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云计算 >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转载时间:2021.08.02(原文发布时间:2020.06.10)
35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50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耀途资本Glory Ventures”(ID:gloryventures),作者:白宗义,36氪经授权发布。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作者 | 白宗义

整理 | 楠哥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疫情黑天鹅叠加美国近期的一系列强硬手段,给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创业与投资带来重重挑战。

半导体是ICT产业的基础。半导体实力,将关系到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竞争中的各国态势。

国产半导体如何在“进口替代”的机遇下迅速壮大;资本方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高效助推新科技的产业落地,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当下的重要议题。

进口替代不是闭门造车。在供应链与竞争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投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全面的行业趋势判断以及对现存供应链的理解。

半导体“进口替代”浪潮下,科技公司与投资机构也需谨防“照搬风口”和“低端产业”的陷阱。

以上观点来自于一家活跃在中国和以色列两地,投资了40多家海内外新锐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资机构——耀途资本。

5月15日,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白宗义做客「甲子直播间」,从国际化视角分享他对硬科技的深刻洞察和投资方法论。

本次分享要点总结如下:

1.基础设施投资存在哪些机会;

2.投资“进口替代”需要警惕的若干风险;

3.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的投资方法论;

4.硬科技投资,如何用好产业链逻辑。

1.IoT+AI+Cloud+5G带来的新一代科技浪潮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耀途资本主要关注两个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前者侧重于基础设施,偏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后者侧重于应用层面的企业级服务。

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智能化,背后的主线都是data(数据),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以及赋能行业应用。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耀途资本重点围绕创新型传感,无线通信、存储和计算来布局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底层软件。

数据采集方面,非常多的新一代sensor(传感器)会替代人的眼睛、耳朵、触觉。有了数据之后需要传输,不管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窄带还是宽带、近距还是长距,无线通信都有非常多的新机会点。

海量的数据需要做处理,部分放在端侧,部分放在云侧。围绕云侧、端侧数据,怎样去做高效的存储、计算?今天大家看到的AI芯片,就是在负责新一代的数据处理。

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基础处理是信息化问题,是通用的基础设施。

我们除了花50%~60%的精力投以上基础设施,还投入40~50%精力在应用层——有了data之后,怎样围绕垂直行业做赋能。这是智能化的问题,中国市场非常大,传统行业提升效率的空间比较高。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在基础设施角度的观察,在这个领域,我们看到的投资机会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是手机、汽车及其他IoT设备在未来3~5年会产生的新功能,它们代表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技术。

第二是在全球视野下,对现存供应链里已成为基本标配的功能的替代机会,即国内的供应链重构机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如今,全球出现了过去十年来最大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和变革浪潮,同时,中国市场每年进口3000多亿美金的底层技术,存在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机会。这两个效应叠加,我们认为未来二十年是过去所有时间中投资底层技术、硬科技最好的时代。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每十年会发生大的基础设施变革。今年大概会建成80万到100万个5G基站,这代表5G时代的来临。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5G意味着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可能会带来无人驾驶、VR/AR、远程医疗、工业物联等新应用,也会带来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处理等底层技术的新变革。这个领域存在很多投资机会。

过去10年,中国实现了从代工到跟随,再到品牌化的过程,这些品牌如今在不断高端化,新技术应用的占比越来越高。

今天,实体清单里的企业没有选择,必须要去做国产化替代。但对于没有进入实体清单的公司而言,他们可能想去分散供应链风险——第一供应商可能还是欧美公司,但第二、第三供应商,会逐渐选择中国已经得到验证的创业公司生产的可实现替代的产品。

从国内视角看,今天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的机会。

但是,很多硬件的供应链是全球化的,而硬件创新的应用往往发生在头部品牌。这个领域曾经涌进很多创业公司和VC机构,可最后发现,中国创业公司很难被应用在第一波创新中。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从汽车品牌的角度出发,安全性、可靠性层面的考虑超越成本层面的考量。由于汽车工业车规级和安全性等问题,国内多数创业公司很难与Tier1(例如博世、德尔福、麦格纳、法雷奥等)、Tier2(例如Mobileye)做单纯的进口替代竞争,进入前装供应链的周期不可控。

所以,在智能驾驶领域做前沿性和进口替代的布局,全球化视野非常非常重要。单纯在国内做全球风口的同步,挑战是比较大的。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此外还有低端陷阱。

