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三文娱”(ID:hi3wyu),36氪经授权转载。
许多漫画内容制作团队,最近很“恐慌”。“冬天”来了吗?
这个疑问的出现,有三个行业背景。一是漫画作者频频借助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声,向平台讨薪;二是资本在漫画行业的投资趋于冷静;三,即将实施的社保政策,给以"人力工厂”为优势的漫画制作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
“至少从收入来讲,漫画公司赚的都是平台的稿费,收入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乐游资本索垚琪并不赞同“冬天”一说。而他也提到了对漫画平台的看法,“从我这个角度来看:不断地有新的资方或产业方加入漫画这条赛道,平台依然很活跃。”
在他看来,“漫画过冬”是一个伪命题,最重要的原因是——2016-2017年出现了许多漫画公司,拿到了投资,而在这一阶段,市场开始冷静,资本也是。真正还在行业活跃的,就是专注于内容领域的资方。
原力创投投资总监王佳上也持同样的看法。“不仅仅限于动漫行业,而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个市场弥漫着悲观和颓废的氛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大部分动漫初创公司盈利困难,让大家对整体行业会更谨慎。但并不代表说这个行业就不值得关注了,只是说需要时间去打通上下游,完善动漫的产业链条,验证更多的盈利模式”,王佳上讲道。
王佳上说,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也提前为我们投资的企业做了风险提示。而相对来说很重要的是:公司的业务是否健康、是否能够自负盈亏。如果一个公司能够自负盈亏,保持业务的健康发展,抗风险能力就会提高很多,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不能盈利的、也没有充裕资金过冬的,才是最危险的。
她也强调,有机会成长为行业头部,拥有自己的盈利模式的动漫公司,在这样的寒冬里,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热潮消逝后的现在,反而应该沉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团队构成、运营方式,调整运营策略。”索垚琪说道。
对一个投资人来说,项目最重要的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索垚琪表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漫画行业有人以量产为主赚稿费;有人以做付费漫画为主挣付费;有人把这两种当成辅助来做IP项目内容,做后端衍生变现。比如,像动漫堂跟腾讯合作,推《一人之下》这款游戏;使徒子做影视授权且和B站一起做一些手游;鲜漫和凯撒合作,做版权衍生项目......
对于投资者而言,第三种团队才是这个行业里的优质团队,因为就漫画来说,它是一个极依赖于人力成本的行业,如果不能实现IP的衍生变现,那就只是一个人力工厂,这种公司是没有投资价值的”。
索垚琪是在2013年进入投行的。“就我了解到的很多团队、公司其实在这一年里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如果说影响,我觉得这次税改导致很多以人力为核心的漫画公司可能会受到冲击,对于他们来说,必须要控制成本,提前考虑好应对策略。”
而内容团队是否有打造优质内容的能力?其中就包括:是不是有产能、有没有打造过爆品、能不能做版权的衍生合作,让作品跳出漫画的领域......这些都是考验一个项目方的指标。
从2017年中开始,漫画行业开始有了一个现象。 做流量漫的漫画团队,开始转向做付费漫。当然,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少不了平台。
2017 年,腾讯动漫官方公布,回馈创作者的总收益为 1.4 亿元,其中付费阅读的分成金额达 8000 万元,实现 166% 增长。如果按照 4:6 或 3:7 的比例来计算,腾讯动漫付费阅读规模在1.2 亿元-1.87亿元。
此前,在三文娱对付费漫画的相关采访中,某漫画 CP 告诉三文娱,2017年腾讯动漫的漫画付费规模在1.5亿元,去年中国付费市场规模已在 10 亿元左右。1.5亿元这个数字,得到了多家漫画 CP 的认可,至于中国市场规模是否已到10亿元,各家观点不一。但他们都看好漫画付费市场,认为:2017 年,实现了倍数增长。
而另一方面,到了2018年漫画平台的付费榜(月票榜、圣殿榜),也出现固化,或者垄断的现象。依靠漫画付费,国内的优秀漫画制作公司开始脱颖而出。这些公司/作者/工作室的产品,长期稳定在榜单。比如,有鹿文化、极光动漫、神居动漫……还有许辰等漫画家。
这些产品,也更容易“出线”,成为IP被改编为其他产品类型。同时,这类产品对应的内容开发方,也是资本青睐的。
在统计某漫画平台,8月19日新作榜Top10作品对应的公司融资情况也发现。从工商信息变更情况看,10家公司里就有5家在今年进行了新一轮的变更。
但即使是这样的企业,也在探寻如何从流程管理和技术方面,提高单人产出。
动漫用户不断增长的内容产量需求,与落后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一直都存在。以往的解决办法有三个:降低作品质量提高更新速度;有限技术或模式革新;建设人力工厂堆高产能。
社保划归税务局统一征收的消息传开后,有人计算了不同员工数量公司的增加开支。
“以一家50人的公司,平均工资6000元、10000万、15000元分别计算,每年社保需分别多支出43万、113万、200万;以此类推,100人的公司分别需多支出86万、226万、400万,500人的公司需多支出430万、565万、2000万。”
而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这些城市里,有不少以量产为主赚稿费的漫画公司。他们在优化内部团队构成,在尝试以签约的模式保证更新,也在寻找技术上的突破提高公司单个员工的产出效率。
大约半个月前,某漫画公司CEO在三文娱成都办公室拜访时建议说,“漫画公司裁员这个事,你们真可以写写。”他认为,社保的对公司成本支出加大带来的影响只是一个开始,漫画付费要能超过这个行业的内容产出成本,或者换句话说,漫画CP能靠付费漫画的收入养活自己,这个行业才真正发展起来了。
这是现在吗?
