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产业家”(ID:chanyejiawang),作者皮爷,36氪经授权转载。
175的身高,黑色眼镜框,一身蓝色西装外套搭配牛仔裤,张建锋出现在阿里云峰会现场。
张建锋,外号行癫,阿里云最早期的工程师之一。
十年前,阿里云最初搭建时,他是淘宝技术总架构师,参与最早期阿里云的建设,一度堵上全部身家;十年后,阿里云成云市场大鳄,他转身成为阿里云新任总裁,执掌帅印。
十年的时间,十年的汇聚,中国云计算,从无到有,沧海桑田,不过转瞬。
互联网的世界瞬息万变,先行者和追赶者的角色在某个时间节点或将发生调换也不尽然。先行者厉兵秣马,严阵以待;追赶者刀剑在侧,奋勇向前。
2018全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213.6亿,问鼎亚洲最大的的云服务公司,在全球市场同样位居前列。
腾讯公布了2018年财报,云计算依然逆势上扬,成最大看点,2018年收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00%,成为腾讯to B航向的最大抓手。
陆奇出走,百度折戟。尽管百度云在2018年只有33亿的营收,但对于接下来的2019年,李彦宏同样制定了百亿的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华为云、金山云、京东云,在广袤的云计算大地上,公共云、混合云、私有云相依相存,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拼尽全力进行云的布设,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交相辉映,筑造起中国云计算超级版图。
或是主动革新,或是被动突围,这是一场互联网浪潮中躲不掉的新革命。
裹挟着,奔涌着,人们进入了一个云的时代。
正如张建锋说的那样,“All in Cloud的时代已经到来。”
技术推动进步,早已被印证在时代的血液里。中国联通与阿里云成立公共云平台,永辉超市接入腾讯云打造零售新模式,斗鱼、花椒直播接入金山云,华为云不断升级自身业务,助力大客户完成“上云”……
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云”模式已完全起航。
2003年,亚马逊的首席技术官Werner Vogels在社交问答网站Quora上写道:“我们凭经验知道,采用一种传统的多数据中心模式来维护一套可靠的、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其在时间和人力方面的成本可能高达70%,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资本,才能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维持正常运行。初衷是,提供的服务可以把这个成本降低到30%或更少(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成本可以低得多)。”
这是对于“云”的首个认知。
3年后,亚马逊发布了第一代版本EC2,后者成为亚马逊云服务系统迄今为止强有力的基石。也正是这个举动,点燃了整个公有云市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微软Azure、阿里云、谷歌云、IBM纷纷揭竿而起,构建起了初步云版图。
根据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5706.4亿元。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企业上云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上云企业将新增100万家。
千亿级市场下是互联网下半场迅速发展的云时代。
那么,云到底是什么?
由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是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而云平台,则是通俗来说,就是企业运用云计算能力,可以实现降本增效作用的平台。
从某种程度来讲,云可以理解为新科技对传统企业的改造,解放设备、简化流程,使传统企业能够迅速跟上互联网的节奏。
不论是赋能,还是助手,都是一场以企业为主导,云平台贯穿其中的革命。
云计算在国内市场大有可为,现状是国内的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工业2.0阶段。虽然至2016年中国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已超60万,年均增长也超过了146%,相对超7000万的中小企业,但这个数字仍少的可怜。IDC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市场不及美国3%。
对于当下的产业互联网来说,企业完成云端化是其必要前提,通过云平台完成企业的优化升级,在数据层面、风控层面、人员层面以及基础设备层面进行“企业上云”,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以适应不断革新的产品需求和用户体验。
在十年前,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云是什么?我为什么要上云?”十年后,大家在讨论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不上云?”
