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笔者特意翻阅了一下历史记录,大约从2015年开始,“云计算”就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几乎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能看到云计算的字眼,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未来五年云计算的看点、工作重点,以及市场格局将如何演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和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十四五”规划和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描绘了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的新蓝图。其中,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底座,作为促进产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支撑,作为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石,云计算的发展更要快马加鞭,迈上更高的台阶。
云计算再遇发展机遇期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磨炼,云计算如今步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数字化就是背后最大的推动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数字化”是提及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这可以看作是对云计算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云计算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而且是必须答好的一道题。经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礼,云计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再次验证,它对于企业的数字化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与企业的上云率将超过60%,全栈自主可控计算平台将成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主流IT基础设施。
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这也是云计算遇到的重大转折,如何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助力政府与传统企业实现云化,进而实现智能化、智慧化,这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和机遇。
云计算黄金十年有更多挑战
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相生相伴的。中国信通院指出,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无论是厂商还是企业用户,应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数字基础架构及业务的跃升呢?
企业云化不应该跟风。在云计算诞生之初,由于不了解或者一些误导,导致有些企业用户在上云时会盲目跟风,一会追逐公有云,一会又追逐私有云。现在,随着对云计算的认识更加深入,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趋明朗,企业在选择上什么云,以及如何上云这些问题上变得更加理智、谨慎和注重价值回报,而不是刻意追求云计算的某种形式,只有符合实际业务需求,能够给客户带来真正价值的云才最适合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焦点汇聚在混合云上就是一种证明。
虽然从概念到落地,云计算的演进已经有二十多年,但从整个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来看,这仍是一个蓝海市场,无论是相对成熟的IaaS市场,还是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的PaaS和SaaS市场,都有巨大的创新和施展空间。因此,从云计算厂商的角度,合作与发展大于竞争,而整个市场格局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果某个玩家能够将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放大,就仍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云计算的赛道开始进一步细分。举例来说,同是IaaS厂商,有的倚重数据中心等重资产,有的侧重轻资产运营,把功夫放到软件上;再比如,都是从公有云起家的云服务商,现在有的仍坚守原有的公有云阵地,有的则转向了私有云或混合云。云计算是一个大的生态,每个厂商都应该从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出发,找准定位,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让用户获得最大的云收益。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五年,加快云操作系统的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的创新,同时提高云安全水平是重中之重。另外,混合云也是一个核心,围绕它培育行业解决方案,加强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形成规模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云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与更多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和创新将一个持续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云+5G+AI”是主航道,它是对云服务商技术创新和业务集成能力的一个考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边缘计算的兴起,以及由此引发的边云协同、云安全、与具体业务场景的适配等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更多行业、更多场景延伸,建议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通过统筹布局、新基建投资拉动、政策牵引等措施,持续培育新计算产业体系。以鲲鹏计算生态为例,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已建设了18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完成了超过2000家软件开发商的4000多个解决方案的开发与认证。新计算产业的发展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建议,持续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新计算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计算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中国的云计算还有更多可能性。
蓝海市场上八仙过海
相比互联网企业,政企客户在云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稳定可靠支撑其业务发展,同时兼顾敏态业务与稳态业务,又能够平滑扩展和升级的企业云。公有云、混合云还是专有云,其实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否满足政企用户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企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云计算产品提供商,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转型合作伙伴,在云化的道路上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
不同的行业、多样化的需求、丰富的应用场景,导致政企用户在选择云服务商时会更加全面地考量。那些既能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服务,又特长突出的云服务商往往是最受青睐的。