消费电子领域存在很多低毛利产品。随着手机高端化发展,它们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而很多领域一旦涌入太多中国公司,很可能会引发价格战,毛利下降非常快。所以,我们更希望投资更具技术迭代能力和想象空间的公司。

2.底层科技投资的六大行业特点及挑战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与消费领域B2C的模式创新相比,底层技术的投资方法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第一,无论手机还是汽车,消费电子的供应链是全球化的,很多底层技术供应商来自于欧洲,投资机构必须拥有非常好的全球化视野。

第二,我们看底层技术的投资机会时,不能单纯把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作为投资策略,因为这些都是暂时的。

当我们看某个细分领域技术时,必须透彻研究存量市场供应链里产业迭代、变革的逻辑。这会带来较大的认知壁垒。

如果要投消费,得从C端角度考虑问题。但是对于技术领域的投资判断,需要比较强的认知理解能力,这种认知既要包含对现在供应链的理解,也需要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第三,终端的应用场景非常重要。智能驾驶与扫地机器人需要的数据量和算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创业者对场景定位不够清晰,或许能拿到几轮融资,但很难持续变现,成为一家有想象力的公司。

同理,投资人如果投手机相关的芯片公司,却不清楚各大手机品牌未来3到5年的规划和产品路线图,单纯解读芯片技术和团队,也是很难成功的。

第四, to B项目天花板相对较低,做成百亿人民币市值科创板公司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要做成类似互联网公司的几百亿美金体量,还是很难的。

在to B领域,原本to C领域布局赛道的模式是失效的,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在早期阶段进,同时有高成功率赌中。

第五,手机、汽车、云计算等应用场景的玩家集中度在不断加强。在中国,如果一家芯片创业公司进不了华为、OPPO、vivo、小米、传音的产业链,它在智能手机领域就没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产业资本的生态布局更加活跃,投资阶段也在往前移。他们的投资更像是资本加订单的模式,这给我们这种纯财务VC带来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第六,不同应用场景之间,投资方法论的差异非常大。我们会按每个行业细分领域的特点,系统性地做中早期布局。

耀途资本2016年定基金战略方向时,就认为如果要投互联网、消费、文娱,当时一定会被淹没掉。怎样充分发挥优势,打出特色?一定要有非常强的战略定位。

所以,我们决定首先要聚焦,围绕信息化、智能化领域,只投新一代的底层新技术。

第二,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国际化视野。我跟我的partner杨光之前都是技术研发出身,在定位于底层技术的以色列基金工作了4~5年。这个背景的确让我们错失了投资移动互联模式创新最好的时代,但积累下来的对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创新、前沿技术、产业生态的理解,也让我们迎接来今天最好的to B创业与投资时代。

第三,一定要打造强产业生态。我们基金大部分LP都是全球和国内优秀的产业资本。我们能够紧密合作不是因为过去关系好,而是在产业上的确能有非常好的协同。

第四,希望靠我们的专业度和产业生态,更精准地在中早期布局,尽可能提高成功概率。

我们希望以这四个特点把耀途资本打造成差异化定位的有特色的基金。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中,不管是供应链的重塑,还是颠覆产业的前沿技术创新,我们希望成为这些优秀创业公司背后的强力支持者,陪大家走得更长远。

3.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行业机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绝大部分依赖于视觉。可是在汽车场景中,随着L3-L4智能驾驶的普及,视觉很容易在弱光、雨雪场景下失效,需要3D sensor或毫米波雷达来做融合。

未来十年,如果要让机器人、汽车、手机实现高度智能化,必须往3D能力延展。不管是手机里的结构光、ToF(Time of Fight)、用于汽车的固态激光雷达,还是4D毫米波雷达,都是围绕3D在感知。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全球智能手机中,第一个上双摄像头的机型是苹果2016年12月发布的iPhone 7 plus。苹果双摄技术源自它2013年在以色列收购的LINX公司。

苹果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是非常领先的。如果要看手机、消费电子领域趋势,必须把苹果在3D领域相关的收购全部研究一遍,这对培养投资方向感非常重要。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我们与前LINX核心团队聊苹果收购原因和他们的技术来源,发现LINX公司的创始团队来自于特拉维夫大学的一个光电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教授恰恰是另外一家公司CorePhotonics的创始人。

