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涌金楼(ID:yjl_zjdaily)”,作者 西老师,原标题《区域经济观察员丨杭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汉,谁是“腰部城市”之王?》,36氪经授权转载。
时间的伟大性在于,它不但能将选手放在同一节点下检验结果,还给了选手们同样的成长机会。抓住机会者,逆流向上;错失机会者,泥石俱下。
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这时候,这五座城市并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这一年,天津排名第3,杭州排名第19,前者GDP是后者的3倍,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天津辉煌不止于此。1949年,天津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2,并且是第3位的两倍还要多。那时候,和上海一样,“天津”也是“城市”的代名词。那一年,毛主席讲,国家“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与此同时,天津进入了“风口期”。数据显示,1949年4月初,天津市被批准开业的私营工商业只有293户,到同年9月,就发展到3800户,增加了近12倍。
而此时的杭州还是“轻工业之城”,在更多国人认知中,还是以生产丝绸、茶叶为主的“江南小城”。
2008年,这五座城市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天津排名第6,南京第17,天津GDP是南京的1.68倍。即使是同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的杭州,GDP也是南京的1.27倍,相差9个名次。
从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早期,就发展模式而言,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得利者为苏锡常,温州模式得利者是温州以及整个浙江;后期,苏锡常更加靠拢上海,获得巨大的溢出红利,而南京距离上海略远,加之囿于“大院经济”、“围墙意识”,发展缓慢。
相比之下,杭州则受益于整个浙江全省县域、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新增了萧山、余杭、滨江三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三十年的时间,杭州从五座城市中排名第五,猛然提升至第二,这让同为副省级的南京、成都以及“大武汉”措手不及。
人生最大的骄傲莫过于从仰望他人变成让他人仰望。
2003年,在新一届的武汉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长李宪生明确提出以“盯住南京”、“追赶杭州”的工作目标。
很明显,在这个“目标”中,杭州最强、南京其次、武汉最弱。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此时的武汉经济不但弱于成都、杭州、南京、天津四市,还比无锡、宁波、佛山、大连、沈阳要低。于是,网上有人调侃:
深圳发展模式:小渔村-普通城市-国际大都市
武汉发展模式:小渔村-国际大都市-普通城市
2020年,五座城市实现了“连号”。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分别列全7-11位,成都再向前一步争取第六名,难度较大;天津与后面的“追兵”宁波,也有一定的距离,在“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兴许安全。
从2008年到2020年,国家宏观形势、区域形势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比如,整个北方经济发展滞缓,天津更是在2018年“挤水分”中,GDP减去5000亿,跌至五座城市第5位,全国第11位;
此外,这12年期间,中西部发展提速,成都、武汉两个巨无霸更是快马加鞭,实现对杭州的赶超,且差距不断扩大;
再者,“强省会”的崛起使得南京、成都、武汉等地跑步前进,以市场经济、民营“块状”经济为擅长的浙江省、杭州市,遇到了强大的挑战。
这12年间,武汉创造了一个奇迹。从2003年高喊要“赶超杭州”,再到2011年12月,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武汉没有让人失望。
2012年,武汉GDP正式超越杭州,位居全国第九,杭州位居全国第十。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江湖位次再生变故:杭州再次反超武汉。如无疫情,武汉将超过杭州1100亿元左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谁说武汉不会再夺回来“宝座”?
