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项目协作平台 > 职场多歧路,给你几个忠告 >

职场多歧路,给你几个忠告

转载时间:2021.09.01(原文发布时间:2020.01.16)
29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9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ID:hongyanweiyu),作者薛洪言,36氪经授权发布。

前几日,知乎上有位朋友私信问我offer选择问题。他是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拿到两个银行offer:一个是国有大行职能类管培,base北京,基层锻炼1年通过双选会(定岗时用人部门与员工双向选择,可理解为一次内部招聘)回总行;一个是头部股份制银行公司金融类管培,base深圳,基层锻炼2年回总行,同样要参加双选会。

就这两份工作来看,工资略有差异,但不悬殊;工作地点都是一线城市;国有大行胜在平台大,股份制行胜在业务岗,各有千秋。

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但决定offer选择的因素太多,手握几个offer,该怎么选呢?漫漫职场路,坎坷难免、岔路不断,要跑好这场马拉松,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这篇文章,我们聊聊这些。

初入职场,积累三大“燃料”

似水年华,倏忽而过,从初入职场到中年危机,不过一眨眼的功夫。挑选第一份工作,工资重要,积累工作技能更重要。所谓“白天严格遵循计划,才能给夜晚带来开放的选择”,求解职场35岁难题,答案在35岁之前。

在《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一书中,赖恩•费瑟斯通豪将职场中需要积累的工作技能分为三类:可迁移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他称之为“职场燃料”。

(1)可迁移技能

主要指一些可以跨平台迁移的基础能力。大家在简历中写的“教育经历”“计算机证书”“英语六级”“熟练使用office软件”“通过CPA考试”等硬技能都有可迁移性,在学校习得,适合做求职敲门砖。

入职以后,还要培养一些“软技能”,如“学习能力”“公文能力”“基本的情商”“团队协作”“高效沟通”等等。

工作前几年,应着重培养可迁移技能,尤其要注意弥补短板;但工作几年后,要及时转变重心,专注积累“有意义的经验”,找到并培养长板,职场是个讲究团队协作的世界。

(2)有意义的经验

在书中,赖恩•费瑟斯通豪建议大家多积累诸如个人旅行、海外工作经验、创业经历、社区志愿者、公开演讲等有意义的经验。

的确有意义,不过这些在中国职场不常见,可能也不适用。我们的节奏太快了,更喜欢直奔主题——培养具有成长性和壁垒性的专业技能。

这些技能通常与特定岗位绑定,如营销推广、风险评估、项目管理、产品运营、研发设计、内容写作等,强调专业性,追求不可替代性。这样,未来某一天,你既不会轻易从新人和实习生那里感受到压力,更不必担心被机器替代。

(3)持久的关系

在国内的语境中,我们更喜欢讲人脉圈子或社交货币。这两个词都是成功学的宠儿,充满了一股激素和大力丸的味道。其实,也不必排斥,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自己努力,也离不开师友同事的帮助提点,有能力后,也会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沉淀出持久的关系。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称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往外推,一圈一圈,像石子入水后的涟漪,越往外越弱。一条路线是血缘,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以孝悌相配;一条路线是师友,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以忠信相配。

现代社会中,还得加一条职业路线,同事、合作伙伴及客户,以协作互信及互利共赢相配。此外,在信息时代,利用社交平台形成行业影响力,于职场关系构建会产生一种杠杆放大效应,事半功倍。

做正确的事,保持专注

积累的职场燃料,要在正确的职业路径上消耗。

什么叫正确的职业路径?战略咨询师巴德·卡德尔把工作分为三类:善于做的、喜欢做的和能赚钱的,所谓“正确”,就存在于三类工作的排列组合中:

(1)如果你喜欢且擅长做某事,却不能以此谋生,那应该学会将技能变现;

(2)如果你擅长某事且可以以之赚钱,但不喜欢它,学会说不;

(3)如果你喜欢做某事且可以以之赚钱,但还不是很擅长,学会把它做好。

职场多歧路,给你几个忠告

要点在于做你喜欢的事,把它做好,把它变成这个世界需要的,以找出赚钱的方法。之后,就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不过,要在专业领域建立壁垒并不容易,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他举例道:

