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全新推出“季度投资风向”系列,每个季度选取3-5家顶级并活跃的投资机构,以投资人QA的形式,展现机构判断、反映市场情况,与创业者和业内人士分享。
本期机构:GGV 纪源资本
分享者:VP 李浩军
我是GGV纪源资本VP李浩军,从事投资四年多,在GGV现在主要看消费升级、品牌升级相关的2C端项目,投资项目包括小红书、Keep、抱抱、美购、游谱旅行等,之前在腾讯工作的产品经验,让我喜欢产品驱动型的项目,与这类创业者聊起来更为默契。
GGV纪源资本是一家真正的跨境投资机构,在中国和美国是同一个团队和基金进行投资,因此对中美两边行业的判断会更好,硅谷正在发生的变革、中国项目的出海机会等,我们都更为了解,目前也募集完成了新一期基金,较大比例的钱会投在中国。
今年和以往确实不太一样,今年普遍来说热点比较少,大家会花时间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上,所以投资速度没有那么快。我们今年目前为止相对节奏比较慢,只有为数不多两三个,也都是此前有所接触的项目。这几个月投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成熟创业者再出来的项目,在教育、电商领域多一些,也有在看新的投资方向,但还没出手。
总体来说基金还是有钱的,很多基金包括我们在去年和今年都募到了钱,今年还会有基金募资,虽然可能会难一点,但是整体还是有钱的。从市场投资的感觉来看投资节奏变慢,由于很多行业发生了调整,大家的关注点从追热点变得理性,关注生意本质多过关注概念,投资决策拉长,会更多地去想商业模型、想能不能赚钱。以前热的时候,早期项目概念OK就OK,大家出手都很快,现在投资人就变得更理性了,整体看到的披露的投资也少了一些。
机构整体投资意向在6-7分,我们自己可能有8分,但是在市场环境下要找到满意的标的没有那么容易,由于刚好有新基金,我们投资意向比较强,但是速度没有那么快。
首先是VR,从去年开始便逐渐受人关注,目前是大风口,国内约有几百家相关创业公司,以硬件为主,但差异化和门槛并不高。我们自己没有下注,因为从概念到应用再到成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积累,而技术端的原创国内比较难。我们更关注技术成熟后在应用层和服务层出来的适合国情的东西,倘若生态不成熟,哪里谈得上应用和服务呢?
然后是直播,直播平台启动的时间点很好,其模式类似于自拍的升级,拥有很高的活跃度,而其现金流也像游戏公司般稳健,观众付费意愿强。另外,直播也是许多APP很好的变现渠道,尤其对于社交软件来说,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在17、映客等平台的教育和带动下,直播市场掀起热潮,但目前行业格局未定,静待巨头加入。
对目前直播行业来说,唯一有变数的仍然是内容,以游戏直播平台为例,主播很容易被挖,用户跟着主播走,内容壁垒很小。而在资本密集进入、直播平台格局可能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小平台更应专注在差异化的内容上,体育、游戏等一些有稀缺性、时效性的内容,比如球赛、演出就特别适合做直播,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做到强聚众,这也成为一个趋势和方向。
最后是体育,这面有很多切入点,比如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赛事,可以变成线下O2O社交入口,由健康生活方式演变成社交方式,值得挖掘;从平台角度,除了赛事,相关联的装备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意,目前也占据市场大头;在IP市场化之后,体育服务市场潜力也很大。
比如我们投的KEEP,作为泛生活方式的入口,目前已经有4000万用户,需要平台做承接,而不一定是自己开健身房导流这种重资产的模式,这就给了体育服务行业一些机会。从出发点来说,整个体育行业和TEAM结合,是有一些互补的线下商业模式的,但目前整个线下生态还不够完善,国内健身房的密度和分布也没法和国外比,尽管许多O2O健身房借鉴CLASS PASS的模式,但是价格倒挂、两边都补贴的模式本身很不健康,对于B端的补贴也有些不理智,容易造成刷单,但其潜力不容忽视。
大的原则和思路上,仍然是消费、品牌升级,这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趋势。消费升级的基础点是消费,就是钱花在哪儿,这个基础没有改变,我们先画一个饼,消费者钱花在哪儿,这个消费支出有没有机会升级?如果有100块钱,有 30块用来买衣服,那么就是下一个ZARA、HM的机会,有30块做海淘,那么就是小红书等平台的机会。
不同层次的人对消费升级的理解和需要的东西不一样,很多品牌升级背后重要的是人群。以小红书为例,其主打高端白富美人群,是一种泛生活方式的升级,超越了海淘、电商平台的范畴,日本的面膜、澳洲的香皂、法国的餐厅,凡是符合新兴年轻女性用户对高质量产品诉求的,都可以做推荐。
