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记者 李晓丹。36氪经授权转载。原标题《毕马威发布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北京、深圳、上海三地企业最集中 底层技术企业大幅增加》。
1月18日,毕马威发布《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及评选入围榜单。本届榜单围绕科技与数据、创新与变革、金融服务普及、资本市场认可度、发展前瞻度五大维度对企业进行量化评估。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爆发和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各类无接触金融服务需求的大幅提升、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在眉睫,金融企业纷纷通过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金融科技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与创新应用。
此外,疫情也倒逼各类资管机构加快运营的数字化转型。资管机构运用RPA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一体化智能运营能力,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从专业领域分布来看,入围企业集中分布在信用科技、财富科技、底层技术这三个领域。
从分布地域来看,入围企业所在地前三位的分布是北京(34家)、深圳(25家)、上海(23家)。
从主要技术要素分布来看,企业最主要集中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入围企业中成立时间10年以上的仅有8%,成立3-5年的占比37%,成立5-10年的企业占比30%。
而从估值来看,35%的企业估值少于10亿元,市值超过200亿元的企业占比为9%。
毕马威中国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在评选过程中看到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巨大潜力,上榜的100家中有50家屡次入选,还有50家是新上榜的企业,这与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持续发展趋势相符合。
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合伙人(华南区)蔡正轩表示,此次疫情可以说是对各行各业的一次全链路压测,其中会暴露出很多商业模式的问题、组织效率的问题、灾备能力的不足。所有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的从业者,如果能前瞻性地应对风险和及时调整,可以使风险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水平与效率提升到新层次。
对于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如何与业务深度融合,蔡正轩表示,底层技术越来越强调普惠性智能,底层技术方向朝着规模化、低成本、普适性发展;下游金融应用场景会不断拓宽,用户管理、产品定价、渠道营销、运营模式等业务场景将产生重大变革。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务税务主管合伙人张豪表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需要底层技术创新的配合,最近两年可以看到,投资机构、投资人、企业都在将关注点从场景创新转向了底层技术创新。
蔡正轩也表示,金融科技与金融细分领域结合,带来了新的业务形态;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各类科技平台、互联网巨头、金融行业头部企业纷纷部署了综合金融科技类企业,争相抢占、开拓新市场,并打造全新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每个细分领域及环节都可能出现独角兽。
随着技术迭代不断加快,金融科技领域也出现了数据割裂的问题,也就是数据大量沉淀在大企业手中,而真正做底层技术创新的则是那些相对体量更小的、初创的科技公司。
张豪认为,解决数据割裂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是开放数据,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开放就是对基础数据实现共享,比如开放式银行,虽然推进有困难,但这是方向;对于数据的保密性,其实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通过暗码对数据进行解析,并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张豪表示,金融科技将会让真正拥有底层技术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原创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氪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氪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