中国的公有云市场目前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规模和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但是竞争格局未定,变数仍在。
不可否认,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具有先发优势,表现为既有规模,又有特色。比如,阿里云、腾讯云在IDC公布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名列前茅,百度智能云重在AI,而金山云的特长在视频方面。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云服务商身上总有浓重的互联网DNA,无论是行事做派,还是服务的对象人群皆如此。现阶段,政企用户成了上云的主力军,互联网厂商如何增强自身服务政企客户的能力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电信运营商凭借自身在基础资源上的优势,成为公有云市场上重要的一极,尤其是中国电信在云计算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近期又有中国电信计划让天翼云独立运营的消息传出,可见对云服务的重视程度。在5G、边缘计算的浪潮下,电信运营商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云网融合的优势,在云计算方面独辟蹊径,但问题与互联网厂商类似,就是电信运营商如何才能找到更多企业级用户及其应用场景。未来,云服务拼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而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如何为客户解决应用和业务层面的难题。
以华为云为代表的企业级IT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对于互联网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在云化方面可能起步稍晚,但后劲儿十足。以华为云为例,2020年9月权威分析师机构Canalys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2020年Q2)》显示,华为云以15.5%份额位居第二,同比增速高达259.6%,增速最快。从全球来看,Gartner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华为云全球IaaS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达222.2%,全球增速最快。
在服务政企用户上云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华为云的基因和差异化优势得以充分展现。首先,从2007年宣布进军公有云市场以来,华为云在策略和定位上始终坚定,这对于需要在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上披荆斩棘、逆水行舟的参与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及创新,让华为云拥有业界最全面的云解决方案及相关能力,大家可以从2021年初华为云发布的“尽情犇跑,华为云技术牛图”中一探究竟(图解“华为云潮汕火锅”里的“牛里乾坤”)。再次,华为公司总是先行先试,总结自己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在自身上试验成功的产品、方案及技术能力输出,提供给千行百业的政企客户,让他们在云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这也是华为云更贴近政企客户并赢得其更大信任的重要原因。目前,华为云已经上线23类210+云服务,覆盖15个行业、210+解决方案。
最后,华为云是最与时俱进的一朵云。为什么这么说?为顺应混合云的发展趋势,2020年5月,华为云发布政企战略并推出华为云Stack系列产品,面向政企客户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目前,华为云Stack服务着超过4000家客户,覆盖政府及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金融、交通、制造、媒资、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当前,华为云正引领业界快步进入云原生2.0时代。在IDC发布的《PRC SDC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 2020H1》报告中,华为云容器软件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一。华为云公布了云原生2.0全景图并启动了“云原生2.0行动计划”,将重点打造“创原会”等云原生交流平台,持续对开源社区进行贡献,并通过云原生2.0产业峰会等多种方式全面实现技术赋能,致力于将每一个企业都打造成新云原生企业。依托其全栈能力,华为云在“云+AI+5G”的融合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其AI解决方案已应用于500+行业,有力地推动了智能制造、智能网联车、智慧城市等潜力巨大的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在边缘计算方面,华为云早布局、早投入,致力于打造开放的边缘计算生态。2019年,华为云捐献给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KubeEdge项目是业界首个面向边缘计算场景、专为边云协同设计的云原生边缘计算框架。华为云原生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可满足客户对边缘计算资源的远程管控、数据处理、分析决策、智能化的诉求,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边缘和云协同的一体化服务,目前已在园区、物流、交通、能源、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以擎天架构为底层核心支撑,由公有云、华为云Stack和华为云边缘构成的全栈技术创新的云基础设施,为政企上云铺就了安全、高效、可靠的路径。
云计算是刚性需求
IDC预测,全球ICT市场有望摆脱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重新恢复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ICT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7000亿美元左右;5G与边缘计算的快速兴起将有力地推动云服务的采纳;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以及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都将有至少翻倍的增长。
中国政企用户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渴望,以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性有目共睹。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云计算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云服务商应该更加细致地了解中国政企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加强在自主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保证政企客户能够又快又稳又安全地上云。
全球专利数据库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专利权中,华为稳居第一。痴“新”不改,大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华为云,构建了芯云协同、5G+云+AI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在云计算市场上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和发展。
一年前,UCloud成功上市,现在青云QingCloud也箭在弦上,接下来有可能是品高云。云计算仍是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一支。但是云计算的价值并不是炒作出来的,而是在服务政企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在“十四五”阶段,为了促进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首先就要夯实云计算这一基础。可以预见,云计算这一刚性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