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36氪在上海举办了WISE2020超级进化者大会,邀请创业领袖、头部投资人、明星创业者以及资深行业专家,分享跨越不同增长周期的秘密,就5G、人工智能、新零售、在线教育、智慧出行等行业进行深度探讨,帮助创业者跳出行业轨道来了解整个商业市场,把握更多的创新机会。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代旭表示,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一直在探索文化复兴、旅行升级和商业创新的新方向,探索如何通过文化创意赋能传统企业、从历史蕴含的IP文化中挖掘价值。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代旭
文旅产业存在没有清晰营运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问题,代旭建议,在推进项目前,要解决文态、业态、形态、生态四合一,把策划、规划、设计、运营一次性思考清楚。
在倡导过程中,用文化科技新服务来赋能文化新需求,关注产业空间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打通,借助专家团队和联盟来解决行政规划的问题;到具体项目上,通过智力化服务解决立项的决心和投资的信心,把项目建议书、概念性规划、可行性研究等服务进行整合,进行市场对价;第三,通过政府平台和专业化机构的合作,解决投资问题;最后对于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的问题,联盟提出了“EPC+IoT”模式,获得了各地政府的好评。
代旭还介绍了“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从生活与情景出发,情景就是有故事、有内容的体现,这里面就有文化,有文化的东西复购率、黏性就会上来,通过塑造一种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来改变客户的消费观”。
对于如何把景区中的人流转换为现金流的问题,代旭表示,联盟提出把文化主题化、主题情景化,再把情景化放到空间和业态的关系里面,找到一个文化的强体验化引流和刚需的文化线,形成一套变现模式,“用业态杂糅空间,用内容牵引消费者,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这些年在全国重点地区、在城市型的文商旅融合中重点做了这类项目,包括姑苏八点半、夜游锦江等等”。
附嘉宾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上午好,感谢大会邀请我参加这样一个活动。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些模式,我的演讲主题叫做《文商旅融合的体验经济新趋势》,跟之前的嘉宾不同,他们更多从科技创新、从互联网、从数字经济、从信息化角度来驱动、赋能企业增长和进化,我们更多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从文化创意怎么赋能传统企业、怎么帮助他们找到新方向,以及我们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进化。
现在说国内国外双循环、高品质发展的内循环,各级政府或者国有平台公司、消费者都在干这几件事:文化复兴、旅行升级和商业创新。有两个力量,一个是供给侧的力量,叫做高质量发展,一个从需求侧来讲,美好生活需要真正找到场景,这两个东西的联动就会产生新业务、新消费和新的模式,这是最重要的。同时政府是很重要的力量,在供给侧改革这方面,政府控制的央企和平台公司要持续的发力,完成拉动。
现在服务业当中文商旅融合占多大比重?刚才主持人讲占12%,相信很快会突破15%,因为要靠最终消费来带动我们的投资消费。现在市场上并不缺钱,缺的是怎么把钱投入到好的项目进行运营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是政府推动、依靠民间力量来具体工作的,我们在成立的时候招募了一些会员,包括有产业咨询类、战略规划类、文化创意类、设计服务类、以及投资运营服务类等,我们也是一个生态,当然这个生态是研究文化旅游相关的闭环生态,这个生态组建成功以后就是怎么落地,刚才第一位发言人也讲搭建产业联盟,靠一家企业是做不了的,需要靠一个联合体。
我们2014年成立以后,第一件事是研究文旅,在文旅产业里面其实沉淀了巨量的投资,但是这些投资有两种力量驱动,一种是靠政府行政平台驱动,但这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更愿意做大的规划带来的问题;第二个是可能变成房地产投资了,地产发展路径很明确,但是文化旅游没有做明白,这个是比较普遍的;第三个,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实体空间建了一堆,但是没有业态、没有内容,这是全国在政府驱动的平台里面的问题。
社会资本主导,现在大家认为文旅是最大消费的入口,很多人在这个领域布局。布局的目的是什么?抢占空间资源,要么用都市化的主题公园的模式,要么就是“门票+车票”,用门票反哺,不够的就搭一块地,用土地来补。
社会资本第二个是招商引资,大部分都是文旅消费,矿产、能源、房地产这几个行业的资本进入文旅行业后,基本上圈完资源以后就很难推进或者推进不利,大家也知道业界有很多这样的知名企业在这个领域狂飙突进,现在也是沙哑了,所以说这个行业很复杂。
第三个,规划模式和融资能力不匹配,规划很好,但是投资跟不上去。我们分析过全国的情况总结基本上六个问题是最重要的,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不是这个行业没有需求、没有统治能力,而是没有清晰的营运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个问题很难破题。为什么这么难呢?关键是我们原来在重大文旅项目上的运作模式上是有问题的,我们以前是支线思维先做一个很粗放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政府决策链的推动下开始上马,上马以后开始设计、实施,完工的时候考虑怎么运营,我们把它叫做交钥匙工程,凡是按照这个模式做的绝大部分的运营现金流根本覆盖不了运营成本,这样形成了一些低效能资产。
我们倡导的做法是一定要把前端做好,也就是说有概念做的时候,要把到底怎么算账,怎么兜底打通,谋划清楚以后再快速落地。
我们联盟提出,在文旅项目里面怎么样引入基因的组成模式,怎么样解决文态、业态、形态、生态四合一,怎么样把策划、规划、设计、运营一次性做明白,我们叫做四个一体化。