“一旦音乐家拥有足够跻身顶级音乐院校的能力,他们就只能靠努力来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了。事实就是如此。那些最卓越的人不仅比别人努力或勤勉,而且非常勤奋刻苦……成就等于天赋加上练习。练习并不是在熟练之后才做的事情,而是不断练习之后才能变得熟练。”

反过来,为了确保一直努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发自内心地喜欢。20多岁或30多岁时,我们年轻、充满活力,我们的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工作之外——如升职加薪,但只要你不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40岁后,各种困扰就会出现。

此时,升职加薪空间越来越小,来自身体、家庭的挑战越来越多,除非真的喜欢,否则不足以支撑你持续投入,于是,你开始走下坡路,遭遇中年危机。

“没有什么精通或力量能离开热情”,做喜欢的事,是做正确的事的前提。

培养几个好习惯

职场漫漫,需以好习惯为伴。

(1)读书

2019年初,我写过一篇《我劝你不要急着读书》的文章,强调读书要有节奏感,反对拿读书营造学习的假象,自我感动、自欺欺人。现在做一下修正:不必追求节奏感,读就是了。

强调读书与实践的节奏感,过于理想主义,读书与实践,一个是“学”,一个是“习”,割裂开就不叫“学习”了。何谓学习?如费孝通先生所说,

“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反对把知、行分作两件,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强调“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工夫,乃有益。若止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诚然如斯。

学习能力,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馈赠。动物不会向别的动物学习,只能通过自身不断试错得到个别的经验;而人类依靠文字,可以实现经验和文化的跨时空传承,站在前人和历史的肩膀上,不断进化。

前人丰硕的成果就在那里,不要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去读书吧,保持底层思维的开放和连接。

(2)付出

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一书中,亚当•格兰特把职场人分为三类:索取者、付出者和互利者。所谓付出者,指付出比得到要多,愿意为他人提供无偿帮助;其反面,就是索取者;介于之间,则是互利者。

格兰特认为,索取者总能在短期内获利,但长期来看,付出者往往走得更高、更远,因为帮助他人能给自己带来养分和新鲜度,提供职业生涯必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听上去有点“好人有好报”的论调,年轻人不信这个,我们换个视角。

自利利他者,为何走得更远呢?在我看来,有利他心的人,支配心要弱一些,不担心暴露自己的弱点会削弱自己的权威,能以开放心态保持进步;索取者,得失心重,也许才华卓著,但通常听不得别人批评,容易在故步自封中落后于时代。

此外,“团队会奖励个人的牺牲”,相比索取者,付出者提出挑战常规的想法时,更容易被团队认可,在这个飞速变动的时代,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过据格兰特观察,职场中,效率最高的是付出者,效率最低的也是付出者。前者秉持自利利他原则,先把自己的事做好,行有余力,也愿意帮助他人;后者只是单纯付出,忙于完成别人的托付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在考核中垫底。

所以,去做一个付出者,但不要做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3)锻炼

美国作家A·J·雅各布斯说,“做出有益决定的关键是尊重未来的自己”。什么叫尊重未来的自己呢?我想,坚持锻炼肯定算一条。

我们的余生在未来度过,请善待今天的自己,给未来留有余地。

避免几个成长误区

“有因必有果”,你在一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在之后的阶段,要么帮助你,要么损害你。培养好习惯固然重要,避免成长误区同样不可或缺。

职场远非尽善尽美之地,管理不善、沟通不畅比比皆是,黑灰色地带更是无法杜绝,很多人会因此沾染一些坏习惯,为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1)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职场中存在普遍的信息不对称。明明每家企业都青睐于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但很多时候,加薪升职等有限的资源被引向了“会哭的孩子”——那些擅长做表面功夫的人。

前些天,一个朋友调侃他们办公室里一年一度的年末大戏开演了。临近年末评优,原来19点就空荡荡的办公室,现在20点都还满满的,一个个都很“戏精”,希望被领导看到自己“勤奋刻苦”的样子,为年底拿A添把柴。

