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汇”(ID:hkstocks),作者汉阳树,36氪经授权发布。
当下香港之困局,不消多说,以致香港的中国定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在这种态势下,今年港股之悲催,对比一下即知,昨晚美股三大指数齐收历史新高,A股虽然失守2900,今年的涨幅也是可观的,独港股,几近跌入零涨幅。这周港股又跌了近5个点,今年单周跌5、6个点,在港股变得相当常见。
然而香港果然是要成为弃子了吗?
2019年还只剩下一个月半的时间 ,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昨天证监会丢了一个重磅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现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
组织对香港的态度,于此可见一斑。
看多港股,投资港股,最重要的底层逻辑有且只有一条:坚信组织是想搞好香港的。
什么是H股的全流通
H股全流通改革为什么会与搞好香港相关,先要来厘清H股“全流通”是什么东西。
还往前追溯一下,先要搞清楚什么是H股。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对几个名词的定义是:
“内资股”(domesticshares),指由中国发行人根据中国法律发行的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以人民币认购。 “外资股”(foreignshares),指由中国发行人根据中国法律发行的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认购。 “H股”(Hshares),指在本交易所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资股。
一般而言,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H股也称国企股(这里是指国内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是经证监会批准,注册在内地,在香港市场上市,供境外投资者认购和交易的股票。因香港英文名称HongKong首字母而得名H股。
而正常走H股上市途径的股票中,在港交所流通的只有外资股,内资股是不能在港交所流通的,只能在中国法人或自然人、合格国外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之间转让。
用白话翻译一下,就是H股架构上市的公司,大股东的股票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初一看,H股基本不用愁有大股东减持的压力。但是,另一层意思就是,大股东也基本没什么动力关心股价与市值……因为纵使股价涨上天,他是不能卖的。
举个例子,锦江资本(2006.HK),第一大股东是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占了75%的股权,这部分股份是不能流通的。
所以锦江资本看总市值,一大波跌了后,仍然有66亿的市值,按理来说是可以进港股通的,但实际上它的流通市值只有14亿,就进不了了。
另一种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方法就是“红筹模式”,是指境内公司将境内资产/权益与股权/资产收购或协议控制(VIE)等形式转移至在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而后通过境外离岸公司来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然后以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名义申请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上市模式。
举个例子:环球医疗(02666.HK),大股东是央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发现没,没有内资股了,所有股份都是可以流通的。
全流通的意义?
这就导致了,在现有H股的架构下IPO,其实是半吊子IPO。
IPO对企业意味着:
1、融资,支持企业发展。 2、套现,兑现企业价值。
而在现有H股架构下,因为内资股不能卖,所以IPO只有融资功能,没有套现功能。
因此,H股架构上市的国内企业基本大股东是没办法从股价上捞到任何好处,因为一无减持,二无股权质押(流动性差),但是将来回A股上市搭建A+H平台比较有优势,所以每一个H股架构上市的公司,都有一颗回A股的心,因此无形中又加剧了A股IPO堵车的问题。
因为内资股因为流动性的缺失,大股东无法在股价上获得任何收益,且不论减持,即使是A股普遍存在的质押也不好操作。所以内资股大股东就会转而在资产项目上动脑子,这样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就存在了巨大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在众多内资股公司中显露无疑,在此就不方便点名了...
可见,在H股框架下,要么大股东无所作为,要么就是做坏事。
这自然也会导致一个结果,内资股架构公司的估值普遍偏低,遥想万达商业私有化回A股的无限唏嘘......
这进一步导致的结果是,港股一个大板块像僵尸一样沉寂,这也是港股流动性一直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H股全流通,说白点,就是允许大股东的股票可以在市场流通了,也即实现了真正的IPO。
这表面上看,是增加了股票供给,对股价形成利空。但深层次的影响是,全流通后,股价和大股东密切相关,把企业业绩做好,通过市盈率放大企业价值,再减持股票套现,远比搞些动作侵吞资产要来得不仅光明正大,而且利益大得多。这对企业价值回归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这能大大的激发H股板块的活力。
过去几年,港股通激活中小型股票的活力,市场都看到了,全流通相当于再激活另一个沉寂的板块,对于港股整体市场的活跃将是大大的促进。
对A股的老司机来说,很多人可能想起了A股的类似故事。没错,就是A股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历史的借鉴
回顾2005-2007年A股那场浩浩荡荡股权分置改革行情,由于理清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启动了一波浩浩荡荡,至今无法超越的大行情,回顾期推进路径: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两批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 2005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这次股权分置改革,一次性的解决了A股非流通股的历史遗留问题,从试点到铺开推进至迅速,激发了各级人民群众搞事情,炒股致富的热情,各类股东利益高度一致,催生了一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行情。
因此,H股作为港股一个重要的板块,其全流通对市场的影响也一定是巨大的。可以看到,H股全流通的路径也是如此:
2017年12月29日,证监会宣布启动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将遵循“成熟一家,推出一家”有序方式推进。 2018年4月20日,证监会核准了联想控股实现“全流通”试点的申请。 2018年5月7日,证监会核准了中航科工实施“全流通”试点的申请。 2018年7月10日,证监会核准了威高股份实施“全流通”试点的申请。 昨天,证监会发布了《H股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申请“全流通”业务指引》,H股全流通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正如2005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这对港股是利好,对香港也是利好。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点比较敏感,时间窗口的选择明显非最佳。H股不能全流通,导致这个板块一直是一个畸形的利益割裂市场。多年来一直不断传全流通,但各种顾忌之下,导致屡屡错失良机。全流通本来有无数个好时机推出来,却没想到会是现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推出。
不过窗口选择只是战术瑕疵,战略大方向没问题,战术瑕疵瑕不掩瑜。前期港股因为各种原因,估值被压到了历史最低区域,均值回归是必然的。
投资如何布局全流通
组织搞好香港的大战略方向确定了,全流通的利益关系也厘清了,接下来就是打法问题了。
很明显的,逻辑最简单粗暴的,莫过于港交所(388.HK)。全流通本身提升流动性,这是直接利好。而证监会在此时此刻推出全流通,这也表明香港并非弃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愈发明确,承载着有限开放的重任,做为枢纽流动性一定会越来越好。作为赌场的抽水人,香港交易所(388.HK)表示我家大门常打开!
其次要关注的,是港股流通市值大于10亿的没有A股的H股。截至2019年11月15日,港股市场H股一共280只,总市值23万亿港元。A+H股116只,也就是还有164只,这些标的是需要密切关注的。
就整个港股来讲,当前估值压到了历史最低区域,估值回归是必然的,加上这次全流通释放的含义,港股存在巨大的整体战略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