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AI人工智能 > 回望2018全球半导体十大并购案:整合与细分齐驱,中日均创史上记录 >

回望2018全球半导体十大并购案:整合与细分齐驱,中日均创史上记录

转载时间:2021.09.02(原文发布时间:2019.01.28)
24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49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 四月。36氪经授权转载。

半导体产业的整合浪潮此起彼伏,不断刷新认知的天价数字刺激着市场。

但是站在时间的维度上,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潮实际在近两年已经明显回落。

驱动企业并购的不再是营收和规模优先,如何在细分领域通过整合出奇制胜才成为关键。

伴随着悬念丛生的博通并购高通、高通并购恩智浦「双通」并购大战在 2018 年均以失败告终,这一年半导体产业的并购并未延续前两年的风风火火,整个市场都冷静了下来,没有一场过百亿的交易。

从 2015-2016 年收并购突破千亿美元的巅峰状态,到近两年呈回落趋势,可以预见世界半导体产业并购大潮已退,已完成并购的企业正在调整结构做消化善后事项,无力再续并购。

目前各国对集成电路产业并购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加之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今后半导体大规模并购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小,同业纵向并购可能性增大,横向跨行业的并购减少的趋势。

EDA 设计公司 Mentor CEO Walden C. Rhines 在采访中谈道,仔细审视近年来的半导体企业并购历史,不难发现,驱动企业并购的并非是总营收和经济规模领先的公司,而是在半导体市场的特定细分行业,例如汽车、无线手持设备和网络等,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优势的公司。

不过他同时提到,除存储器公司以外,半导体行业延续整体融合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半导体公司的总营收与营业利润率之间并无关联。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的最新数据显示,半导体行业并购的价值在 2018 年连续第四年下降,因为十年前期高价交易的涌入继续消退。

2018 年达成的芯片行业总交易——包括半导体公司,业务部门,产品线和相关资产——去年的价值约为 232 亿美元,低于 2017 年的 281 亿美元。

IC Insights 表示,自 2015 年达到峰值 1073 亿美元以来,行业收购的价值已显着下降。尽管如此,去年达到的并购交易总价值几乎是本十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的两倍。

据该公司称,2010 年至 2014 年间,芯片行业交易的平均价值为每年 126 亿美元。

回望2018全球半导体十大并购案:整合与细分齐驱,中日均创史上记录

2018 年两项最大的收购协议:微芯(Microchip)以 83.5 亿美元收购高森美(Microsemi)和瑞萨电子以 67 亿美元收购 IDT 的交易——共占该行业今年总收入的 65%。

在 2018 年,两项超过 10 亿美元的半导体收购案被公布:美光公司决定以约 1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与英特尔的 IM Flash 合资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以及闻泰科技收购荷兰供应商恩智浦在 2017 年从恩智浦分拆出来的标准逻辑和分立半导体产品。据 IC Insights 称,闻泰科技希望在 2019 年获得恩智浦的大部分股份(约 76%的股份)。

IC Insights 表示,中国拒绝批准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以及其他已宣布的交易,已经导致 2016 年芯片产业交易的价值从 1004 亿美元下调至 593 亿美元。

以下是经机器之心梳理的 2018 年半导体行业十大收购案例,主要参考交易规模和业界影响力指标。

一、No.10 互联网企业杀入半导体-阿里收购中天微

作为一家互联网起家的企业,阿里巴巴近年来的投资布局相当大,半导体也是其重点看好的行业。近日,阿里全资收购了中天微,业内表示,这是阿里巴巴进军人工智能下的一步关键棋。

中天微是一家从事 32 位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 CPU 研发与产业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是中国内地基于自主指令架构研发嵌入式 CPU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 CPU 供应商,此前其全球累计出货超过 7 亿颗芯片,实力不菲。

人工智能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但是它也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科学,入门门槛相当高。2017 年 10 月,阿里巴巴成立了达摩院,宣布投入 1000 亿元进入技术研发方面,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芯片领域。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此次全资收购中天微,将在更大层面统合科研力量,从芯片核心技术能力上实现突破。无论对芯片产业的发展,还是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国家需求,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此前,阿里巴巴达摩院已组建了芯片技术团队,进行 AI 芯片的自主研发。阿里还投资了寒武纪、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

站在 AI 风口上,阿里巴巴也对其看好,资金与用户是其优势,通过收购中天微宣战人工智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之前 BAT 里面,百度、腾讯早已成立 AI 实验室,而阿里巴巴的步伐相对较慢,但本次收购让它已经入局,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少不了这三家的角逐。

