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鸵鸟区块链(ID:MyTuoniao),作者: Sharon,36氪经授权发布。
区块链从出现到爆发,自始至终都是失控的。它们不受控制的讨论去中心化,拥有所谓不受控制的「韭菜」,投身其中的创业者更是让普通人觉得疯狂。
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区块链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很多人希望它生,很多人希望它死。
而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区块链分论坛现场,参与者有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参事盛松成、人大副校长吴晓求、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迅雷集团CEO陈磊、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Visa副董事长艾睿琪等。
与会者们在讨论的观点中指出,区块链应用场景不止金融,但要走向规模化,还尚需些时日。
事实上,对于数字货币全世界的研究,中国的研究是走在前面的。
我们都在期待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但区块链现在规模不大,速度不快,就无法进行实时传输,更不足以支撑大多数支付场景。Visa 副董事长艾睿琪透露,Visa正在探索区块链在B2B场景应用,原因是,“区块链的容量和速度不支持零售运行,因为零售客户非常复杂、非常分散。”
这也就意味着,区块链并不是不能规模化应用,只是还需不断提升区块链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与此同时,关于标准化制度、监管制度建设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鸵鸟区块链了解到,目前很多市场参与者正在通过Skype等消息应用完成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购买、销售以及借贷。因为在这种多方参与、高复杂性的金融交易场景中,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交易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还可以制订规则、协同处理、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所谓存在即合理,且技术无罪。区块链已经得到了大批用户的认可,现在我们做的,是关于应用。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冲在前线的,不光是民间力量。
早在2017年1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IBM(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资产委托、资产托管、审计、顾问等角色间的信息共享,据鸵鸟区块链了解,此系统缩短了三分之一的业务环节。
此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探路区块链技术。中国建设银行的“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项目,已经在雄安新区运用到了租赁住房平台中。
而在区块链相关领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8年的工作重心之一即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的建设。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标准,建立制度十分迫切,特别是建立权威的第三方认证系统,这有待于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也有待于区块链监管制度和人才培养的建设。”李礼辉表示。
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完善的制度,数字货币在线交易被黑客攻击或出现其他严重问题时,场外交易也会吸引到更多参与者进行比特币和法定货币之间的兑换。
以数字货币为重点的对冲基金Galois Capital创始人,周凯文(Kevin Zhou)曾经就透露过,“如果你想要做关于数字货币的大宗交易,完全可以通过场外交易,而不会对交易市值乃至整个数字货币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预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规模化应用是三年。这恰恰就是我们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更多领域的动力。
在眼下,发挥数字货币的正能量,服务实体经济,就是从业者们更需要做的事。因为只有区块链的从业者们能让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更好的为经济、实体经济服务,知道如何以最好的形式安全的发展区块链技术。
实际上,区块链的应用领域远不止金融行业。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博鳌区块链分论坛上提出“区块链可以将商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检验环节串在一起,建立一个质量链,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形成质量网,建立一个平台,让老百姓用APP一扫,就可以对产品进行追溯以检验真伪。”
在他看来,区块链的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解决产品溯源和物流发展等问题;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
一般来讲,一款产品从诞生到用户手里,中间有三个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有检验检测。(从生产出厂到流通过程中可以造假,生产环节可以造假。)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那么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多少作用就至关重要。如果能用区块链的技术把三者串在一起,用区块链技术来追溯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产品溯源的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原材料从进厂到生产过程都不可篡改。我们在买奶粉的时候或许就能放心很多了。
要知道,物流公司之间想做到信息共享是非常复杂的,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信息角度。但若是在区块链技术下,他们就可以实时分享关键的物流追踪信息,将物流行业变得高效。
鸵鸟区块链了解到,目前浪潮集团已经和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合作,建立了质链网。
而除了物流领域外,制造业也同样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全球的制造行业中,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他们不仅供应商很多,还分布在不同的国家。
所以,筹划一个区块链电子合同管理体系,以检验合作伙伴的资质、提高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而其它企业对区块链应用的兴趣,也是源于这有益于改进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今年3月,中超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已经在杭州推出了中钞络谱区块链登记的开放平台。
据透露它可以为合作方提供数据的可信证明,提供可查询、可验证的权属登记服务。而且在推出这个系统的时候,已经有15家机构,其中还包括司法机构、金融机构。
如果说民营企业可以用实体经济绑概念,那么去年11月国家电网的一纸专利申请或许能打破这个的想法。
去年11月,国家电网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项名为“关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管控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申请。4月3日,这项申请正式对外公布。
据申请文件显示,该项发明涉及一种能源互联网系统,目的是解决如何克服能源互联网中心化机构管理方案中运行成本高、安全性差以及用户隐私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提出构建一个可以通过散列函数传递新生成的数据,并将结果存储在防篡改的区块链中的分布式系统。专利描述的概念与原始区块链的基本机制较为类似。
据申请文件介绍, 大量产消者接入能源互联网将会产生电力等能源的双边交易。
而除了国家电网,中化集团下属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也成功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一船从中国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业务,并为全球第一单有政府部门参与的能源贸易区块链应用项目。
区块链无疑是新的。但从业者的种种努力都意味着,新技术的存在是不可逆的,无论是民间力量的奔波劳碌,还是国企力量的创新尝试,所有人的每一步都在帮助区块链这项新技术落的更稳。博鳌论坛就是证明。
那么从金融领域到结合现实场景,区块链距真正的规模化落地到底还差了点什么?
德勤区块链中国发起人秦谊在博鳌分论坛的会上表示,区块链在未来发展的三个主要难题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现有的商业监管。迅雷集团CEO陈磊也表示,“技术迟早都会解决,法律法规才是核心的问题。”
这话看似大胆,但却不无逻辑。
按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遵循的三原则:
1、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
2、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进程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3、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使得我们金融的监管能力要与开放的程度相匹配。
也就是说,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同时,要防范金融风险。
所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就一定坚持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它必须要达到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交易对标准;另外一个,就是它必须满足规模化、高频次的要求。
因为金融交易是多方参与的、频度很高的交易。区块链若是想在多参与方、高复杂性的金融交易的场景中,实现众多的交易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交易,就必须规模化。
尽可能的去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所有应用场景,制定规则、协同治理、规避校验、避免重复、精简流程、共享信息……这也是为什么陈磊会说,区块链一定要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因为一个新技术应用要完善,就需要不断的被试错,然后优胜劣汰。
如今,Fabric有一个分布式账本的最新版本,它一般状态下每秒的处理交易的能力大概在300笔以上,理想状态可以达到1000笔以上,这已经表明了技术上的一些进步。
而微众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建立的联合贷款的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所有的参与银行之间信息的实时沟通,也能够给监管机构留下穿透式监管的通道。
此外,可信数据的登记一站式平台既可以用于金融,也可以用于非金融。
蚂蚁区块链有个可信数据存证的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一年多了,其中有38家的公益机构,还有355个的公益项目;腾讯正在研发可信区块链,想致力于打造经济时代的信任基石。
博鳌区块链分论坛会已经证明了,技术在金融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前景是存在的。况且既然比特币是“资产”,那么监管就是必要的。
就像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说的,我们还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可靠性、安全性,外部的权威认证、标准化制度、监管制度的建设等等问题。这有待于底层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有待于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制度的建设,有待于我们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但他对区块链未来的应用,包括在金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