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OTT(Over The Top)是指在互联网上面运营的服务,OTT的提供商不需要建立物理网络,而是依托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进行运营。我们熟悉的QQ、Skype、Google Voice等属于OTT服务。这些服务与运营商的业务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
本文是Rebtel CEO Andreas Bernström对运营商发展路线的看法。他认为运营商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选择什么路线以及选择跟谁一起走十分重要。
电信运营商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在OTT服务(Google Voice、Skype、Rebtel、QQ、微信等)的不小冲击之下,其语音和短信业务的利润都在持续下降—运营商必须探索可能的方案,寻找新的收入流。随着该行业变得日益复杂和拥挤,运营商必须有一个机构来牢牢把握住自己未来的商业模式。他们最终会沦为话单搬运工(管道商)还是与OTT服务为伍,将可能的新收入纳入怀中?
四股收入流
电信分析师Chetan Sharma说,电信行业曾经历过三波不同的收入浪潮。首先是语音,然后是短信,最后是数据。
第一波和第二波收入浪潮在几十年里制造了可观的利润,但现在,由于市场饱和以及消费者友好型的OTT替代方案的出现,这两者都严重下滑。尽管许多业界人士将第三波视为改朝换代的现金牛,也有人认为运营商必须眼光长远,关注第四波浪潮:OTT和增值服务(VAS)。
对“套餐”式数据捆绑变得习以为常之后,消费者自然会预期数据价格也会逐步下降而非提高。如果运营商猛然提价,可以想见消费者会群起倒戈至
Freedom Pop之类的服务,后者依靠的是Wi-Fi作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只有在没有Wi-Fi的地方才切换至移动网络。因此,尽管数据无疑仍是运营商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能够榨取的钱也就到此为止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块的收入不大可能可以补偿语音和短信的收入降幅。
随着人们用手机做几乎所有的事情—购物、支付、下载媒体,甚至查看自己的病历,第四波浪潮正在迅速形成。事实上所以这些服务都不是由运营商而是第三方提供的。由此引发运营商的恐慌可以理解。许多甚至恐惧到压制用户使用服务—或者甚至彻底屏蔽用户使用Skype(然后援引深藏于合同服务条款中的政策进行辩护)。
业界发现OTT的好处
2012年1月,英国的互联网语音提供商协会谴责了移动运营商沃达丰、T-Mobile以及Orange这种反消费者的做法,令欧盟委员会的Neelie Kroes呼吁要提高透明度。此后欧洲似乎慢慢有了改变。
今年9月,瑞典运营商
Telia不仅放弃了对客户使用VoIP服务的额外收费,甚至还为其引入了若干VoIP套餐。此举暗示了运营商应当如何拥抱改革性的技术变化,应该如何满足客户的渴求,而不是阻挠他们。
的确,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接受了这种观点,也开始了与OTT协作的进程。几周前,德国电信与在线音乐提供商
Spotify 合作,让用户可以在套餐中选择后者无限量的音乐服务—甚至居然还不相应扣减用户的数据流量。关键一点,这样的交易不仅增强了运营商为客户提供的内容,还马上把OTT服务从竞争威胁或寄生虫转化为重要的业务伙伴。
当然此类合作也并不是前所未闻,此前沃达丰和Three在英国就跟Skype有过合作,AT&T跟Twilio联合,Sprint则跟Google Voice结对。但此前多年许多此类的OTT合作或收购的问题是运营商往往是被动式的反应而非前瞻性的动作。一旦此类合作开展的更有效率则人人皆可收益:消费者有着更多的选择,运营商的可以提供更多的东西,而OTT服务则可以让自己的软件货币化。
最近几个月,运营商与其它行业的老牌企业也开始跨界合作潮。AT&T最近跟计算机巨头IBM一起合作提供云计算资源给财富1000企业。这是一笔利润可观的投资。
在欧洲,西班牙电信在公司内部设立另一个新的部门,专门负责分析用户跟踪定位的数据然后转手出售,挖掘其手头海量的消费者实时数据然后进行货币化。
决战时刻
OTT服务不是短暂的热潮—相反,它们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已经变成了电信行业第四波收入潮。运营商必须寻求与OTT服务的合作(或竞争),将那些努力货币化。如果做不到的话将会导致地盘尽失,最终沦为管道商。
为了维系自己的市场地位,运营商需要先行引领行业趋势,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来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他们还必须寻找机会与相关技术公司建立明智的合作关系。
运营商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他们需要选择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道路,还包括前行的伙伴。
Via:
gig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