二、NO.9 「国产芯卖身」-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

2018 年 7 月 18 日晚,国内 AI 芯片初创公司深鉴科技对外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公司将被全球芯片巨头赛灵思 (Xilinx) 收购。据各方信息佐证,作价 3 亿美金。不少人感慨,「国产芯」的梦想又一次破灭了。

赛灵思是全球最大的可编程芯片(FPGA)厂商,主要研发、制造广泛的高级集成电路、软件设计工具以及作为预定义系统级功能的 IP 核。

赛灵思是 FPGA、硬件可编程 SoC 以及 ACAP 的发明者,正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加速硬件和 5G 技术,加码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领域。

新任 CEO Victor Peng 宣布以数据中心优先、加速主流市场的增长和驱动灵活应变的计算三大战略。在 Victor 看来,推出 ACAP 将有助于赛灵思在一个全新的市场与更高层次的对手展开新的竞争。

深鉴科技有着很好的出身,其核心团队来自于清华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专注于下一代深度学习专用平台、神经网络处理器、编译器原创技术。深鉴科技是。

国内 AI 芯片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才成立两年收购前就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蚂蚁金服、三星风投、赛灵思、联发科等知名机构和公司。据媒体报道,其估值一度超过 10 亿美金

深鉴科技与赛灵思之前就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深鉴科技之前推出的亚里士多德架构及笛卡尔架构的 DPU 产品,都是基于赛灵思 FPGA 平台。

本次收购深鉴科技也让赛灵思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的话语权更大,未来与英特尔、英伟达等企业竞争,多了一个筹码。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深鉴科技这样一个成立两年多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不失为好的结果。深鉴科技若是独自战斗,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 AI 成熟的应用场景太少,安防领域芯片的市场空间有限,备受瞩目的无人驾驶汽车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时间;其次,还需要面对英特尔、英伟达等超级巨头的压制。

三、No.8 看中亏损标的-北方华创收购Akrion

2018 年 8 月 8 日,北方华创公告称,拟以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以 1500 万美元收购 Akrion 公司相关资产,以 6.9 的汇率折算即约为 1.04 亿元。「收购的资产与公司目前清洗设备品种实现较好互补。」北方华创在公告中表示。

不惜以超过 200% 的增值率将连亏两年的资产纳入麾下,北方华创对美国 Akrion Systems LLC 公司(以下简称 Akrion 公司)资产的兴趣不小。

Akrion 公司已资不抵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Akrion 公司资产总额为 5865.23 万元,负债总计 3.28 亿元,其中有息负债约 2.17 亿元。

北方华创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高端工艺装备的领先企业,拥有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元器件四个事业群,为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

Akrion 系统是领先的供应商先进的表面准备系统,主要用于制造太阳能,半导体和相关设备。

北方华创为何要接受亏损资产?「Akrion 公司在精密清洗技术方面拥有多年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北方华创在 8 月 8 日的公告中表示,收购的资产与公司目前清洗设备品种实现较好互补。

根据北方华创披露的信息,Akrion 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欧、美、亚客户,设立了 Akrion(S)Pte Ltd 子公司及 Akrion Taiwan Co.,Ltd. 和 Akrion Korea Ltd. 两个孙公司。

产品主要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硅晶园材料制造、微机电系统、先进封装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有千余台设备应用在各类用户生产现场,每年活跃客户数量数十家。

将在海外设立公司进行收购的北方华创微电子是北方华创半导体装备业务的重要载体,清洗机是其业务板块之一。北方华创在 2016 年年报中披露,其 12 英寸清洗机累计流片两已突破 60 万片大关,而 2017 年的计划则包括在铜互连清洗机等产品方面实现突破。

本次并购让北方华创的产业布局更加全面,从下游到上游全面铺开。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制造升级等机遇来临,未来留给北方华创的机会将更多。

对 Akrion 的收购除了提升实力与话语权,更重要一层意义是华创将以电子装备及半导体器件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进军国际市场。

四、NO.7 改变光通信市场格局-Lumentum 并购 Oclaro

2018 年 3 月份,苹果供应商激光发射器厂商 Lumentum 以 18 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价格并购 Oclaro 公司,合并完成后 Oclaro 股东将拥有新公司 16% 的股份,两家公司董事会对本次并购一致通过。

