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真格基金办公室,超级高铁Hyperloop One CEO Rob Lloyd等来华,进一步介绍了他们超级高铁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部分细节。就在两周前,Hyperloop One刚进行了推进系统的测试。
首先,Rob Lloyd表示除了推进系统外,Hyperloop One已经制造了其它几项关键系统,包括Levitation Rig,Blade Runner,Big Pipe和Tube Lab,各项技术都已经有所准备,这四项设备都已经制造出来,今年内将会进行联合测试,届时大家看到的就不再是暴露的沿轨道运行,而是在管道内的运行。
Levitation Rig的测试支架安装在一个可以模拟低至千分之一大气压环境的18立方米舱室中,转子可以实现超过300米/秒的表面速度,用来测试磁悬浮系统。
Blade Runner用来测试低大气压环境下,大型轴流压缩机叶片和空气结构的运行。可以进行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所有范围气流模拟。
Big Pipe长50英尺,直径12英尺,用来检验管道设计、孔道设计、真空运行设计、焊接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等技术。未来会随着技术进展进行延展。
Tube Lab是软硬件高度齐备的移动数据控制中心,建造于货箱内,在这个实验室内安装了两部CAD/FEA工作站、数据采集硬件、轻硬件制造和检测工作站,用于获取研发管道必需的数据。
关于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Rob Lloyd也做了回答。
首先是灾害情况下管道破裂时的安全问题等。Rob Lloyd表示,管道内外各处布置了很多传感器,一旦发生灾害或有人恶意破坏,导致管道破损,管道自然将会迅速由近真空负压状态变成充气的常压状态,管道内的滑车也将紧急停车,正常气压下停留在管道内不会有安全问题。
其次是舒适性问题。两周前的动力系统测试的加速度达到了2.4G,普通人是难以承受的。Rob Lloyd表示超级高铁最初将用于载货,装运集装箱等,不存在这个问题。后期载人时,加速度可能在0.6-0.7G左右,跟飞机起飞时差不多。车内也会有空调系统保证车内始终处于正常大气压水平。
可行性方面,Rob Lloyd表示,线路建设的各种问题都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他们和GE通用电气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也有过接触,对方也认同这套系统的可行性。
运营方面,整个系统无人驾驶,自动控制,发车间隔最终目标是10s,前期可能从2分钟左右开始测试。站台将会很简单,类似地铁站台,等待时间短,所以车站空间不大。至于运营成本,Rob Lloyd表示整个运行过程中,只有10%的区段是耗电的,其余区段是在滑行,因此整个系统能耗比高铁等系统低的多。
关于中国。Hyperloop此次来中国,既有融资的需求,也希望和中国的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探讨在中国建设实验线路的可行性。
1200km/h时速的超级高铁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或许未来依旧困难重重。在机电技术完全可行的假设下,土建技术尚需实践验证,资金问题可能也更大:上一轮8000万美元的融资对于如此规模的工程完全不够用,后续以亿为单位的融资资本可能会比较谨慎。此外,整个项目至今总体投入和收益计算没有公布过。轨道交通项目大部分是亏损的,需要靠政府来主导并补贴。超级高铁虽然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比高铁低,但整套系统的运能似乎比高铁低的多,票价在人们可以接受范围内能否盈利是个问题。
即使之前各种都成熟,事情依旧没那么简单。之前已经达到超音速的“协和号”客机从各方面看都很成熟,但最终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或许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