如果从现在回看中国云计算的整个发展里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科技推动时代的进步,但时代同样也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2009年,阿里云“飞天计划”正式开始。
这一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云计算开端的第一年,如果从现在回看彼时王坚带领团队克服千难万险成功搭建阿里云平台的场景,不难看出其本质的出发点——解决淘宝平台的交易问题。
在人口红利不断上扬的2009年,阿里的电商业务迫切需要一个自主研发的系统来抵消掉日益高昂的服务器成本,阿里云应运而生。
万事开头难,选择决定方向,在云这种技术周期较长的赛道上尤为如此。
2010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
谈到对于云的认识,在场BAT的三位掌舵者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马云称“云计算为阿里重新找到了一处矿产”,马化腾表示“云计算确实大有可为,但是那应该是在一百年、一千年之后”,而李彦宏则称“云计算就是旧瓶装新酒,毫无新意。”
结果显而易见,先行者阿里如今已占比超过40%,坐享云红利;腾讯云紧随其后,保持着连续地高速增长;百度云更是位居三者之末,尽管奋起直追,但在绝对的差距面前,后来者往往要多花费数十倍的气力。
2009年5月,阿里以5.9亿现金收购万网,成立了独立的阿里云公司。随后几年,阿里在数据开发和基础架构上每年投入10个亿,阿里云的战略等级也被放到最高级。
如果说阿里是自成体系,那么对于汤道生而言,如今的腾讯云更多地是和微软云对标,后者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平台。
游戏云,是给腾讯云被划定的第一个方向。
2018腾讯因游戏业务市值一度蒸发1000多亿,在危机意识驱动下,马化腾带领腾讯调转航向,专注产业互联网,全力支持云的发展。
穷则变,变则通。
广泛的场景加持,腾讯云很快在游戏云市场站稳了脚跟。
百度同样不甘示弱。2019年央视春晚红包活动,据说,百度云一度承受住了当晚208亿次的互动次数。
两个月后,百度公布了2018财年Q4以及全年财报,在本次财报上,百度首次公布了其云业务业绩数据,第4季度实现营收11亿人民币,比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的两倍还多。从营收规模来看,百度云已列市场前三。
除了BAT三家之外, 还有擅长技术渠道、硬件业务的华为云、专注直播视频的老牌金山云、发家电商、物流的京东云、立足数据安全、通信的网易云以及独创PAAS模式的七牛云……
一超多强,是当下中国云计算的真实写照,没有谁甘心错过这个互联网下半场伊始就进行的游戏,在舞台尚未落幕之前,一切都只是可能性。
不论是2c还是2B,说到底,技术的变革终究是依托于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将这一个个发展需求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版图。
IBM在跌倒的地方又跌倒了一次。
2018云市场上半年,IBM正式被阿里巴巴超越,丢失全球第三的位置,这个曾经被誉为“蓝色巨人”的百年企业,正呈现出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年姿态。
错失云计算的IBM,如今正在承受着长达20多个季度的下滑,在瞬息万变的云市场,一切落后都不会被原谅。
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新支柱力量,从最开始的电商高并发风险到如今的企业全链条解决方案,“云化”成为一个企业发展越来越必要的模式。
据亿欧智库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云计算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907.1亿元,同比增速31.2%,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而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给出的数据,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高达804亿美元(约合5400亿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6.5%。
对国内市场而言,尽管云计算市场规模和集中度增加,但市场竞争格局仍未确定,但从当下来看,我们或能窥到一丝趋势。
1. 混合云发展迅猛。
数据显示,在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策略中,82%的企业优先选择混合云,尤其是对于三四线下沉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
2. 云计算玩家AI化。
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云计算厂商新的变现方式,提高云计算的行业天花板,同时,发展人工智能将帮助企业实现更加有效的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效率。
3. 云端结合将成为趋势。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结合将帮助云向更靠近用户的方向延伸,便于满足低延时、高带宽等新兴业务的需求。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对实效和带宽要求较高业务的发展,云端结合互相配合、各负其责将逐渐成为趋势。
▼
盛于风口,沉于落地,生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同样也不例外。
2017年,美团就砍掉了自家的公有云服务,中兴云也不知何时从各类榜单消失……在日新月异的产业互联网下,云计算的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云计算进入下一个十年》中,Gartner曾指出,到2020年,只有提供IaaS、PaaS和SaaS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才能占据云市场的领导地位。
尽管云计算的口号被屡屡提及,但直到如今,人们才真切感受到它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多的企业才真正将云业务放到台面上谈。
对于偌大的云服务市场,没人知晓未来的格局,但每个人都将成为这场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或许若干年后回忆当下,有人感叹,2019才是最好的开始。
“36氪创服管家”整装上线啦!实时匹配氪星超强团队,帮您找人、找钱、找方向,一揽子解决企业发展诉求。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ID: chuangfu36kr),马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