Lumentum 总裁兼 CEO Alan Lowe 表示,通过对 Oclaro 的并购,Lumentum 将获得业界领先的磷化铟 (InP) 激光器、光子集成技术 (PIC) 和相干器件模块研发制造实力。

2017 财年,Lumentum 营收达到 10 亿美元,Oclaro 营收达到 6 亿美元,分别位于光器件行业第二和第三位,仅次于行业老大 Finisar 的 14.5 亿美元。

受益于苹果公司对用于 3D sensor 的 VCSEL 激光器的海量需求,Lumentum 与 Finisar 成为去年来光器件行业最火热的厂商,Lumentum 是苹果长期以来的供应商。

同时,Oclaro 也是历史上并购经验最丰富的光器件厂商之一,自成立以来不断并购,此次并购将改变光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此次 Lumentum 与 Oclaro 合并将使 Lumentum 一跃成为行业第一,改变光通信市场竞争格局。

C114 迅对此表示,从 3 月份的 Lumentum 与 Oclaro 的并购,再到 Finisar 与 II-IV 的并购,可以看出国外厂商的策略是通过整合产业链,完成技术和业务转型。

使其产品覆盖光器件、光模块领域的几乎所有环节,从无源到有源,从芯片到模块,把握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牢牢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光器件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国内光器件的领头企业也应该抓紧时间整合。诚然光器件是偏向于基础研究的产业,尤其高端光芯片的研发,需要长期的持续性投资。

但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资存在很大风险,预期回报率偏低,所以企业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国家应该在政策层面予以扶持。

五、NO.6 中国半导体最大并购-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

这次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已经是近期第三起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海外半导体公司,此前还包括韦尔股份开价 150 亿元对豪威发起并购,国内存储芯片的龙头企业兆易创新开价 65 亿发起收购 ISSI。

在经过 200 轮竞价后,闻泰科技获得了收购安世半导体的资格。9 月 17 日晚,闻泰科技发布了重大资产购买草案,公布了此前收购安世半导体投资份额的最新进展和初步方案。

10 月 25 日,闻泰科技披露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预案,闻泰科技将以 251.54 亿元并购安世半导体,对应取得安世集团 75.86% 的权益。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恩智浦的两大业务部之一的标准产品部。2016 年,建广资产、智路资本与恩智浦达成收购协议,建广资产以 27.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1 亿)收购恩智浦的标准产品部。

重组为安世半导体,主要客户包括汽车领域的博世、比亚迪,手机领域的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硬件领域的亚马逊、大疆、戴森等等。

闻泰科技是全球手机出货量最大的 ODM 龙头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 10%,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主要供应商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

此外,稳态科技还进入了 VR/AR、车联网/汽车电子、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领域。而此次投资安世半导体进军半导体领域,则可以与闻泰科技现有的业务产生较强的互补,共同挖掘产业协同效应。

从近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来看,整个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受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市场的推动,未来半导体将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和制造市场。

加之中国政府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大力支持,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或许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在此趋势下,安世半导体未来也将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在中美贸 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大的 ODM 厂商,闻泰科技选择大力进军上游半导体领域,不仅有利于自身对于关键半导体元器件供应的掌控,同时也是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六、NO.5 硬盘市场变量-Marvell 并购 Cavium

2018 年 7 月份,Marvell 宣布以 60 亿美元完成对 Cavium 的收购。Marvell 表示,结合该公司的硬盘 (HDD) 与固态硬盘 (SSD) 储存控制器、网络与无线连接半导体业务。

以及 Cavium 的多核心处理、网络通讯、储存连接和安全芯片业务,可望使 Marvell 定位的市场扩展到超过 160 亿美元的规模。合并后的新公司年收入约为 34 亿美元。

Mavell(注意区分不是漫威 Mavel) 是一家美国芯片制造商,专门制造存储、通讯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芯片,由三位华人于 1995 年共同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

位列全球半导体企业 TOP20 行列。我们日常使用的很多 HDD/SSD/U 盘等存储产品,都用了他家的主控,88SS1074 的出货量已超过 5000 万颗。

目前,Marvell 已将自己从存储控制器(HDD/SSD/RAID 等)、网络和连接解决方案开发商转变为具有更大潜力的公司。Marvell 现在寄希望于 AI、5G、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应用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致客户的信中,Marvell 描述新产品组合时甚至将处理的位置放在存储控制器之前。

Cavium 原名凯为网络,是一家美国无工厂半导体企业,创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荷西,生产以 ARM/MIPS 架构的 CPU/SoC,提供网络、影音与安全等功能,其处理器和开发板常用于路由器、网络交换器、网络附加储存等产品。

