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在医疗行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有调查显示,70%的临床诊断需要借助专业医学影像,影像检查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20%左右,仅次于药品。
同时,存在诸多瓶颈。首先,医学影像归档管理与通信传输系统(PACS)价格昂贵,每年运维及新增存储采购成本极高;其次,由于影像的数据量大,存储管理不善,导致在千兆、万兆局域网内传输调阅速度慢,系统故障率高。此外,科室间和医院间共享影像数据操作复杂,患者乃至临床医生都难以获取原始无损的影像数据……
有基于此,专注医学影像数据管理和协作的医众,构建了基于SaaS的云服务模式,为医院进行存储扩容、数据灾备、降低信息化成本和拓展增值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生跨科室、跨医院协作的效率,甚至让患者也能看到自己在医院所拍摄的原始无损的影像数据。
先说说最直观的两款产品:
为患者申请影像检查的医生,医众根据患者的检查申请单,会给医生分配通过医众的医生端APP查看该患者影像的权限。而后通过该APP实现随时调阅患者的影像、录入诊断报告、向医生好友发起会诊和求助、分享给微信好友等操作。
医生端APP截图
患者也可以通过关注医众掌上胶片微信公众号随时查看自己在医院拍摄的医学影像。为了方便患者向医生咨询关于影像的问题,医众还开发了一个“穿越功能”,影像检查都附带唯一识别的二维码,医生用移动端扫码,同时登陆PC端,就能在专业竖屏显示器查看患者的影像。不过,患者并不是关注了这个微信公众号就能接收自己的影像信息,同样需要医院为患者开通权限。
当然,医众通过给医院开放API接口,可以与医院自己的APP或微信服务号进行无缝集成,即患者通过使用医院自己的APP或微信服务号,也能享受医众掌上胶片的服务。
医众掌上胶片的微信公众号截图
医众创始人马国峰介绍,实现医生和患者这两款产品的操作虽然简单,实则要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创新。
医众会在医院配设其开发的网关服务器,患者在医院拍下医学影像后,通过医院的局域网会从设备工作站发送到网关服务器。此后,网关服务器要做3种处理:
1、脱密处理,即将影像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医院、设备参数等标识信息在本地即剥离出来。这样,当影像被分享后可以确保不包含患者隐私信息。为了进一步保护隐私,医生将患者影像分享给微信好友时需要选择过期时间,从30分钟到24小时不等。
2、编码加密和压缩。在脱密处理的基础上,编码加密会让图像也处于加密状态,防止数据泄露。
3、对影像进行无损压缩。单个CT检查数据量少则几十M,多则数百M甚至1个G以上。压缩后可提高传输效率,节约流量成本。
当网关服务器做完以上处理后,医学影像会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医生和患者就能通过各自的端口就能进行访问和调阅了。
“上传的时候,网关服务器和云端服务器之间要验证和通讯。因为影像具有体积大、碎片化、关联性强的特点,且要保证上传的时候,数据完整,不能丢失(医院网络环境有时候不稳定,容易丢包)。”马国峰表示,传统访问和操作影像对服务器和存储压力大,对带宽要求高,并发访问支持差。在公网环境下,以低成本满足众多医生和患者访问影像,需要颠覆整个影像存储和处理的架构,技术门槛非常高。
据了解,医众隶属于北京长远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某自然人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5年11月,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医佳医正式上线,这是一款医生专属的影像协同工具。2016年4月,医佳医正式更名为医众,给医院、医生、患者提供医学影像传输、存储、获取、调阅全流程SaaS服务。
医众已经和北京周边多个省份的省级三甲及地市级三甲共计16家医院达成了合作,它们每天使用医众上传的医学影像有4000例左右。虽然医众是一家北京的公司,但目前合作的医院都是京外的。不过,下一步也要拓展北京市场了。马国峰说,BD北京的周期会很长,规模越大的医院越严谨,对于新产品和新模式往往要经过一再验证,但大医院遇到的问题更多,对产品需求反而更迫切。
在团队上,马国峰曾就职于毕马威从事审计咨询工作,后于中国黄金集团及上市公司绵世股份从事项目投资;联合创始人衣晓军和赵武均曾就职于美国上市公司泰和诚医疗的远程医疗项目,衣晓军负责研发,赵武则负责医院站点和北京专家的运营管理工作。衣晓军也曾在医学影像公司海纳医信担任远程医疗及PACS/RIS系统的研发架构师,赵武还曾在好大夫在线负责过医生的运营推广。目前公司16人,以运营和技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