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云计算 > 高空Wi-F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高空Wi-F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转载时间:2021.08.11(原文发布时间:2017.01.17)
22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21次

要说现代人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大概就是手机和Wi-Fi了,但只要你坐上航司的客机,这两样东西很可能都会被剥夺。你只能坐在狭小的座椅上,抓耳挠腮,想着怎么度过接下来的几个小时。

不过近两年,不少航司都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机上Wi-Fi技术,开始为其飞机布局高空上网业务,来满足旅客的需求。根据 Routehappy 发布的一项报告,目前全球共70多家航司提供Wi-Fi,同比增加11家,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区。2017年各大主要的航司,还将继续增加机上Wi-Fi,尤其是针对欧洲和亚太等长途跨国航线。

中国航司与欧美航司在Wi-Fi覆盖率上相距甚远

看起来机上Wi-Fi 的前景大好,但实际,欧美部分航司的高覆盖率,拉高了机上Wi-Fi 的整体水平。中国的航司与欧美航司的差距还是有些大。根据Routehappy的报告,在长途航线上,东航和国行提供Wi-Fi的可用客英里(ASM)与阿联酋、美国联合航空相差甚远,仅为排名第一阿联酋航空的十分之一。(PS: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可用客英里,可用客英里是用来衡量航空公司客运能力的,它是出售的座位数乘以飞行的英里数。比如一架航班拥有200座位,飞行2,500英里,那么它的可用客英里就是500,000 英里)

高空Wi-F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图片来自Routehappy

中国航司高空Wi-Fi还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的高空Wi-Fi起步较欧美晚了不少,2011年国航开始测试机上WiFi服务;2014年,中国民航三大航空公司才基本具备空中上网能力,从2015年开始陆续向乘客提供了空中上网服务。但机上Wi-Fi在中国总有些使不上力的感觉,在成本方面,航司是有苦说不出;在体验感上,乘客不满意,处境有点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我们先从飞机Wi-Fi的工作原理讲起。

在高空启用Wi-Fi,最终要的一个技术环节就是如何将高空Wi-Fi接入互联网。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两种航空互联网接入方式,一是基于卫星通信系统上网,二是基于ATG(空对地)地面基站系统上网。

目前咱们国家的东航、南航都是利用第一种卫星通信系统来实现上网的。在当前的航空卫星通信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利用Ku波段和Ka波段展开的卫星通讯,Ku技术是我国批准的民航互联网接入技术。通常航司会在飞机的顶部会安装卫星接收天线,机舱内会加装通信卫星的转发器,并部署上多个无线接入点。

高空Wi-F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于中国的航司来说,目前成本高

复杂的技术使得飞机Wi-Fi的成本格外高。2015年相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造一架飞机,使其可以提供空中上网业务,成本大概为几十万美元不等。卫星通讯一般是租用卫星提供的流量,按实际需求购买,1G卫星流量价格会高于4G流量的价格,实际在空中几个小时的上网业务,相当于地面家庭宽带几个月的费用了。除此以外,航司还需要支付卫星波段租赁费用。

目前机上Wi-Fi在中国还属于市场实验阶段,东航和南航目前都只推出免费的体验服务,来试探市场情况。购买指定班次,通过航司的官网和APP申请免费体验258元的空中无线服务,每班只限50个名额。因此,现阶段所有的成本都是航司来承担,航司为了节省成本,只能在少量航班试验,尽管如此,耗费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此外,不少航空公司也都担心,未来,乘客并不愿意支付Wi-Fi费用,大面积铺开服务后,存在成本收不回来的情况。根据东航此前的调查,86%的乘客表示倾向于选择有空中互联网服务的航空公司。86%这个数据看起来蛮不错,但是实际能为Wi-Fi付费的乘客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小。

对于中国的乘客来说,目前体验差

让机上Wi-Fi流行不起来,除了成本的问题,还存在体验感差的问题。前文提到,目前中国航司都采用Ku技术来接入互联网。已知的Ku波段卫星通信技术理论下行速率最高可达70Mbps,但由于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等多种因素影响,卫星与飞机间的实际下行速率仅在30-40Mbps左右。

实际上网速度体验,还会受到地面网络速度,连接网站的差异,覆盖航线内飞机数量,以及机内上网人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广州至悉尼航线的空中飞行距离大约7800公里,飞行时间近10小时,这期间需要4至5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进行空中接力式的信号传递保障,才能实现卫星上网信号不间断的传输。因此在使用期间很有可能出现断网的问题。

此外,目前国内航司大部分仅提供“无线局域网”的阶段,即飞机上的娱乐互动网络平台,乘客只能连到该航空公司的定制页面,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尽管有些能够接入真正的互联网,但由于速度慢,仅限于发邮件、微信、短信等商务用途而无法满足流畅的观看视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国内航班禁止在飞行期间使用手机,因此乘客只能用笔记本和iPad等设备接入互联网,对于一些单纯旅游的游客来说,出门是不会带着PC或iPad,这就意味着没法连接机上Wi-Fi。种种不便都导致了乘客体验感差。

分析了种种问题,我有点看明白了,对于航司来说,还是差钱。因为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所以不敢大价钱投入提高技术、培育市场,因此小心翼翼地探索商业模式,看看有多少乘客需要Wi-Fi,又有多少乘客未来能花钱购买服务。

其实不妨换个思维,与其费劲心思让大家接受额外高昂的Wi-Fi费用,不如把费用融入到机票里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是搭建一个Wi-Fi接入平台,乘客可以免费连接,航司通过平台的广告费用来维持收益。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高空Wi-F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云计算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云计算软件

限时免费的云计算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