近年来,存储、无线等半导体市场竞争加剧,很多上游公司亏损严重,据Marvell财报显示,2017 年第四季度,其主营业务 GAAP 净亏损 7700 万美元,上季度是赢利 7745 万美元。

Marvell 作为一家半导体上游的知名公司,通过收购竞争对手 Cavium,未来对于公司打造更全面的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通过收购 Cavium 可以短时间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企业实力最大化,有助于 Marvell 在硬盘控制器与读取信道之外寻求多元化;目前,这两大业务占据 Marvell 整体营收的最大部份。

Coughlin Associates 资深储存分析师 Tom Coughlin 表示,硬盘市场的利润与成长存在「长尾效应」,并集中于高容量的数据中心硬盘市场。

合并主要是应对电脑行业日益萎缩的电脑硬盘和存储芯片市场。他说:「虽然硬盘的单位数量下降,但总容量仍然持续上升。虽然多年来人们声称磁带储存已死,但它其实仍然存在,如今硬盘很可能开始走向类似的处境。」

Marvell 最近才完成长达 18 个月的重组,裁员近 40%,其中包括前执行长 Sehat Sutardja 和总裁 Weili Dai。两位公司创办人在去年因营收与获利 (2015 年分别约为 36 亿美元与 4.35 亿美元) 大幅下滑至 26 亿美元且亏损达 8.11 亿美元而展开会计审查后下台。

七、NO.4 日本半导体史上最大并购-瑞萨并购 IDT

2018 年 9 月,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发布声明称,将以约 67 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 IDT,以提升其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方面的竞争力,预计此交易将在 2019 年上半年完成。

通过这笔收购瑞萨将获得 IDT 在无线网络和数据存储用芯片方面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至关重要。瑞萨电子于 2010 年由日本电气 (NEC) 芯片部门和瑞萨科技合并成立。

而瑞萨科技则是由日立芯片部门与三菱电机合并组成。IHS Markit 数据显示,2017 年瑞萨电子营收为 35.3 亿美元,仅次于汽车半导体市场排名第一的 NXP 的 44.2 亿美元。

IDT 是一家成立于 1980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市规模约 1700 人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在通讯用芯片的设计/研发上拥有很高的技术力,2017 年度营收为 8.43 亿美元。

此次收购将为瑞萨电子嵌入式系统提供丰富的模拟混合信号产品,包括射频、先进定时、存储接口及电源管理、光互联、无线电源及智能感应。

这些产品线与瑞萨电子先进的 MCU、SoC 以及电源管理 IC 结合,使瑞萨电子能够提供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支持高性能数据处理日益增长的需求。丰富的解决方案供给涵盖了外部传感器、模拟前端、处理器和接口,将为用户提供最优化的系统。

八、NO.3 巨头扩张-微芯并购美高森美

2018 年 3 月,美国芯片制造商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同意以大约 83.5 亿美元的总价现金收购美国最大的军用和航天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美高森美(Microsemi)。

作为一家芯片巨头,此前微芯科技曾以 36 亿美元收购同行 Atmel,这次收购同行美高森美,一方面让自己减少一个劲敌,另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实力。

Microsemi 成立于 1960 年,是美国军事及航空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商业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在国防、通信和航空航天领域,甚至包括太空等极端环境,其在军事和航空应用芯片,以及数据中心和工业市场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成立于 1989 年,美国上市公司。微芯是全球领先的单片机和模拟半导体供应商,为全球数以千计的消费类产品提供低风险的产品开发、更低的系统总成本和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

据了解,这笔交易将大大扩展 Microchip 在多个终端市场的市占,包括通信、航空和国防等市场。这些市场领域占 Microsemi 销售额的 60%左右。

Microchip 表示,此次收购将使其服务的市场规模从 180 亿美元扩大至 500 亿美元以上。

九、NO.2资本组局趁火打劫-贝恩并购东芝芯片存储业务

2018 年 6 月 1 日,贝恩资本正式宣布,已完成对东芝存储器部门(TMC)的收购,交易额约为 180 亿美元,之后该部门将成为一家独立的日本公司。

东芝子公司东芝存储是全世界仅次于韩国三星的 NAND 芯片生产厂商。2017 年 9 月,在经过一番紧密的谈判后,东芝宣布同意将其芯片业务出售给贝恩资本牵头的日美韩财团,交易金额约 180 亿美元。东芝做出此次出售半导体芯片业务的原因是其在核电业务上的投资失利,而无法按期偿还融资款。