网文平台小说漫画化的业务,会找一些CP合作,给的价格在250元/格。但他也强调,现在稍微大点的平台都会找稳定的大公司合作。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新的工作室经验少,单张的质量可以做到不错的品质,但是整个体系的运作和故事设定会出现问题。
也有能接到网文平台小说漫画化业务的工作室,单格漫画的价格远低于100元。按照100元/格来计算,一条的价格在3000元以上。目前,这类公司是赚钱的,但如果完全按照员工工资基数合规缴纳社保,保守估计公司运营成本将提升30%~40%的前提下,难了。
从稿费角度看,1500元/条是一个低值。有些优质、完成度高的作品单格的价格达到了200元。相较于小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内容成本。现在不少网文平台和签约作者的合作,如果以保底方式签约,1000字的稿酬,是6元。
而做原创漫画,依靠漫画付费做营收的漫画公司,虽然有不少公司在去年达到营收平衡,但这不少是建立在和平台的合作上。而已知的头部漫画平台去年的付费阅读规模在1.5亿元,也有漫画平台去年的用户充值金额4000万元左右。
平台在亏损。 在这个几乎被行业公认的观点下,是平台在推动漫画cp往前走。所以在文章开头,会有“至少从收入来讲,漫画公司赚的都是平台的稿费,收入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的结论。
可喜的是,漫画公司自身也在探寻“自造血”的方法。 比如,在成都,三文娱有看到有原创作品的漫画公司在和小游戏公司合作,在和分销渠道合作,甚至有原创作品累积超过100部的,从去年就开始在搭建微信分销渠道。
而行业里,也开始有具有突破性的智能图像处理引擎,打造了工业级别的人工智能辅助动漫创作平台。
比如,喵图科技开发的动漫内容生产引擎——Mioto Studio。该产品的动漫智能上色、图像优化、背景快速生成等功能已部分应用于一线生产环节,平均节省动漫制作人力成本30%,时间成本50%。国内的上市公司,也在开始研发提高产出和优化协同的引擎。
“如果商业化,怎么赚钱,是今年大家都在讨论的。”某漫画公司负责人告诉三文娱,这种思考,代表着行业向理性的方向发展了。
但从目前来看,漫画要获得更多的收益,还要依靠——改编。
之前,三文娱在对这一问题进行采访时,有漫画团队创始人就认为,付费阅读固然是周期短的变现手段,但漫画创作不能被过分市场化的受众口味带偏了节奏。
“漫画受众相对而言比较低龄,他们还是更愿意接受轻阅读内容,看个一时的爽感,但要能做到影视化改编,是需要重度内容积累的。有不少漫画看着很燃很爽,为什么改成真人影视剧之后观众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是因为真人影视剧比漫画的深度还是要高出不少,漫画上还过得去的情节拿到三次元还是不够深甚至幼稚,所以显得中二和违和”。
随着行业的发展,漫画改编影视,开始摸索出了一条路。比如,国产漫画改编电影《快把我哥带走》票房破2亿用了6天,累计票房3.37亿元,也给漫画改编真人电影,指了一个方向。
两周前,三文娱在采访一个漫画公司的CEO,他们也有3部漫画在和影视合作进行改编。当问及,挑选作品,主要是看作品的以人气还是付费时。他只数了两个字——故事。
所以,当资本对一个市场趋于冷静的时候,这代表的,既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