2016年进这个领域已经稍微有些晚了,但是3D sensor是非常重要的布局,我们必须要去投一家公司,哪怕估值稍微贵了点。所以我们当时和国内一家知名智能手机品牌,一起投了CorePhotonics。

这家公司是潜望式多倍光学变焦技术的发明者,2019年1月成功被三星电子收购。今天双摄已经在多数手机上普及,而潜望式多倍光学变焦技术已经在多个品牌的旗舰机上成为标配。

但双摄只能布局一些初步的3D信息。未来有两条值得重点关注的真3D技术路线,一是散斑结构光,二是 ToF。

结构光在2017年非常火,它主要用于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替代指纹或者屏下指纹做face ID 3.0识别。

第一款用散斑结构光方案实现face ID的智能手机是iPhone X,其“刘海”右侧有一个点阵投射器,这就是一个散斑结构光。这个技术源自于一家叫PrimeSense的以色列公司。该公司于2013年11月份被苹果以3.6亿美金收购。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当我们把PrimeSense产业链摸得比较清楚,发现做模组和系统的方案其实是很难投的。

2018年,小米8探索版用了以色列另外一家公司Mantis Vision(这家公司我们认识了很多年)的编码结构光;国内一家公司叫奥比中光,进了OPPO Find X,采用的也是PrimeSense的散斑结构光路线。

结构光模组大概20~25美金,大家用不起,所以最后在安卓手机里没有真正用起来。这条路线中,由于整个3D生态没有起来,安卓阵营几乎全面拥抱了汇顶(一家A股千亿级上市公司)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但是结构光、ToF里,都必须有一颗非常重要的VCSEL激光器。所以在2017年苹果发布iPhone X之前,我们挖掘并投资了国内的纵慧芯光。今天,纵慧成为国内多家手机品牌高端机VCSEL的主要供应商。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而在苹果发布iPhone X,行业重点开始转向结构光时,我们已经全面拥抱了ToF整个赛道。

苹果刚刚发布的iPad Pro里使用了索尼提供的ToF Sensor,索尼的ToF技术部分源于它2015收购的一家犹太人创业公司SoftKinetic。

2017年9月,我们在天使轮独家投了炬佑智能。当时结构光非常火,很多机构还没看到ToF领域的机会。今天,炬佑三位一体地打造高分辨率的Top Sensor、VCSEL Driver、ISP Processor,技术与商业化进展迅速。后续已经拿了四轮融资,在国内具备非常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从研究双摄,到看结构光,我们不是为了投以色列公司而投以色列公司。当一个有潜力的赛道爆发时,我们希望最大化地在单一赛道中取得系统性布局,取得好的回报,而不是为了偶然性去投一家公司——这是很难塑造竞争力的。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另外,我们始终对前沿技术保持高敏感度,这是我们团队非常强的优势。

很多场景需要有穿透和隐私保护功能。不管双摄、结构光还是ToF,都基于光学,无法穿透墙体。所以,未来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是基于RF去做3D sensor。

2017年,我们在B轮投了一家4D毫米波雷达SoC公司。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安防、医疗、做老年人的居家监测,以及汽车智能座舱(监控儿童以及生命体征)等。

欧洲、美国、日本的很多老年人是独处的,如果老人在淋浴时摔倒,一分钟没能起身,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立刻联系子女和医生。在这样的场景里,放摄像头肯定不合适,但如果放一个3D 传感器,就可以判断动作、感知生命体征。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有了数据就要做传输、互联。无线通信领域存在着很多变革机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蓝牙的变革包括超低功耗、蓝牙mesh做组网、蓝牙5.1利用 AOA做室内定位等。

WiFi领域,最近比较火的风口是WiFi 6。

WiFi 5时代,产业公司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获得Ceva的基带IP,集成RF来设计WiFi芯片。但在WiFi 6时代,基带的研发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耀途资本去年下半年和小米联合投了速通半导体,它是国内除了海思之外,唯一一家有强基带能力的一家公司。

远距离窄带方面,目前主要有NB-IoT和LoraWAN两种无线通信协议。LoraWAN主要由一家美国公司Semtech来主导,耀途资本2017年初独家投资了磐启微电子,它是中国唯一一家从底层绕开Semtech底层IP专利的公司,去年在IoT领域的芯片出货超过1亿颗。