一年一度,说明“临时抱佛脚”的把戏是有用的,老板吃这套,难怪员工爱演戏了。如果你入职的单位不幸就是这种风格,升职加薪全靠领导印象,作为员工,向上沟通的确至关重要,要让领导知道你做了什么。但是,千万不能醉心于“向上管理”。

一旦你把重心放在“把表面功夫做好”上,你就不可能真正把事做好。届时,工作作风陷于浮夸和油腻,积重难返,说什么都晚了。

(2)等价交换原则

企业喜欢强调“无私奉献”精神,希望员工主动打扫KPI覆盖不到的角落;员工却信奉“等价交换”原则,拿一分工资出一分力。

如果把工作看成出卖劳动力的交易,等价交换原则没有错,如外卖小哥,跑一单挣一单的钱,无可厚非;但如果认同工作是为自己的简历打工,把自己的成长放在天平一端,天平另一端付出多少才够分量呢?自然是多多益善,这一端付出越大,另一端成长越多。

不时有人抱怨,“付出大于回报,就像穿着黑裤子尿裤子,你感到一阵温暖,但是没人会注意到。”其实,那又怎样呢?把眼光放长一些,小树苗长高2厘米,可能无人注意;一旦长成大树,总会被人看到。

(3)职场“快闪”族

步入职场前几年,要保持开放,也要有耐心。发现新机会是有益的,盲目换工作则是有害的。如果你常有裸辞的冲动,不妨听听《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的劝诫:

“遇到问题,你应该首先在公司内部寻找解决的办法,敢于在老板面前表达你的野心。你必须要厘清自己的理想、技能和选择,并完全确定自己对目前状况的推论、假设都是正确的。……除了职位,你更需要考虑的是工作内容和学习曲线。”

谨慎做决定吧。

如果还是打算离开,做好承受压力和承担风险的准备,然后,优雅地离开。人们常说“后会有期”,在职场中,这不是一句客套话。

拥抱不确定性

洋洋洒洒一大篇,其实还要回到起点:挑选第一份工作。工作并无绝对好与坏,但就我而言,还是建议大家拥抱成长空间更大的机会,这种机会,通常意味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挑选工作,天使投资人奥朗·霍夫曼给了三个建议,很有启发性:

一是和聪明的人成为同事。找到一家至少有30%的人都比你聪明的公司,因为你通过向周围的人学习而获得的成长速度是最快的。

二是拥抱不确定性。当你有33%~66%的概率失败时,成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要想精进,就得主动站在可能失败的立场上。

三是责任越大,成长越快。寻找愿意提拔年轻人且自身高速增长的公司,在这里,你通常会被付以重任,也更容易获得晋升。

我们恰恰厌恶不确定性。行为经济学家克里斯·格雷夫斯曾评论道,

“相比好的一面,人们对风险看得更清楚。我们的美梦很模糊,但噩梦却很清晰”,结果,“我们都不愿意用当前的痛苦,如更辛苦的工作、更低的薪水、更低的声望等去换取未来更丰厚的回报,我们总会低估在未来才能兑换的好处”。

这种“损失厌恶型”心态,会阻碍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让我们为了所谓的眼前安稳而忽略了长期的成长性。很多毕业生在挑offer时,挑来挑去,总会挑最保底、最安稳的那个,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哪有真正的“安稳”。

未来很长,在你长达40年(65岁退休)的职业生涯中,变化层出不穷,你的人生目标也会不断调整。

真正重要的不是管理你的职业生涯,你无法管理它;要管理你的学习曲线,让它变陡峭,时刻保持探索和学习的状态。

此外,“梦想要大,但前进的步子要小”,任何时候都要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事,持续向前。时间,是你唯一的人生货币,用好它。

最后,不要怕迷路,最好的旅途总是发生在迷路时。职场多歧路,祝你一路走好!

参考资料:

1、布赖恩·费瑟斯通豪[美],《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2、亚当·格兰特[美],《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中信出版社,2018.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职场多歧路,给你几个忠告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项目协作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项目协作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