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股权激励平台 > 中国大佬为什么都从黑石手里拿货? >

中国大佬为什么都从黑石手里拿货?

转载时间:2021.09.08(原文发布时间:2016.11.22)
18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3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晨哨并购”(ID:MW-Group),作者张程,36氪经授权发布。

在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许多交易中都闪现着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身影,它不仅扮演着提供金融咨询服务的投行角色,很多时候它还扮演着标的卖方的角色。如2014年安邦集团以19.5亿美元收购的纽约地标建筑华尔道夫酒店,以及近期海航集团以65亿美元收购的希尔顿酒店25%股权,卖方都是黑石。

细追黑石与中资企业的交集,会发现包括万科、万达、恒大、安邦等大型民企和海航、中国化工、中投公司、华润等大型国有企业都曾与它有过交易。

“保守”、“另类”的资产管理巨头

黑石集团成立于1985 年,由从雷曼兄弟离职的两位高管,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共同创建。最初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提供并购咨询服务和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步开辟了不动产投资业务、对冲基金投资业务、信贷资产投资业务等。截止2016年6月底,黑石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356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大佬为什么都从黑石手里拿货?

黑石集团的经营管理深深烙刻着两位创始人的个人风格。在20世纪80年美国盛行“恶意收购”的大背景下,黑石一直是一个坚持“友好收购”的另类。对于坚持友好收购原则,创始人彼得森后来曾回忆说,“我们兜售一种理念,你们可以信任我们,我们会跟你们在一起,这在那时候很另类,但是非常有效”。这种友好收购的策略,逐步内化成“私募股权”的重要含义,即双方应通过私下充分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基础进行交易。它为黑石在后来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顺利进入中国。

从投资关注的领域来看,黑石延续了其创始人施瓦茨曼“并不时髦”的作风,这个至今仍用着2G翻盖手机的亿万富翁,对互联网等时髦领域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其配置的资产里,大笔买入互联网公司的案例十分少见。施瓦茨曼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传统实业上,包括汽车、化工、能源、地产等。在2015年3月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施瓦茨曼表示自己对互联网领域并无天赋,并且尚未找到有天赋的人才来开拓这个领域。所以至今黑石的投资仍专注于传统领域。

与发家时以私募股权业务为主相比,如今黑石的业务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动产业务已经逐渐取代私募股权业务,成为黑石的第一大业务部门。在2007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后,黑石通过收购陷入困境的大型不动产企业和大量买入房地产抵押贷款而迅速做大,其中2007年先后以395亿美元收购权益写字楼投资信托公司和以260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该业务部门在2014年为集团贡献的利润几乎到达集团利润总额的一半。

近年来,可以频频看到中资企业从黑石手中购买标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黑石作为一家国际顶尖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持有大量待退出的优质标的,另一方面也与其长期以来在国内维持的良好政商关系有关。


吸引入股,获得中国青睐

2007年,在时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的主导下,通过原香港财政司司长,时任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的牵线搭桥,中投公司以30亿美元参与黑石的上市发行。尽管这笔交易后来因为黑石股价一度缩水90%以上,一直饱受争议,但对当时的黑石集团和中投公司而言都意义非凡。

对黑石公司而言,拥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选择了黑石作为分散外汇储备风险,进行多元化投资的代理人,这无疑为黑石做了很大的信用背书。而从中方的角度而言,投资一家华尔街顶尖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可以多元化巨额外汇储备以提高外汇管理收益,同时还可以学习私募基金的运作以准备建立中国自身的私人基金体系,以及平衡外汇收支高顺差等。

在中投入股黑石后不久,2007年9月黑石成功入股中国重要的国有化工企业——蓝星集团,持有20%的股份,后者是中国化工集团的重要子公司。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同为美国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当时规模比黑石大得多的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 LP)在当年收购中国的徐工集团和重庆商业银行时,相继被监管部门予以否定。化工工业和重工工业一样,同为国家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黑石集团和凯雷集团在中国的待遇则完全不同。

黑石进入中国之后,在帮助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作用,一方面帮助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另一方面出售自己持有的标的公司。其在入股蓝星之后,曾帮助蓝星以20亿美元收购挪威硅材料生产商埃肯公司,近年来陆续多次向中资企业出售资产,包括著名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由于黑石“进入、重组、退出”的私募股权投资性质,和其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决定了它手中有许多的资产等待出售。与国内私募行业不到20%的并购退出比例相比,黑石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并购或出售来实现退出。也无怪乎近年来,屡屡见到黑石出售资产的新闻。与中国市场的较为熟络的关系则进一步帮助了其在中国的生意。

中国大佬为什么都从黑石手里拿货?


维持良好的政商关系

2013年4月22日,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从个人财富中捐出一亿美元在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项目,每年资助200名学生到中国留学,其中主要为美国学生。该项目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资资助慈善项目。该项目的启动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致贺信。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仪式并致辞。

施瓦茨曼的这一举动被视为获得中国精英阶层认可的重要手段,因为清华大学培养出了中国的很多高级人才,其中包括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或许是得益于黑石对巩固与中方关系的努力,施瓦茨曼也是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次数较多的一位,其在2013年两次得到刘延东的会见,在2011年还曾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会见。

黑石在中国寻求良好政商关系的努力不仅于此,早在黑石进入中国就已经开始,其在2007年聘请了原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担任黑石中国区的主席,是为黑石布局中国走对的最重要的一步棋,梁锦松在中国政商界有着深厚积累,对于黑石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梁锦松在2001年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之前是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所以其在政商两界拥有深厚积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对外投资的经验缺乏,当时香港是中国大陆资本出海的重要港口,而梁锦松是当时香港金融界的明星人物,其在国内金融界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加之曾有从政经验,更是深谙政商关系的处理之道。

中国大佬为什么都从黑石手里拿货?

梁锦松的继任者张利平在中国银行界有着极高的声望,其从上世纪末就开始帮助中资和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和募集资本。中国第一个全球发行的国债和第一个全球发行的国有股票都是由张利平牵头。张利平主导下的瑞士信贷在中国深耕细作多年,以主承销商身份参与过中国人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达资产等大型国企的IPO项目。仅仅2013年到2014年,瑞士信贷参与的中国公司交易就达160多宗,总额1820亿美元。近年来,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中概股海外上市时,都能看到瑞士信贷的身影。2014年,瑞士信贷作为主承销商,见证了陌陌、阿里巴巴、猎豹移动、新浪微博、途牛、聚美优品等企业赴境外IPO。

张利平与华润傅育宁和万科王石都是好朋友,其早在2010年就由华润推荐成为万科的独立董事。在去年7月加盟万科之后,张利平在万科处于股权之争的风口浪尖,主导了黑石与万科的合作。

从上述因素看,黑石在中国经营的如鱼得水,一方面是因为其手中持有大量待退出的优质标的,另一方面也与在国内良好的政商关系有关。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中国大佬为什么都从黑石手里拿货?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