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项目协作平台 > 618物流科技竞赛隔空上演:不只拼“肌肉”、更要拼集群效应 >

618物流科技竞赛隔空上演:不只拼“肌肉”、更要拼集群效应

转载时间:2021.09.11(原文发布时间:2019.06.07)
22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23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每经网”,作者:陈克远;36氪经授权转载。

时值年中大促618,消费者的热情充分体现在了订单量上。

根据此前各大电商披露的数据,天猫618在6月1日1小时不到的时间内,成交额超去年10小时,产生了苹果、美的、耐克、奥克斯等一批成交过亿的品牌;京东618首日则在一小时内销售了超过1700万件商品,同比增长83%。

在这千万量级的商品输出背后,要满足消费者对即时物流的需求,一直是大促节点下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需要应对的挑战。在此背景,强化供应链创新、扩大智慧物流应用范畴成为上述企业的共同着力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618,各大电商平台除了在线上打响营销战以外,依托于自建物流和物流合作伙伴,同时也在进行着供应链效率的较量。尤其区别于两三年前借助618热点对智慧物流项目产品曝光的侧重,今年618物流智能化设备在实际运营中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集群效应。这也正是区别往年“秀肌肉”,各家巨头比拼的新赛点。

618物流科技竞赛隔空上演

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618到来,消费者忙着下单抢折扣,而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的挑战则在于备货、发货。在这背后,一场不为消费者所知的物流科技竞赛正在隔空上演。

6月5日,京东物流“亚洲一号”项目北京智能物流中心首次对外开放。据了解,该项物流中心占地数十万平方米,仅靠500多名工作人员即可支撑其运转,而该物流中心的订单日均处理能力达到10万以上

记者在走访上述物流中心时注意到,相较于传统物流仓库,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北京智能物流中心场内显得有些空旷,就以物流中心中控室的监控画面而言,一半以上的屏幕内只有传输带、机器人、机械臂在运转,不需要工作人员动手操作。

此外,在OSR存储/拣货区,记者看到,6条流水线工作台各自只需要一人就可完成单件订单、多件合流订单、多件非合流订单的区分和拣货工作,而货品也是通过自动化立体库的传输带直接运输到拣货员面前,省却了传统仓库内拣货员“人找货”的过程。

京东物流“亚洲一号”项目负责人夏国伟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亚洲一号”北京智能物流中心内集合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地狼仓、天狼仓、智能分拣机等多项智能化设备,在运用智能设备的环节,其运营效率可达到传统仓库至少3倍以上,甚至对于一些应用成熟的机器人,如自动打包机等,其订单处理速度更是传统仓库的5倍以上。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苏宁物流自建的机器人仓内。据苏宁方面介绍,在苏宁AGV机器人仓,商品的拣选不再是人追着货架,而是等着机器人驼着货架排队跑过来。以上海奉贤AGV机器人仓为例,该仓内平均拣货时间仅需10秒,小件商品拣选效率超过5倍人工,拣选准确率可达99.99%以上。

另一方面,相较于京东、苏宁的自建物流模式,为了服务“史上最大规模天猫618”,菜鸟则联合“通达系”及联盟生态内的上千家物流企业“火力全开”。

据菜鸟方面介绍,今年菜鸟是以保障“双11”的力度保障天猫618。就智能物流设备应用而言,依托于菜鸟智能物流系统,该系统会实时预警包裹流量和流向,缓解节点压力。此外,在合作伙伴的配合上,圆通的12架飞机、申通的自动分拣设备“小黄人”、中通的3000多辆高运力牵引车、韵达的千条跨城当次日达线路以及百世新投入的自动分拣设备,也均投入到今年的天猫618配送工作中。

不止如此,在5月28日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新近推出的快递品牌“丹鸟”也投入到今年的天猫618当中。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下午4点,“丹鸟”已为全国1887个区县的消费者送达了当天购买的包裹。而据丹鸟CEO李武昌此前介绍,丹鸟是一家数据驱动的技术公司,目标是依靠大数据沉淀、模式迭代升级,建立数据化的配送模型,实现智能调配人、车、货、场的资源,将模式沉淀开放赋能给新零售行业。

