,腾讯显然排在第一梯队。截至目前,腾讯金融业务横跨第三方支付、征信、银行、基金销售、小贷、保险代理等领域,牌照丰富程度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

就在同一天,百度高级副总裁、金融业务的负责人朱光的专访透露说:“百度金融的分拆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有望在下个月跟外界分享信息。”

金融控股监管趋近,腾讯金融还能“待字闺中”吗?

图: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

这也意味着,除了腾讯之外,BATJ其他几家的金融业务均已独立运营。

据了解,实际上这几年腾讯内部一直有对金融业务到底是否合并、是否独立的问题有激烈的讨论。从进展上来说,去年成立FiT(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将金融相关的业务均收至其下,应该看作是对金融业务的一次大的整合,同时,金融业务在腾讯内部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是在为未来的独立运营做准备。

实际上,腾讯金融对外不可为不低调,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化腾的媒体发布会,成了外界少有的了解腾讯金融战略的机会:

2013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对媒体表示,腾讯将申请更多金融牌照。

2015年面对媒体时,马化腾的表述是,未来不排除整合集团的互联网和金融业务。

到2016年两会,马化腾则话锋一转,称要不要搞一个金控公司,这些形式并不重要。

2017年两会上,在回应记者的提问时他说:“独立成立金融集团不是我们的思路,因为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的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他强调,“金融的核心是稳定和稳健,拼的是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

正如马化腾自己总结的,腾讯的金融业务一部分是在“体外”(比如说微众银行),是腾讯投资的;但是核心的业务(比如支付)是在“体内”的。

2

关于腾讯,马化腾一直有一个“两个半”战略——腾讯最在意的,一个是社交平台、一个是数字内容,还有半个就是金融业务。

而这“半个金融”,可以理解为:腾讯把核心的、标准化程度高的、风险低的金融业务都亲自拿在手里,比如支付、理财;而把风险高的、业务复杂程度高的业务交给与自己有着紧密股权关系的合作伙伴来做,比如信贷、保险。

其实,独立与不独立本应该是公司自己的选择,但是情况现在可能有些变化。

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督的指导意见》,金控公司成为了监管重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国际上一般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显然,BATJ互联网巨头,以及小米、苏宁等,如果完全套用这一定义,都将妥妥地纳入到监管名单里。

不过,从组织架构的角度看,腾讯面临的挑战可能会略大一点。

金融控股公司,简单解释就是,纯粹型是母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而是由其各子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经营的金控公司,事业型金控公司则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同时开展业务经营的金控公司。

而腾讯金融业务并不在独立的法人旗下,而且其主营业务好像跟金融行业关系也不太大,中间的“防火墙”建立、风险的传染等等问题,有点不好控制。更重要的是,按照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腾讯可能会面临多头监管的问题,这对集团本身或许是存在影响的。

但监管的风声是越来越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在谈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的重点时表示,要落实行为监管,要实质重于形式。比如,要严格股权管理,股权架构和组织架构要清晰,股东和受益人应是比较透明的;要强化关联交易管理,要在金融机构和控股公司之间,和其他产业之间建立防火墙制度等。

金融控股监管趋近,腾讯金融还能“待字闺中”吗?

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

比如,今年初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对商业银行主要股东的管理。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是指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或持有资本总额或股份总额不足百分之五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的股东。

这可能意味着,作为微众银行的股东,腾讯需要受到来自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实施监管。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还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商业银行报告自身经营状况、财务信息、股权结构等信息。而且不仅仅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要求也是如此。

3

问题在于几大互联网公司都独立发展时,腾讯金融为什么不独立发展。

回到2015年腾讯成立了FiT整合来看,整合了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理财(理财通、微黄金)、证券(自选股、微证券)、征信(腾讯信用分)几条主业务线,以及腾讯金融云、区块链等创新业务。 

但除此之外,腾讯还以控股、参股的形式分别参与了微众银行、微民保险等公司,借此又将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信贷、保险、银行等重要的业务线上。 

2017年,腾讯金融策略越来越清晰,简单来说,就是把腾讯金融的业务一个个的装进微信当中。

在移动支付方面,腾讯在2017年变得比以往更加主动。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绑卡用户超过8亿。并且,随着腾讯积极推广乘车码等线下小额支付场景以及不断投资线下零售业态,微信的线下支付规模较2016年有了一倍增长。 

在微信九宫格中有一席之地的微粒贷,在2017年8月便突破了1000亿元的贷款余额,这数字大概相当于四大行一个省级分行的贷款余额规模。而从累计放款量上来看,微粒贷在2017年第一季度就达到了1000亿,相比于2016年全年2000亿的规模来说,正在迅速放量,与蚂蚁借呗的规模已经旗鼓相当。

实际上这也是微信和腾讯金融相互需要。腾讯在PC端并不是入口型公司,体量虽然足够大,但依靠游戏和增值服务这两个变现效率最高的业务,它不需要再把用户带给他人来收取过路费。 

而在移动端,它的领头产品是微信,卖增值服务这套做法在微信上难以直接套用,入口的意愿和动力大幅度提升,做好分发,提升分发的效率,也是它已经做了很久的事情。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非常需要金融服务来做分发。 

因此,当腾讯金融的大部分业务都借助微信而展开,流量、场景、数据等层面都与微信发生着紧密的交互,微信在商业化的层面上又非常需要金融业务,腾讯金融更加难以独立发展。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金融控股监管趋近,腾讯金融还能“待字闺中”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