纵观改革开放至2020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与个人命运不同的是,每座城市的命运与国际、国家宏观环境的关联更紧密。
“地球上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动物,它们的生存之道历经了千万年的进化,拥有了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诀窍。在人类看来,这些方式或许有些奇特,但事实证明,对于这些动物而言,这是最好也是最适合它们的。”
人、企业、城市也一样,从出生那一刻开始,都在寻找一种生存方式,并且,在每个成长周期的生存方式都不尽相同,周而复始,不断进化。
对一座城市而言,生存进化的核心方式必然会涉及到自身的“产业结构”。在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五座城市的发展重点、看点又分别是什么呢?2020年末,五座城市也分别公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具体来看:
从产业来看,杭州的规划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数智杭州”。
"十三五"期间,杭州“数字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更是被政府确定为“一号工程”。
在"十四五"期间,杭州仍将加大数字技术、智能技术,让数字变革走在前列。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深度融合,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全面推进,城市大脑更加智慧,数字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十四五"期间,杭州还要着力打造电子商务、视觉AI、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球视觉AI产业中心、全国云计算之城和中国区块链之都。
我们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杭州此次规划没有明确提出“十大产业”,而是强调数字技术赋能,“新基建”“新消费”“新健康”等关于“新”的概念被明确提出。或许,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值得重做一次。
在未来,这些“新能量”究竟能产生何种澎湃动力,值得期待。同时,杭州还向外界强调,要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而不是某一单项的能力。
“十四五”期间,成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有三个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流通、信息等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
三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赋能转型发展。
从产业角度来看,成都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方向,这与之前的十三大产业(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石化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冶金、食品、建材、轻工产业)已经有些不同,突出表现在更加强调科技的先进性,同时首次提出了“为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目标。
但是,我们发现成都对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赋能等词语的提及频次,明显没有杭州多。这与两座城市的产业发展,以及城市环境,有着强相关的关系。
“十四五”期间,南京要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在产业方面,南京连续四年发布的市委一号文聚焦“创新”,尤其是今年特别提出了要“推动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链,推动南京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这八大产业链上,重点要加强“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在固链、补链、强链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天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2021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任务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抓住“牛鼻子”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
我们发现,天津的规划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之处在于:更多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天津要在“协同发展”中,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
“十四五”期间,武汉市要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在产业方面,武汉要打造“965”产业集群,9大支柱产业包括:“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6大新兴产业包括: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5个未来产业包括: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
我们认为,武汉的规划与杭州强调“数字技术”也有不同,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武汉是加大制造业为主,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杭州更多的是强调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生产效率,连接性更强。
小结一下,为什么杭州这几年多次强调“数字经济”?为了实现全国“第五城”或者“第四城”的目标,在北上广深绝对优势面前,杭州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就产业而言,工业制造无疑是刷GDP绝佳利器,也是贡献GDP的绝对龙头。
2001年,杭州提出“工业兴市”的目标,但随后几年,杭州也意识到,无论是在武汉、成都、天津面前,还是长三角普通地级市面前,“工业城市”“工业强市”太多了,很难突围。
2013年杭州工业投资占固定投资21%,2019年已经不足11%。而就在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收入突破一万亿元,成为第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这让杭州看到了“数字经济”甜头,又看到了“第五城”“第四城”的山头。
然而,更多的财经观察家认为,单凭数字经济想跻身第五城是不现实的。2019年,杭州启动“新制造业计划”,希望借助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力量重塑工业,提升自己的工业短板。
但是,在这场新制造、新经济的竞赛中,杭州与成都、南京、天津、武汉各有优势,但差距不大。未来谁能胜出,还需要时日观察。
大江日夜流,风云旦夕生。今日登高你为王,明朝哪有不破城?
从政府公报看民生感知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说过: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军事家不能离开统计而谋略。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来分析五座城市的基本情况,我们通过两张表格,多个维度统计分析。
成都在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均为领先,2-3年内,其余四市还无法追赶上。但是,成都人口总量较大,其人均水平并不出色。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杭州更有优势。由于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通常占80-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越高,则说明经济质量越高、产业结构越优。除了直辖市天津之外,成都、南京、武汉与杭州仍有较大差距,说明杭州地方财政丰沛,产业结构更优。
在境内上市公司方面,杭州有绝对优势,无论是总量还是IPO数量,都大幅领先其他城市。这说明杭州比其他四市的资本更加活跃。近些年,VC界流行的说法是,投资只会看“北上广深杭”的机会,数据也佐证这一观点。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杭州、南京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同为省会、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如今又都是“富家子弟”。而GDP最高的成都,老百姓口袋中的钱并不多,为杭州的70.77%。
第二张表格,主要是民生相关指标更多。
杭州在医院、高校方面,全部落后于其它四市。最初,我们认为,医院、高校类资源基本都是几十年前,甚至在建国、民国时间从国家战略“布局”的,那时候的成都、南京、天津、武汉均为“重要城市”“大城市”,杭州相对较弱。
这种解释并不完全正确。比如,在三甲医院数量方面,杭州还低于昆明、长沙、太原、郑州等省会城市。可见,杭州在此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天津作为直辖市,在医疗方面的优势独居第一档。
在地铁里程方面,成都霸屏。2020年12月18日,成都地铁5线齐发,一次性新增200多公里,总里程超越深圳,位居全国第四。而成都第一条地铁开通时间,仅比杭州早两年,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大武汉”、南京地铁开通时间也分别早杭州八年、七年,不过,他们总里程优势逐渐缩小,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之前,杭州地铁排名是不是有新的变化,值得期待。天津地铁早在1984年即已开通,加上人口一千五百万的人口,地铁通车里程在五市中排名垫底,其背后故事何其多。
由于没有公交车相关的准确数据,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而在机场客流、货邮等方面,成都、杭州各胜一局,成都的优势原因仍然可能在于,它在四川省的“唯一性”,而杭州则要面对省内的宁波、温州,以及上海的“分流”。其实,不止交通领域,在外交领事馆等诸多方面,成都也占据了“西南”地位优势。
而省内“唯一性”也并非全部因素,比如武汉在湖北省也有“唯一性”,但无论机场客流、货邮都大幅度低于成都;而长三角副中心的南京,其机场客流、货邮数量均是远低于杭州,莫非苏南强市都流入了硕放机场、虹桥机场?