华为、运营商在主推NB-IoT,这方面我们目前没有布局。

长距宽带目前有两个方向,一是5G,二是类似于SpaceX主导的星链Starlink。耀途资本2017年在以色列投资了SatixFy,它为OneWeb、欧洲宇航局、空客、SpaceX提供宽带通信卫星芯片和相控阵天线解决方案。

基站方面,耀途资本最近联合几家产业资本领投了至晟微电子,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围绕5G基站做砷化镓(GaAs)线性驱动功放和氮化钾(GaN)末级功放,它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展都很不错。这个领域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如果搞不定大客户,在基站领域很难带来很好的想象空间。

在5G、AI、cloud时代,存储与云计算底层技术会不断有迭代和变革的机会,这方面我们也做了系统性的布局。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耀途资本2018年初同时投了两家做存储主控的公司,得一微电子和大心电子。大心主要做PCIe SSD控制芯片,得一微电子过去主要做嵌入式和SATA SSD 控制芯片,但在PCIe方面技术相对弱一些,两家公司具有高度的技术互补和业务协同。

我们希望两家公司共同成长为一家伟大公司——如果合并,无论从营收、技术、品类还是股东背景等角度看,它们都会成为国内非常有竞争力的一家公司。

所以耀途资本去年联合华登国际等合作伙伴,帮助两家公司完成合并,并得到顶级全球产业资本领投的近5000万美金新一轮融资。新得一微电子有机会在2~3年左右成为存储主控芯片领域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AI芯片领域,我们目前投了四家公司,有家公司最近刚刚交割。已经披露的三家公司中,瀚博是围绕云端和边缘做推理的AI芯片,它的优势在于视频处理+AI,得到了全球顶级产业客户和多家国内视频领域客户的大力支持。

端侧,耀途资本2018年12月领投了以色列AI芯片公司Hailo的PreA轮次。该公司采用的近内存技术的创新架构,使芯片每瓦算力可达 2.8 TOPS,未来可广泛应用在汽车、智慧城市等领域。2020年2月,Hailo成功获得由ABB、 NEC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

智能手机、汽车之外的弱智能应用场景,并不需要高性能的端侧AI处理芯片。充分挖掘传统芯片算力,为下游客户提供跨算力平台的AI算法开发引擎平台就足够了。

这个领域我们在PreA轮联合领投开放智能(OPEN AI LAB)。这家公司由ARM China孵化,商业化进展较快。在它新一轮融资中,一家耀途资本的美元基金LP,也是中国最顶级的基金之一,领投了近2000万美金。

做国际化对比也非常重要。

英特尔在以色列以153亿美金收购了 Mobileye,而Mobileye已经被全球几千万的汽车前装采用。国内地平线、黑芝麻之类的公司,都在对标Mobileye。

去年年底,英特尔20亿美金收购了创业只有三年的公司Habana,他们是在云端和边缘侧做推理和训练的公司。这个领域,不管是以色列创新企业,还是IT巨头,都非常活跃。

国内AI芯片已经非常多了,我们相信未来只有具备清晰的应用场景,非常好的产品定义,在算力、功耗、成本方面又有非常好的结合,AI芯片创业公司才有可能跑得出来。目前看来,我们投资这几家公司发展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

4.如何沿产业链做投资布局?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汽车是大行业。从2016年到今天,我们系统性地投了近10家公司,围绕三个方向做布局:感知、决策、执行,分别替代人的眼睛、大脑和手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从感知角度看,一旦到了level 3以上,汽车标配的传感器就是camera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从视觉角度看,全球最强的是Mobileye。

在国内,很多算法、芯片公司都在对标Mobileye,但汽车跟消费电子领域完全不一样。消费电子只要性能达标,PK的是供应链优势和成本优势。而且手机迭代较快,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持续迭代,可能第一款芯片能搞定,第二款就出局了。

但在汽车行业,安全可靠性最重要,需要基于这个要求再去看成本优势。而且新功能或者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往往会先上高端品牌车。

对于宝马iNEXT、奥迪A8等品牌,它们上一套新系统,对用户而言是一个plus,愿意买单;但对于10万的国产车,加上level 3功能会发现根本卖不动。

所以,智能驾驶领域投资的全球化视野非常重要,有可能国内风口来临,你投了很多底层公司,最后却发现根本进不了前装的产业链。

因为宝马、奔驰、奥迪会在第一波先上新功能,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中价或者低价位的车型才会在第二波、第三波上,但这样就变成进口替代。

