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ID:buuuxiangji),作者:发财金刚,36氪经授权发布。
打开招聘网站,是进入成人世界的第一道关卡。一般人的选择是广撒网,但只有找对了路子,你才能平等感受当代社会的多元化。
在不限量的信息瀑布里细心摸索,总能发现一些关键的隐藏要素。
平衡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已经是个永恒的议题,而这种仅从名字上就带有神秘色彩的职位,早就被人用来充当两者之间润滑剂。
当你在餐厅里免费吃顿饭,吃完还赚200块钱,那时你真的能感觉到自己是上 帝了。
在百度百科的介绍中,“神秘顾客”的定义简单明了:“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规定或指定的时间里扮演成顾客,对事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逐一进行评估或评定,用以发现和解决服务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一家公司自己掏钱给你去消费,最后还要认真听你挑的毛病。
这是一种常规提升服务质量的手段,业内叫也叫“飞检”,属于调研公司的正常业务
不同于传统走过场的检查方式,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有效,职位公开招聘,还需要签保密协议。
“公司要的只是真实数据,你需要根据雇佣方提供的详细需求扮演特定角色,结束之后提交报告。任务要点每一条都要严格执行,每个问题你都必须问到,并且有答案,不然就会判定任务失败。”
这种玩法类似于从NPC那领任务,操作流程跟微服私访差不多,完成任务即可领取奖励,据说有的奢侈品公司报酬可以达到报销两千元的店内消费。
全程录音是这一行的基本操作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朝逝夕颜
以神秘顾客的身份去消费,你再也不用担心服务不好,甚至还会有些期待。
“男朋友和我一起去做暗访的时候感觉很爽,有史密斯夫妇的感觉。”
在这些公司心中,总被别人抱怨挑剔的人是最佳人选,很多时候他们似乎就是让你去挑刺儿的。
你所给出的答案会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职业生涯,当他们发现你是神秘顾客的时候,服务标准很可能瞬间提升到五星级酒店水平。
“如果你的评估结果是该店不达标,那么从店长到店员都会受到惩罚,这导致大部分店铺对神秘顾客闻风丧胆。”
既然叫神秘顾客,首先得神秘,一旦被识破,调查结果同样会被作废。
在这里你很可能看到微生物学博士和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太太讨论如何不被卖炸鸡的店员识破。
作为散落在民间的詹姆斯邦德,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地下。
一位匿名网友表示,暗访绝对是个技术活,需要有过硬的演技和临场反应能力,你必须能伪装成任何身份,干几年之后即可进入影帝范畴。
他扮演过的人物包括但不限于流氓、富二代、白痴、学生以及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为此还想办法借了一套工作服。
受访的员工们会提前收到将有神秘顾客到访的消息,但不会知道具体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那段时间里他们怀疑每个可以怀疑的客户,想要完成工作必须斗智斗勇。
他曾为了不被某乡镇地区银行的工作人员识破,专门叼着烟赤裸上身去存钱来迷惑对方。
“之前做一家超跑经销商的神秘顾客,认真研读了任务要求,一到地方我就开始进入角色,自己都快相信自己就是很有钱又有礼貌的青年才俊了。之后我报告写的很好,还得到了评测公司的表扬,多拿了100块钱。”
只有深入这一行的人才知道,想要做好就必须入戏,这也是对被暗访的对象负责。
但对于受访当事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噩梦。
比如神秘顾客来的时候你恰好在摸鱼,那么他演的越好,就越代表你要倒霉了。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黑眼圈
有位曾经被暗访的朋友告诉我,不是每一个神秘顾客都照章办事,这种行为本身是对企业服务的一种监督,而不是让人去对所有事情甚至服务对象挑三拣四。
当然,任何一个因此被扣工资的人应该都会这么想。
神秘顾客与受访员工形成了一种侦察与反侦察的关系,反转了消费者的身份,有的地方因此还会培训员工如何识别对方,又构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两者之间很有谍战片的意味
有时神秘顾客的身份被识破后,为了让你打高点分,店长可能会给你塞个红包。
但如果遇到不那么友好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神秘顾客源于美国的银行与零售行业,最早是为了防止员工偷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组建了世界性的行业协会MSPA。
2004年全球有810万家店参与了协会的调查,到今天它已经变成很多公司的品质管理流程之一。
至此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种语境里合法转入地下工作。
这种职业最初进入中国时只存在于跨国公司里,如今你很容易就能在网上找到这类工作的招募信息。
但任务的难度根据公司要求各不相同,餐厅的相对简单,有些任务光是要了解的资料就有几十页厚,能完成的人可以直接参加《最强大脑》。
图片来源:豆瓣
其中包含着大量不确定性,任务来了得靠抢,毕竟这种工作永远都是僧多粥少,而能不能抢到好店铺,也得看运气。
“大三实习,被派出差做BMW的神秘顾客,大约十五天的时间跑了十几个城市,进了十八家宝马4S店。”
“有一次报告写了大概六千字,还得在扣分点贴图,最后一共花了十二个小时才赚到不到300块钱。”
神秘顾客平台Bare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上的报酬截图
图片来源:美赚联盟
尤其是那些太急着领福利而没摸清楚门路的人,往往最终都给别人送了温暖。
有人说以挑剔的目光评价店铺本身就是消费者的权利,这种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反馈问题的通道。
但受访者往往认为这比摄像头的监视还要恐怖。
不作为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前提下,我们很难评判双方观点,不过这种心理博弈仍然被挖掘出了新的功能性。
有次一个朋友申请到了一家4S店的名额,才刚进店就被销售顾问发现了他衬衣口袋里的录音笔,于是此销售顾问服务异常周到,表格报告接近完美,这位朋友也享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
自此之后,他身边朋友在买东西时,都会不小心露出半截录音笔。
知乎,微博,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