供应链已显集群效应

时至今日,从运营效率、配送时效、投入产出比等各方面维度来计算,智慧化物流应用的成果已经得以展现,而这大大超出了两三年前业界对智能物流设备应用的认知。

早在2016年“双11”时,京东就曾以物流“黑科技”作为一大亮点助力大促,当时也是京东X事业部首次对外掀开无人仓的神秘面纱。而在当时看到京东无人仓内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SHUTTLE货架穿梭车、DELTA分拣机器人后,不少业内人士虽对其移动、分拣的精准度深表叹服,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国内物流行业仍处于初级研发阶段,距离行业全面投入应用仍需要时间。

但短短三年时间,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以京东物流的“亚洲一号”项目而言,夏国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京东物流已经建成全国23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并在此次618期间全面投入运营。未来五年,京东物流还将在全国30多个核心城市陆续建造“亚洲一号”,实现对全国各大省、市、区、县的全面辐射。

“单体仓的智能化设备应用水平高是‘亚洲一号’项目的亮点之一,而不止于单体仓的运转,‘亚洲一号’要构建的是智能物流仓群,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效率提升。”京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尽管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国内电商物流的智能化应用已经有了不少显著成果,但在智慧物流应用普及成效初显的背后,其实对于企业而言也需要应对诸多挑战。

618物流科技竞赛隔空上演:不只拼“肌肉”、更要拼集群效应

选自《德勤MHI全球供应链创新2018调研报告》

德勤中国此前发布的《德勤MHI全球供应链创新2018调研报告》显示,数字技术和创新正在推动供应链的巨大变革和完善,其中机器人与自动化、预测分析、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及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被认为是最具瓦解或创造竞争优势潜力的技术。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从当前的市场调研结果来看,上述五项技术在2018年的采用率普遍较低。其中,最高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为34%,最低的人工智能则只有6%,这表明业界仍未充分使用数字化技术作颠覆性创新。

对此,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龚戈亮表示:“较低的技术采用率显示企业在技术转换上面临一定困难,其主要障碍在于商业价值评估和投资回收率。由于颠覆性技术的全部收益和成本难以估计,导致投资不足和行动受限。此外,企业缺乏有远见和技能来推动和执行下一代供应链创新的领导者和劳动力,也欠缺有效和可靠的信任机制以进行交易和共享信息,同时还要面对不断上升的网络安全风险。”

智慧物流的投入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举例来说,京东物流将“亚洲一号”项目定义为“亚洲电商物流领域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仓群”,同时其也是完全由京东物流自建的智能物流园区,而这意味着每一座“亚洲一号”项目的落成都需要京东物流在拿地、建厂、设备采购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资产投入。

而根据京东2019年Q1财报,报告期内该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4%达3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而在2018年全年财报中,京东集团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为12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2.6%。

尽管投入巨大,但投入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京东2019年Q1财报,报告期内该集团实现净服务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44.03%;在净服务收入构成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42.86亿元,同比增长91.42%;履约费用在净收入中的占比持续走低,仅为6.7%。

可以预见的是,包括京东物流在内的电商物流企业此后仍将持续加大对智慧物流的投入。这也正如德勤中国在此前发布的《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改变了物流行业原有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流程,推动出现了一批新的物流模式和业态如车货匹配、众包运力等。新的运输运作模式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智慧物流也自然将快速增长。

此外,在一份天风证券有关物流技术企业今天国际(300532.SZ)的研报中也提出,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预测数据,2018年物流自动化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00亿元,增速约为37.5%,六年以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5.3%。但也需要注意到,当前我国物流自动化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在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和各领域自动化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智能物流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618物流科技竞赛隔空上演:不只拼“肌肉”、更要拼集群效应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项目协作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项目协作平台软件

限时免费的项目协作平台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