而流程上,汽车前装导入验证周期非常长,一旦一个车型还在卖,它就很难更换供应商。

国内大部分的激光雷达,目前应该都没有真正做前装,基本上都是偏机械式或混合机械式的技术路线,在Robotaxi、Demo Car有一定后装的量,或者在国内V2X车路协同概念提出后,应用在道路侧。

但我们不管投手机、汽车还是其他IoT设备,只看前装机会。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这不代表后装起不来。中国市场够大,随便找一个应用场景,都有可能做成一家公司。但如果要成为一家有非常大市场空间的公司,进入前装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需求量大,壁垒可替代性也会非常高。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感知部分我们投了三家公司,分别是Innoviz、几何伙伴和Vayyar。

固态激光雷达领域,耀途资本2017年投资了Innoviz,这家公司2018年4月26日成功获得宝马的Design Win。过去两年基本上都在配合宝马做车规级验证。

去年9月底,我和合伙人杨光去以色列拜访Innoviz CEO Omer时,对方非常紧张,因为第二天宝马要做一个drop测试——把激光雷达扔在20米的空中,测试坠落过程中能否正常工作。

我相信大部分做后装机械式雷达的公司都没有做过类似测试。如果明年宝马的iNEXT按照规划正常推出,Innoviz在前装领域的全球地位会是非常强的。

毫米波雷达领域也会出现大变革,从原来的3D往4D引申。在原来x轴、y轴和速度信息之外,再加上一个z轴的信息,把未来毫米波雷达的性能不断往激光雷达的方向靠,尽可能形成一个点云。不仅探测一个物体的有和无,更能展现大致轮廓。

所以我们投了一家全球最顶级的公司,Vayyar。它新一轮融了1.09亿美金,在技术方面领先TI非常多,在智能座舱监控领域已经获得法雷奥、博泽、佛吉亚等多家汽车制造商Tier1(一级供应商)的认证。

在4D毫米波雷达系统和智驾方案领域,耀途资本在天使轮与ARM等产业资本一起投资了几何伙伴,这家公司只用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为上汽集团智能驾驶业务五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并且获得了两个主流车型的4D毫米波雷达系统订单。

今天大家更多强调单车智能,但未来可能会是车与车联网V2X做协同,这其中会有很不错的变革机会,不过目前主要是示范项目与系统集成的机会。

决策领域,我们投了Hailo、元戎启行、新石器等优秀公司。

今年新冠疫情下,低速无人配送车成为一个不错的行业热点。低速场景变现方面,我们在preA轮投了新石器。新一轮融资中,它获得了由理想汽车领投的近2亿元A+轮融资。

耀途资本在天使轮投了元戎启行,这家公司在level 4智能驾驶决策算法拥有明显优势,2019年底获得复星领投的5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目前正在与曹操专车、东风汽车等车企进行深度合作。

在智能座舱领域,耀途资本与丰田一起投资了Intuition Robotics。它主要研发主动式AI语音交互技术,应用在智能座舱和老年人配合机器人领域,公司于2020年1月获得36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在车联网中,网络安全是前提。原本汽车跟外界是不互联的,现在不管是V2X、V2V,还是V2I,黑客攻击的点都越来越多,未来车联网的安全会变成一个很大的热点。

车联网安全领域,一家以色列公司Argus创立4年后以4亿美金被大陆收购。我们认为这个领域也是一个好机会,并于2019年联合上汽、佛吉亚等产业资本一起投资了Guardknox。

执行领域,耀途资本在天使轮孵化了国内一家非常顶级做智能执行器的团队——海之博。国内几家同赛道公司已经拿到不错的融资,但我们相信这个团队的背景是最强的,他们都曾在全球领先的Tier1工作过20年以上,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交割。

甲子对话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本次对话环节主持人为甲子光年主编“火柴Q”

火柴Q:听您的分享,进口替代有高价值和低价值之分。您可以再总结和概括一下,什么样的进口替代才是更适合投资,以及更容易长成一个大公司的吗?你们会用什么标准去看?白宗义:进口替代是国家战略,存在很大的机会。但是我们作为纯财务投资人,需要从追求财务回报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认为相对低端的进口替代中,绝大部分品类其实没有被替代的必要,或者说没有投资价值。火柴Q:可以说一下具体的场景吗?白宗义:有很多,比如传统传感器领域,类别繁杂,毛利不高。这些我们基本上不会看。

