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化正经历着快速发展,从安防、医疗、金融再到智慧生活,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而医疗作为人工智能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无论是国际科技巨头,还是新兴的初创公司,都已涌入这一赛道。
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未来几年,医疗健康行业的人工智能将会出现引人注目的市场增势,有望全面降低一半医疗成本。Frost & Sullivan的分析师Harpreet Singh Buttar认为,到2025年,人工智能系统将会涉及从人口健康管理到回答具体病人询问的数字替身等方方面面。
从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新药研发、到健康管理、虚拟助手等,在医疗链条的各个环节上都几乎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身影。
从全球来看,Google 旗下人工智能子公司 DeepMind已经将人工智能的触角延伸到了医疗层面,将糖网病的筛查作为首先切入的领域。此外, DeepMind还计划用人工智能研发医院支持系统,例如床位和需求管理软件、财务控制产品,以及面向初级医生的消息服务和任务管理工具,并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里,将机器学习技术用于处理英国NHS(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数据。
IBM在2015年宣布,其超级计算机Watson开始提供基因组数据分析,帮助医生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与传统的医生团队相比,沃森可以在三分钟内完成人工基因测序分析以及其它癌症治疗诊断,比目前人工效率提高30倍以上。目前IBM Watson已经引入中国,进行本土化落地。
而另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公司Nvidia今年初已经宣称将增加其在医疗中的投入。Nvidia医疗健康领域的 Kimberly Powell 公开表示,Nvidia 正和医疗领域研究人员探究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可能性,未来几年会扩大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此外,还有医学影像诊断公司Enlitic、药物挖掘公司twoXAR、肿瘤精准医疗公司Pathway Genomics 、Deep Genomics、远程医患管理平台Sense.ly、医疗数据算法平台Ayasdi等都是此领域中的佼佼者。
反观国内,BAT当然也不会错过在医疗智能化上的投入。
百度在2016年10月份推出了百度医疗大脑。 一方面,百度医疗大脑可以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的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反复验证之后给出相应的建议;另一方面,可以为医院提供患者就诊过程中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
今年7月,由阿里健康研发的医疗AI“Doctor You”正式发布,AI系统包括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平台、医疗辅助检测引擎、医师能力培训系统等。阿里云的ET医疗大脑今年初也正式发布。人工智能ET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紧随其后,今年8月,腾讯发布了首个医疗AI产品“腾讯觅影 ”,将食管癌早期筛查作为首个进入临床预试验的项目。此前,腾讯还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了碳云智能。
而初创公司推想科技、体素科技、图玛深维、视见医疗等等近期也都获得了大笔融资,加注在AI医疗上的发展。
梳理AI医疗赛道的公司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从单领域突破,比如医学影像上的辅助诊断、在线智能化问诊等都是目前比较集中的方向。这些公司基本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逐步向医疗扩展,或者直接从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起家。这些团队的背景基因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
不过,医疗人工智能的真正落地离不开真实的应用场景,所以单一背景的技术型公司要想在医疗上有所作为还需要命中医疗中的实际刚需,除了领先的算法模型外,如何获得可持续的优质医疗数据、如何跑通商业模式,都是横在前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跨界复合型的公司在AI医疗上或许更有先天优势。
在跨界上,医疗与保险有着天然的关系。金融保险公司如果发力AI医疗,这种复合型背景,对于解决数据、应用场景等问题或将给出更明晰的思路。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8月中旬,中国平安就曾表示,将逐步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型为资本及科技双驱动型的公司,打造“开放平台+开放市场”。智能化赛道将是其未来重金投入的领域。
目前,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大规模的大数据平台和最多的科技专利申请量,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年研发投入逾70亿元,多项成果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在上百个场景中应用。
从8年前开始,中国平安投入数十亿元,结合国际领先的健康险经营体系与医疗健康大数据技术,为厦门、深圳、重庆、长春、广州、北京等城市提供智能医保管理服务,目前此项服务已经覆盖全国220多个城市、6.5亿多人口。
据了解,平安科技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已经覆盖了五大场景:人脸识别核验身份、流行病预测、智能读片、医保欺诈识别和“相似病例”服务。
今年7月底,中国平安与重庆疾控中心联合课题组研发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大数据”流感预测模型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利用平安的大医疗健康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及重庆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能够提前一周预测流感发病趋势。该流感预测模型可以帮助重庆公共卫生部门及时监控疫情,并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
而平安好医生作为平安在医疗版块的重磅布局,自然也在向AI方向发力。
日前,平安好医生宣布未来计划投入30亿元,用于自身AI体系建设,同时还将持续关注各类互联网医疗AI垂直领域的创业企业,选择一批种子企业,为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平安好医生自2015年4月正式上线以后,建立了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其中有近百人的AI技术研发团队。在积累海量数据以及算法优化的基础上,AI医疗逐步搭建起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目前平安好医生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已上线半年,该系统在集合数亿条在线诊疗及健康咨询数据的基础上,推出AI助手,服务于在线医疗的预诊分诊、问诊环节;同时,将脱敏及经过用户授权的数据,与合作的三甲医院对接,实现用户开放、数据开放和服务开放,让医生通过患者“数据化病历”更深入了解其身体健康信息,减少重复问诊。
值得注意的是,和很多国际巨头在AI医疗方向发力点不同,平安好医生AI体系中将中医放在了重要位置。平安好医生将通过“现代华佗计划”、家庭智能化健康管理,进而完成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平台铺设,向医院及其他合作伙伴开放用户,开放数据,开放服务能力。
平安好医生对中医智能化的布局一方面取决于市场有需求。截止2017年8月,平安好医生每天为将近5万用户提供在线中医诊疗及咨询服务,业务量占平安好医生在线诊疗总量的11%,而且还在保持高速增长。而另一方面,中医面临非标准化等发展痛点,急需变革,技术赋能是重要手段。
“现代华佗计划”聚焦于中医典籍、中医诊疗、健康护理等全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化,并且组建了“现代华佗”专家委员会,包括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体质学创建人、国医大师王琦等一批中医国医大师,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中医研究机构,共同研发中医AI的“决策树”,让“现代华佗”所代表的人工智能贯穿于中医治未病、已病、中医保健、图像识别、健康管理四个层面。而其平台上每天产生的数以万计的远程诊疗案例,进一步完成对AI系统的训练,让AI从基于已有知识的算法升级为基于自我学习、不断融汇知识与实操经验的算法,加速AI的演化。
此外,在中成药剂研发上,平安好医生还通过后台AI对于用户的精准画像,已经与固生堂等连锁中医药馆合作推出定制类中药膏方。
面对众多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的同场竞争,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AI医疗主要条件在于大数据、云计算,而平安好医生在AI上的发展优势,在于好医生实现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打通。据了解,截止2017年5月,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超过1.5亿,每天在线问诊量达到45万人次以上截至2017年8月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72亿,日咨询峰值60万次,积累了数亿条在线诊疗及健康咨询交互数据。同时,好医生健康商城发展速度较快,已经进入垂直类医药电商第一矩阵,其中大量用户是在使用好医生全职在线医生团队的服务后在线购药,由此形成问诊、购药、诊疗数据的全链条,此外好医生还通过健康资讯内容科普,聚合了大量用户健康需求数据,由此形成多端口的数据源,这对于AI体系建设极为关键。
从目前发展来看,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似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资本的加持同样加速了行业的发展。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如何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要经历一定的探索期,但是这一方向无疑被业界与学界看好,其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Yestone 邑石网正版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