贝恩资本是美国一家私人股权投资机构,为此次「趁火打劫」东芝半导体存储芯片业务,它拉来了众多产业资本,例如戴尔、希捷、金士顿、苹果、海力士以及日本的财团保谷 Hoya 等。

这其中最应该注意的是韩国的 SK 海力士半导体公司,这家半导体公司在 NAND 芯片业务上世界排名第五。

作为财团的重要成员,尤其是与东芝 NAND 芯片业务具有相同业务的成员,必然会参与到东芝 NAND 芯片业务的具体重组中,从而使得世界 NAND 芯片业务更加集中,形成高度垄断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这将在一定程度抑制发展中的中国存储厂商。近两三年以来,世界存储芯片市场供不应求,以韩国半导体企业为主体的半导体公司迅速崛起。

韩国三星就是因为存储业务的繁荣而于 2017 年超越英特尔成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公司。

如果在存储芯片业务上排名第二的东芝 NAND 芯片业务再进入韩国公司的旗下,行业垄断将急剧增加。而中国正在建设的存储芯片公司。

例如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合肥睿力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压制和抑制,从而使中国半导体存储芯片业务严重受到行业垄断的影响。

十、NO.1 一发不可手势-博通并购 CA

2017 年,博通可谓是彻底火了一把,通过对高通的「恶意收购」让大家持续关注;2018 年,博通与 CA 达成协议,以 189 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 CA。

目前,这项交易已经获得美国反垄断部门批准,还需要获得欧洲和日本的反垄断机构的批准,预计在 2018 年第四季度完成。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特拉华州的博通是一家领先的数字和模拟半导体连接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和全球供应商。该公司广泛的产品组合服务于四个主要终端市场:有线基础设施、无线通信、企业存储和工业等。

配合博通的有线基础设施产品、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存储和工业产品,此次收购专门开发基于云端的和传统的企业软件的 CA,一方面帮助博通实现业务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升博通的云计算,使得博通成为云计算和其他关键服务提供商的首选。

博通在收购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厂商,CA 公司与博通既是竞争对手,也算是合作伙伴,在企业管理软件方面,CA 公司的产品很有竞争力。

博通作为一个芯片厂商,本次收购 CA,扩大了自己的产品线,硬件到软件通吃,也显示了自己的野心;但是在庞大的业务布局面前,除了新公司的盈利水平待考证之外,管理者之间的磨合也将是一大难题。

尽管并购 CA 并不能带来业绩上的显著增长,但却可以使博通业务多元化,扩充软件业务,并带来稳固的现金流。去年,CA 营收达 42 亿美元,经营现金流达到 12 亿美元。

此次收购是博通的战略胜利,在收购竞争对手高通公司失败后,博通进一步推进了收购「关键技术业务」的使命。

结语

尽管 2018 年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并购规模在锁紧,但在中国和日本均产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半导体并购事件,亚洲的半导体产业正在崛起,一度被美国称霸的半导体舞台出现了更多中国公司身影。

其中,北方华创不惜以超过 200% 的增值率收购连亏两年的美国 Akrion,很好地说明了中国半导体在技术和产业资源方面需要更多的整合布局。

此外,由于海外上市的半导体企业普遍估值较低,市盈率在 10-15 倍。即使不考虑产业整合带来的回报,仅仅是推动海外上市的半导体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也有较高的预期回报。

具体在存储、光通信等细分市场,产业并购则增添了更多变量与寡头趋势——中小型的创业公司很难形成对欧美巨头的威胁,到最后难改被巨头收购的命运。

而从 AI 领域来看,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也一直在上演,行业内的并购案逐年增多。据 CB Insights 的数据显示,2010 年至今,Alphabet 在 AI 领域进行了多达 14 笔收购,苹果进行了 13 笔收购,Facebook 完成了 6 笔收购,英特尔、亚马逊、英特尔、微软各完成了 5 笔收购。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半导体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限制,尤其是在通用芯片和高精度半导体技术上。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 年半导体行业进口额高达 2587 亿美元,产生贸易逆差达 1925 亿美元,预计 2018 年进口额将接近三千亿美元,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和突破迫在眉睫。

芯片产业涉及最核心的架构、工艺、系统等技术,国产化过程并非一日之功,全球芯片几乎大多数都是基于英特尔、AMD、ARM 等架构,想在这个行业上有所突破,中国芯片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6氪企服点评

AI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AI人工智能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