有些领域相对传统,但可能更多依托工艺。比如说我们投了一家做氮化钾的5G基站PA,这个领域毛利很高,但我们过去在手机侧比较谨慎,因为技术的壁垒其实不单纯在于设计,工艺的know-how可能占比会更大。

另外做IDM需要重资产投入。Fabless 模式和国外Skyworks对比,毛利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第二,进口替代、自主可控是很重要,但有些领域非常硬核,中外差距非常大。想做好,需要巨额的融资,顶级的团队,和常年的积累。能做好的人太少。

没有那么硬核,也没有那么低端的产品,可能会有不错的机会,这些机会中我们已经投了很多新方向。比如我们在2016年、2017年集中布局3Dsensor,在2018年投了无线充电快充芯片供应商伏达微电子。今天,其中很多企业都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

进口替代是一直存在机会的,中国制造正在不断从低端向中端演变,未来会走向高端,但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径。我们不会把单纯的进口替代作为投资策略。火柴Q:总结一下。第一,毛利低的不好;第二,在中国,工艺比不上IDM厂商,没有成本优势的也不好的;第三类是太硬核的,国内公司短期可能做不出来,风险会比较大。白宗义:对,每个领域都有风险,关键还是看投资机构把握项目的能力。

特别硬核的领域,如果你能找到一个非常顶级的团队,未来可能会做出非常成功的爆款项目。但如果你要投一个二流、三流团队,最后基本上是做不出来的。

不同的领域,我们投资的策略和方法论也不太一样。火柴Q:顺着刚才那个问题。像H公司这种大厂,要进它的供应链是需要一些资质的,比如存续多久,有什么样的认证。你们看的一些相对在中高端新领域的企业,进供应链的门槛会更低吗?您所了解的现在中国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白宗义:如果你和手机品牌做深入交流,会发现在手机领域替代一个滤波器、替代一个PA,厂商动力并不强。它或许有诉求,但不一定是核心诉求。

为什么?因为手机品牌发布新品时,不会自豪地告诉消费者这款手机用了国产替代的PA,因为这很可能会被理解为通话效果不好,也不构成新功能,无法让用户冲动买单。

无线充电可能是一个好卖点。这个卖点会不会成为标配还需要验证,但它一旦进入产业链,就意味着品牌厂商认为消费者有可能会为这个功能买单。火柴Q:您说的这点挺有意思。投基础技术感觉是个非常to B的事,但最终得找C端能为它买单的理由,这可能是个比较好的切入供应链、最终产生商业效果的出发点。白宗义:是的。对于消费电子,今年不管是卖一亿部还是卖三亿部,最后都是C端买单。火柴Q:这次分享讲到比较多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手机,一个是汽车。对于传感器、半导体芯片等新的硬科技,你觉得哪个场景会更好?或者可以说说它的异同。白宗义: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每个行业都很大。如果我是一个专门投手机的基金,那我可能不会看好汽车;如果我专门投汽车,我可能不会投手机,但这些都不足以支撑你成为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的基金,我们不可能分那么细。

手机有手机的特点,汽车有汽车的特点。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迭代得很快,可能半年,一个新产品就出来了。火柴Q:对,你刚才讲的点里,感觉手机出新机会的可能性会更多一些。白宗义:是的,但也会面临两大的挑战。第一点,手机的变革和迭代是在不断放慢脚步的,它不像2008年、2009年iPhone刚出来时变化那么大了。

第二,新功能带来的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改变。变革快,就意味着如果创业公司产品进了某一款手机,但第二代的技术没有跟上,就很有可能被出局。

汽车领域完全不一样。一旦你进入车厂的供应链,符合车规,只要这个车型在市场上卖,车厂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的。为什么?车规验证、人员匹配、做测试的成本太高了。