杭州在4A及以上景区数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及由此产生的酒店数量,这与人们传统的认知是一致的。
小结一下,有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一些区域GDP是被低估的,但他们又无法给出逻辑原因。这种“臆想”不可取。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刘伟说,“民众的切身感受与统计数据不是一回事。统计数据不一定能支持百姓的生活感受。”
其实,除了GDP之外,我们再结合很多细分维度,便能判断出一个地区的真正活力。比如,第二张民生表格,“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相对GDP而言,这些民生细分维度更便于统计,数据统计也更快、更精准,与大众对福祉的感知更为直接。
对于财经小白来说,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抛开传统经济学中GDP、贸易总额、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总额、发电量、货物发送量等,甚至比上述民生指标更加接地气,只用真金白银或肉见可见的财富来判断区域经济活力?
我们来认识一下:LWDP四力模型。
它由四个模块组成,包括:
L:Luxury car豪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豪车4S店数量,它通常能代表新中产购买力。
W:Western-style food西餐,是指肯德基、星巴克在一个区域内的数量,它通常能代表年轻大学生数量、楼宇经济的活力程度。
D:Deposit人均存款,是指一个区域内每个人平均在金融机构存款多少,它通常代表一个区域对财富的吸附能力。
P:Personalincome tax人均个税,是指一个区域内每个人平均在税务部门录得个税金额多少,它通常能代表该地区人员收入高低,以及产业结构情况。
在4S店方面,杭州成都有较大优势,但考虑到成都人口、面积都远大于杭州,如果以每平方公里拥有4S店数量方面来比较,杭州比成都更有优势。而这也坐实了杭州、浙江“藏富于民”的特点。
天津,作为一个比杭州多出500万人口的直辖市,其豪车消费能力着实不足,“大武汉”在此方面也与杭州、成都有较大差距。
从这个表格中看出,天津、杭州数量更多。这与百姓认知有一定出入,因为武汉、南京、成都、天津高校在校生数量都远远大于杭州,莫非是因为杭州这几年毕业生/人才流入量更多的原因?
如果说肯德基们代表了学生,那么,星巴克更多能侧面反映出白领、楼宇经济的财富活力。
当年,西安市主要领导曾感慨,“西安目前40家星巴克的现状远远不够,西安和上海星巴克门店数量悬殊的背后,是两个城市经济实力的差距。” “星巴克指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星巴克店面数量方面,杭州大幅领先其他城市,是南京数量的2倍,也大大高于在人口总量及高校生更多的成都、天津、武汉。
这基本上能反映出,相对而言,杭州在楼宇经济、活力方面更加优秀,或者更加小资。
我们认为,交税高的城市工资也会更高,同时,该城市产业结构中更多的是新兴经济、高端服务业。(个税主要来自居民工作所得,但也有一部分来自“财产转让所得”)所以,用人均纳税额指标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也是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维度。
在人均纳税额方面,杭州大幅度领先其他四市,抛出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房价较高,“财产转让所得”较多外,预计杭州仍有不少的优势,“民富”无疑了。南京独居第二梯队,但与杭州有较大差距;成都、天津、武汉大体相同,位于第三梯队。
这背后,也会反映出杭州在产业结构、产业链层次、资本和高层次人才吸引力等方面,更为优秀。
有专家认为,“资金总量”这个指标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包括GDP在内的任何指标。因为资金总量不仅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结果,也是未来的发展基础。所以,它不仅代表着实力,还代表着潜力。
在这个维度中,杭州、南京大幅度领先其他三市,也就是说,老百姓在银行存的钱相当丰富。
综上,在所有指标中,杭州在总量、人均方面基本都有较大优势,而成都仅在某些总量方面更加优秀,随着杭州人才流入量持续在新一线中排名第一,有没有可能持续领跑?
在产业端,杭州强调数字化、链接化,这与天津、武汉等地对未来产业的认知,还有较大不同。而南京有高校优势,能否突破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也颇有看点及想象力。杭州需要做强工业,其他四市需要做强数字化,其结果,还要再次交给时间来验证。
(作者单位:杭州知贝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