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几年前相比,自动贩卖机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地铁站、写字楼、购物广场、机场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在深圳广州等地的部分写字楼,可以看到排成排的自动贩卖机,里面买着食物、点心或许还有手机充电线,午饭时刻一到,人群蜂拥而至,有一半以上利用售货机的消费者都不掏钱包而是用移动支付。为中国供应自动售货机的日本富士电机集团自2012年起,订单猛增。
这一情况,让日本这个自动贩卖机大国都刮目相看。据日媒报道,中国自动售货机正以强劲的势头加速普及,随着利用纸币导致的故障以及被盗等普及方面存在的障碍不断被扫清,2020年自动售货机在中国的供货量有望超过日本。
其实日本媒体还真是谦虚了,即使在供货数量上超越日本,但无论是普及率、使用率还是在功能服务上,与日本这个名副其实的自动贩卖机大国相差甚远。据富士电机推算,中国饮料和食品的自动售货机投入使用的台数在2015年为18万台。尽管在2020年能翻7倍达到138万台,但目前日本销售饮料等的自动售货机就有250万台之多,年均新供货量约30万台。
论自动贩卖机的历史,日本贩卖机是从二战后开始兴起的。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贩卖机让城市市民,无论何时都能在街边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获得了消费者们的亲睐。而饮料生产商,助推了贩卖机的发展。很多饮料商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向外推广自动贩卖机,并主动承担贩卖机的成本费用、电费、维修费,没有资金的压力,很多日本零售商愿意为自动贩卖机开辟一个小天地。似乎在日本,人们每天除了会利用到电车之外,使用频率最高、覆盖率最广的,就是自动贩卖机了 。放置自动售货机的地方也从原有的购物中心、地铁扩展到大马路上随处可见,根据公开数据,东京市中心自动贩卖机的密度达到了每30人拥有一台。
中国的自动贩卖机大概是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比起日本晚了40年。彼时,自动售货机仅支持低温饮料的售卖,之后一直处于摸索期。到2013年,自动售货机引入了移动支付的动能,呈现了爆发式发展。但发展状况十分的不均衡,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一些大城市,自动贩卖机的普及率更高一些。其他二三四线城市市场还有待挖掘。从布点上来看,国内自动售货机超过50%的机器在工厂,学校占了 28% 左右,剩下的才是地铁、写字楼、马路。国内规模最大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友宝”的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但考虑到折旧损耗,他们还是愿意将贩卖机放在工厂、地铁站、飞机场等相对封闭、人流量也大的地方。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对自动售货机的可靠性、易操作性仍有疑虑,在中国它更像是年轻人的专用品。
在产品类别上,日本与中国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在中国,我们把自动贩卖机的更多的定义为卖一些食品、饮料的机器。而日本的自动贩卖机就像是大雄的哆啦A梦,可以解决一切需求。报纸、杂志、雨伞、鲜花,避孕套、水果、内衣、手信、耳机、充电器、制作贩卖名片等多达 6000 多种商品,种类之多让人咋舌。自动贩卖机就像是微型的便利店,对于人力成本高昂的日本来说,大力发展贩卖机是非常合算的买卖。
在服务功能上,中国还停留在卖货,而日本的售卖机承担起了提供商品、提供服务的任务。2011年,日本朝阳饮料公司推出一种既能提供饮料,还能在其50米范围内提供Wi-Fi信号的自动贩售机;由于日本自然灾害比较多,当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自动贩售机可以替代人力一直处于服务状态,而且专门的救灾机器,不仅在屏幕上提供灾害情况和避难信息,还可以让市民无需投币即可取出商品。
虽然无论是从普及率、历史还是商品种类、服务功能,中国的自动贩卖机远远达不到日本这样的贩卖机大国的水平。但新的技术与支付方式确实在不断推动着中国的自动贩卖机行业向前进。如何引爆这个行业,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还需要思考。
自动贩卖机行业主要由终端制造商、运营商、上游供应商组成。日本的很多自动贩卖机实际是由上游供应商打理比如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而在中国,除了像农夫山泉、可口可乐这样的上游供应商外,大多数想要分国内自动售货机这杯羹的企业都是从终端制造商购买现成的自动售货机设备,自己来做运营商。
比如我们前文提到,日本富士电机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终端制造商。对于企业来说,这些终端制造商掌握着他们的命运,毕竟售货机的型号、便利程度决定了能不能让消费者持续使用,机器的费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本。
国内一家致力于智能售货机的研发、系统集成以及运营服务的年轻初创公司乐捷二十四的负责人李冠群向36氪介绍,自动售货机的重资产属性,中小型及个人运营商无法实现机器的技术改造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所以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自动售货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市场的发展。
国内厂商的自动售货机质量一般,会出现吞币等情况。国外厂商的自动售货机的设计可能不太适合国内千奇百怪的瓶子设计,比如芬达的瓶身凹凸不平,如果卡住了或放不进去,那就尴尬了。在购买机器这方面,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一台机器买来之后至少3年才能盈利,这个行业很怪,做几十台一百台很赚钱,做到五百台以上就不赚钱了。中国售货机市场的首个开拓者南开戈德就是死于规模。
包括友宝与乐捷二十四在内的一些创业公司们已经意识到单单做运营商,在这个行业的话语权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盈利被上下游企业削减了不少。开发智能软件、委托制造商制造出他们品牌专属的自动贩卖机是这些企业的新模式。友宝开始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动贩卖机,并嵌入他们的智能软件,他们做出的带显示屏的售货机,为他们带来了超过两亿元的额外广告收入。不仅可以将自给自足,同时也可以将贩卖机卖出去。
乐捷二十四则是依托自主研发的乐捷SV智能管理系统,定制自己品牌的智能自动贩卖机,实现零售终端运行状态、销售、库存的实时监控,做到了精确化管理,减少了人工工作量,通过后台即可得知机器是否存在缺货、缺币等异常情况。机器也可以获取销售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习惯。
同时乐捷也正在研发基于AI技术的新一代互动式终端,将人脸识别、人机互动引入终端,让机器活起来。李冠群认为,面对中国不断上涨的地价和人力成本,如何更好的借助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以优化运营、节省物流和人力成本、利用自己品牌的自动贩卖机开发增值业务,将成为想要在自动售货机行业大展拳脚企业的重中之重。
凯度零售咨询发现,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消费者对自动售货机需求将迎来爆发,目前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突破8千美元大关,离1万美元并不遥远了。对于做自动贩卖机的企业来说开发先进的技术,并创造出品牌专属自动售货机是个新方向,毕竟加在供应商中间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儿,而且还可以利用自己品牌的自动售货机来做些增值业务。除了在商业模式上可以改进外,在品类方面也可以学习日本,拓宽品类,不仅限于食品饮料。
自动售货机在未来绝对是比好生意,但千万别玩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