汽车的验证周期很漫长,一旦进去,供应链是比较稳定的,毛利也会比较高。火柴Q:明白,有利有弊。白宗义:对的,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在这个领域做投资真的不容易,每个领域都有非常不一样的认知差异。火柴Q:您投过一些AI芯片公司。近几年有人觉得AI芯片估值非常高,但落地上不如大家的预期。您觉得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AI芯片理性的估值逻辑是怎样的?有些公司是做通用型产品,有些是做垂直场景。做通用的还有机会吗?白宗义:我觉得都有机会。如果做 ASIC专用芯片,必须要找到非常好的场景;如果要做通用性,意味着它的壁垒和难度非常高,市场也很明确,但问题在于难度很大,对团队、资金、融资都有极大挑战。火柴Q:现在国内的很多AI芯片公司,从主营业务架构上看,不像一个典型的芯片公司。它们除了卖自己的芯片之外,可能又做了很多集成系统,其中有些是“二道贩子”的业务。

从历史上来看,这是在一个半导体相对落后的国家慢慢往高端发展的必经道路,还是这个业务的形态其实不太正常?白宗义:我觉得两个因素都有,不能讲这些公司一定就没有市场机会。

国内有很多做安防芯片的公司希望在安防摄像头方面实现端侧的智能,但如果只做AI芯片,意味着如果搞不定海康、大华,就没有想象空间。因为它们是安防摄像头出货最大的几家公司,如果这几家大厂都不用,其实是蛮难的。

现在国内不少定位做安防的公司,刚开始创业或融资时讲的是AI芯片的故事,但是随着时间发展,BP一直在变化。因为当它发现做AI芯片没有客户,就需要开始基于AI芯片做高清摄像头,作为示范产品。

但最后它会发现,要支撑一百亿、两百亿,甚至更高的估值,必须去做安防的系统集成商。现在国内不管是做算法的AI公司,还是做芯片的AI公司,最后的结果都变成了做安防系统集成。这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2011年投了一家做交换机芯片的厂商,公司技术还不错,也通过了多家主要交换机厂商的技术验证,但当时没有很强的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需求,所以芯片出来后没有很大的客户基础,只能去卖一些白牌的交换机。

但它有一个方向非常重要,就是军工企业、研究所。它们必须要用国产的芯片,但没有很强的能力基于这家公司的芯片做交换机。所以这家公司单独卖芯片卖不动,一年几千万的收入中,卖的都是交换机,交换机里的核心芯片是自己研发的。

所以今天这个问题,我就不正面回答了,因为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特点。的确一些公司讲过很多 AI芯片的故事,但最后交付的其实是产品、是设备,甚至是整个集成的方案。这种项目最后大家对它怎么估值?我觉得得大家自己来判断了。火柴Q:明白,这在商业上是一个自然发展的逻辑,对吧?只不过如果用现在的估值来看,PS的倍数可能太高了。白宗义:对,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火柴Q:OK,我觉得这还是一个挺值得关注的趋势。

2016年,你们看到了3D、结构光、ToF;2020年,你觉得未来两三年比较有重要影响的前沿技术是什么?白宗义:哪怕是新技术,我们团队还是更看重技术落地场景和变现周期,所以相对来讲,我们不会投特别前沿的量子计算、光子计算之类的,但我觉得这有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我们特别看重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拐点,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判断拐点。我不会在特别早期为了一些概念来去投资,因为我们团队特别看中单个项目的成功概率。虽然我们在往相对早期的轮次走,但是我们更希望在技术和商业化中取得平衡。

所以,我们重点看好的方向还是分享里说到的,围绕5G所带来的超低延迟和高带宽,包括cloud和AI相关的方向。表面上今天大家都可以看到机会,但这些方向越往后走,越难去辨别,因为需要对产业有更深的理解和挖掘。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 耀途资本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及赋能垂直行业应用为主线,围绕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数据通信等应用场景进行系统性投资布局。

  • 耀途资本目前管理三期人民币基金及二期美元基金,拥有超过40家优秀投资组合,基金管理总规模超过15亿人民币,基金LP包括众多一线机构投资人/FOF,超过十五家全球及国内领先的产业资本/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等。

  • 产业专注聚焦,国际化视野,打造强产业生态,中早期精准,系统性产业布局是耀途资本特色及差异化战略定位。耀途资本致力于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颠覆产业或者供应链体系的变革者背后的坚定支持者,以创业者心态与一流创始团队共成长!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耀途资本白宗义:如何早于市场2~3年看到硬科技行业机会?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云计算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云计算软件

限时免费的云计算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