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未来会是除手机以外的最大的移动数据中心,这已经是汽车行业和投资市场的共识。面对汽车传统产业链的重构,各大整车厂及各级供应商均从各自角度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发力和布局。特别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软硬件国产化率还不到10%,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给国产自主品牌更大的挑战和想象空间。由于汽车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并且已量产车型很难做国产替换、新车型的导入周期又很长,导致整个赛道要求创始团队的背景好,且要求企业生存能力很强才行。
国汽智控成立于2020年7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搭建适配多芯片、多硬件平台,为主机厂提供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帮助主机厂实现上层应用自主开发、完成车辆定制、功能扩展。围绕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还必须为主机厂做车内软硬件、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安全三方面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国汽智控于2021年2月发布的面向量产的智能驾驶计算基础平台iVBB1.0版本,包含了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ICVOS)、智能汽车域控制器(ICVHW)以及车路云协同基础软件(ICVEC)。
iVBB 1.0产品形态
近日,36氪的记者采访了国汽智控CEO兼CTO尚进博士,作为工信部《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以下简称“车载计算基础平台白皮书”)的编撰者之一,尚进表示:“2019年5月发布的车载计算基础平台白皮书中提到车载软件定义硬件,即软件定义汽车上的服务器计算中心。这个软件应该是同手机一样超系统开发的。我最早是做信息安全出身的,因此在我看来,车载计算基础平台的发展方向应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车内软硬件,包括车载操作系统、上层应用开发、域控制器等;第二方面是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等,因为车辆传感器众多,作为移动的载体,其将是最大的移动数据源,在数据量惊人的背后,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做到以前做不到的就是车联网技术的关键,例如车路协同等;第三方面则是贯穿于整个车载生态的安全,当前智能汽车业界提到最多的不是辅助驾驶,而是安全驾驶。”
谈及车载操作系统,尚进博士表示:“车载操作系统作为最重要的计算基础平台,广义而言包含系统内核、基础软件以及中间件等。系统内核是最底层的软件层,直接和硬件沟通。系统内核的开发难度最大,出于性价比的考虑,目前少有厂商自行研发,市面上一般是Linux基础上修改的衍生版本,或者用加拿大的QNX。往上一层就是一些基础软件和中间件,例如跨平台式通信、安全监控、AI驱动等。再上一层就是功能软件,包括算法库、数据管理、网联云控制等。”据36氪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的车载操作系统有特斯拉自研的Autopilot OS、百度Apollo OS、阿里AliOS、华为鸿蒙OS、创时MotionWise、英伟达DriveOS等,都是在Linux基础上定制开发的衍生版。最神秘的就是华为鸿蒙OS,现在业内无人得知鸿蒙内核是完全自己写的还是在Linux基础上修改的衍生版本。国汽智控自研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ICVOS,属于国内大厂之外第三方的操作系统厂商,可按照主机厂要求接入各厂商系统内核和硬件,做到硬件和操作系统解耦。
智能汽车操作系统(ICVOS)
域控制器的主控芯片目前多采用异构多核的SOC芯片,由AI单元、计算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异构而成,涉及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以及自动驾驶域和辅助驾驶ADAS、座舱域,特斯拉率先提出集中式E/E架构、三电合一,开启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先河,并完成了车内软硬件的变革,但特斯拉FSD是公司专有方案。市面上还有华为MDC系列、德赛西威IPU3、伟世通Smart Core、环宇智行TITAN等。尚进博士称:“国汽智控自研软硬一体的iVBB智能汽车基础脑,可兼容包括市场上主流的进口和国产芯片等,并且还可以根据整车厂的定制化需求,灵活配置,前后兼容外部接口。”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ICVHW)
尚进博士表示:“团队已经到140人,拥有35项专利。客户进展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和宇通等主机厂签订面向量产的联合开发协议,预计2023年8月正式在量产车型上装车”。下一步公司快速扩大研发团队,优化产品功能,不断强化核心优势,同时加大力度完成面向量产的计算基础平台系统的产品交付。
国汽智控与东风、长安、比亚迪等1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