下一步,我们希望看到对一个群体有影响力的品牌出现,很难预期会出现在哪个垂直领域,但只要有品质生活、升级的机会,哪怕是线下的餐饮、鲜花品牌,也有希望。线上一些家居、运动装备等生活方式升级的垂直平台,以及能做成目的地品牌的旅游平台,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之前看的比较多的是跨境电商,但不单单是看海淘本身,为什么大家要海淘?是因为国内东西不如海外东西好,本质上大家追求的是更好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国外的东西,这背后反映了消费升级在过渡阶段的强烈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让用户相信这个平台的东西是好的,形成平台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有可为。
今天的“海淘”也许不一定是海淘的形式,而是通过KOL、PGC等形式,有一定选品能力和推荐能力的平台。
品牌也大有机会,抓住不同群体具体消费升级需求,且有一定市场规模的企业值得看好。比如啊呀呀到名创优品的变化,就是两元店到十元店的升级。再比如小红唇这个美妆视频社区,内容以评价美妆和彩妆产品为主,用户主要是二三线城市用户,离小红书有点远,但也有消费升级诉求,可能从原来的大宝,升级到稍微贵一点点,但是能承担的起的韩国品牌。
我们投资企业,关键看企业能否找对群体需求,有两个点比较重要,一是要对事情本身的理解比较深,包括传统供应链、品牌、零售相关内容;二是要对人群有很深的理解。
当然,在此基础上,比较的瓶颈也来自选品、控制等供应链环节,以网红电商为例,目前其采用柔性生产模式,在有一定数据之后才去组织生产,与传统堆库存的模式相比优势明显,效率更高,也是我们看好的方向。
当我们讲到品牌生意的时候,有用户的获取、转化、购买,最后才到支付和物流,每个环节都有可以改造的空间,如何有效降低用户获取成本、生产成本、以物流为代表的承担成本是行业目前的痛点和难点。而创新就来自于对这些痛点、难点的解决,解决的好,创新就有价值。
创新有两种类型,一是影响商业模式的创新点,二可以改善用户体验的创新点。
比如网红电商就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用户获取的创新,使得用户获取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比如拼好货也是用户获取的创新,用创新型玩法,通过口碑传播获取用户,成本显著降低。
人有两个维度,钱和时间,商业上也是,要不占用钱、要不占用时间。我们投资会从这两个维度出发,结合衣食住行领域去看项目。钱就要看消费在哪里,时间就要看划分在哪里。
从钱和时间两个角度看人群,目前互联网创新多半与年轻人相关,年轻人就和娱乐脱不开,娱乐就牵扯到内容,针对年轻人的内容、社交、新媒体项目,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东西。前几年比如万万没想到之类好的IP投资,依然会持续,当然也会包括一些不一样的内容生产方式,比如弹幕现在已经变成了文化潮流,B站随之成为文化符号。
另外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今年投资人普遍趋向理性,对商业模式本身的要求比较高,而企业服务就是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的行业,这一两年已经慢慢浮出水面。
一方面有大公司产品比如钉钉等产品的推动,另一方面,随着中小企业慢慢取代国企成为创新发展的推动力,认可专人专事,把精力专注于自身产品上,以往国企主导下IT化程度、企业服务诉求低的状况将成为历史。
当然,以前的CRM,协同软件可替代性比较强,现在一些专业的金融、个人理财、社保、法务等企业服务平台,可能是更明确的一个方向。
大的趋势上来说,A股一定会和美国市场越来越接轨,但注册制推迟和战略新兴板的暂停,跟国家政府转型有关,3、5年内可能不好说,但是与国际接轨趋势没有变。
之前人民币基金很火,但在炒作过后也教育了市场,培育了大家的认知,无论国内投资人,还是A股的上市公司,对于互联网的认知目前好了很多。
在趋同市场的背景下,在哪里上市是一个选择,而不是障碍。尽管一些概念、认知可能在不同市场有不一样的估值,但是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鸿沟。
微观层面上,许多创业公司获取用户的成本太高,一个购买用户可能要50-100元,注册用户要20元,这种烧钱模式显然是不聪明的,要靠自己的优势内容吸引目标用户,并且达成留存,而不是简单用钱砸用户。
宏观层面上,去年我们强调要关注现金流,因为融资环境并不是很好。但企业无论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要把生存放在第一位,活下来才有机会。今年市场依然没有那么乐观,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最重要的要打磨好自己的商业模式,想想怎么赚钱,靠什么赚钱。
大家没有那么长的耐心投大笔的钱让你烧,有好的模式,现金流是正的企业,时间更加充裕,也更加容易获得融资。
(文:张晴 闫浩)
***
联想之星:深度布局智能机器六年的行业判断
北极光创投:VC 眼中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投资机会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看好移动产能出海、新媒体和新文化
IDG资本:泛娱乐投资最终拼的还是投资人的想象力
我是 36 氪关注投资机构与资本市场的作者张晴。如果你有观点想表达,或者是投资行业话题探讨,欢迎交流,微信:zhangzeixiao (加好友麻烦注明机构及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