在倡导过程中,我们这些年服务了大概几十个地方政府,在服务地方政府产业平台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标准,也就是用我们的文化科技新服务来赋能文化新需求,这里面我们关注产业空间和城市发展战略怎么打通,以前服务供给侧解决不了行政问题,我们在业界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我们需要5个领域的15个垂直领域的专家,也就是说依靠专家团队来破解这个问题。但是大家看一下对专家需求,可能在中国类似于BAT这样的大企业,也无法同时拥有这么多专家,必须变成一个协作生态或者联盟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到了一个具体项目上,更是这个问题,我们叫做能不能善于谋划重大项目、科学谋划,我们提出了一套新的工作模式,怎么样通过一个智力化服务解决立项的决心和投资的信心,解决了两心,这样我们就把原来计划经济的项目建议书、概念性规划、可行性研究这样的服务整合成一个高效并行的高质量服务,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市场进行对价,这个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客户的认同。
第三个是投资,以前投资要么是包办,要么是完全交给社会资本。我们现在引入的模式就是用政府平台和专业化的机构进行合作,这样解决了投资问题。
最后是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这是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以前是谁出钱谁做项目管理,谁建设谁做运营管理,我们提出了EPC+IoT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各地政府大量的好评。
通过这五年的运作,现在联盟创新的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在线教育、健康服务等等,我们联盟从实践的创新能力上得到了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几个核心部委的行业标准单位,享受了很多独特的待遇。最近我们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在《新基建》这个书上我们专门编制了智慧文旅板块核心的案例,由我们联盟来提供向全国做示范。
我们也第一个提出来能不能做去地产化的文旅投资运营,我们提出这样一套全新的模式来衡量土地收益;第二,也不要靠房子来反哺文旅,能不能沉淀有效资产创造好的运营现金流来把这个账算了。同时,将来真正退出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退出,大家也知道现在资产证券化也开始了,这个大门打开了,所以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推进整个文旅融合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就是体验经济,现在新经济的词儿特别多,流量经济各种经济一大堆,其实有一个比较底层的概念是体验经济,这个体验经济是2012年有一本书提出来的,体验经济是从生活与情景出发,情景就是有故事内容的体现,这里面就有文化,有文化的东西复购率、黏性就会上来,塑造一种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来改变客户的消费观,本来不花时间的人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本来不花钱的人把钱花了。
我认为在零场体验里面,中国是全球最大最有希望的市场,因为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社交,中国人下班比上班要忙,中国人总是要交往,这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性决定的,所以零场体验有非常大的需求。不是说体验经济不好,不是说文化没有需求,而是我们现在做文化的大部分人没有找到真正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和动力,没有找到它的动力。
我举一个案例,我原来在华侨城,最早1989年做旅游园,现在大家知道绿水金沙、功夫传奇、时空之旅,已经超过25年了还在卖票,它的渗透周期非常强大。到了2.0阶段大家知道印象系列、山水系列,我参加了七部这样的作品制作,90年叫做1.0的进化开始,2000年开始2.0,到了2013年我作为制作人向市场推出了《又见平遥》开启了中国一个新的模式,把展览和演艺放在一起创造一个新的体验,这个项目经营了第七年,现在现金流的转化能力越来越高,一个不到一万方的地方,现在运营现金流可以接近九千万,又叫好又叫座。
到了4.0,我们2018年推出了一个新的产品,把一个演艺项目转化成流处理的体验,这是国内第一个产品,用演员最少,只用了二十几个演员,运营成本最低、内容迭代速度最快,而且我们的运营周转率也可以最大化。
这个产品总投资5个亿人民币,我们自己投了1.5个亿,这个产品开创了在一个很低的游客流量基础上怎么培育一个产品。大家知道就是鸡和蛋的关系,是因为先有流量才敢投资,还是因为有了产品才做的,这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们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就是做一个可以长期的战略,这个项目跟着我三十年了,这个项目运营现金流不挣钱的时候,政府是一分钱不收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自己孵化自己的衍生品。
所以我们在新业态的过程当中提供了这样的方式,怎么样从人流到现金流,大家知道景区和城市有很多地方有流量,但是大部分有流量没有现金流,我们提出来怎么样把文化主题化、主题情景化,情景化再放到空间和业态的关系里面,找到一个文化的强体验化引流,刚需的文化线,形成这样一套变现模式。用这样的一套理念我们在全国开始进行实验,提出了用业态杂糅空间,用内容牵引我们的消费者,我们提出来这样的工作模式。用这样的工作模式我们这些年在全国重点地区、在城市型的文商旅融合里面重点做了这样的项目,一个是历史街区文化的复兴,我们2020年提出来的就是姑苏八点半,大家知道姑苏区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文化的区域,为了振兴它的服务业,我们做了姑苏八点半三年行动计划,用80亿的总投资去撬动16平方公里,用一组项目群一个个的推出,三个月推出一个新亮点,用这样的方式推动。
另外,我们做了成都锦江的“夜游锦江”。我们还做了城中村改造、老工厂利用、新城建设、新区开发我们都在做这样的模式。
景区型的,我们在蓬莱做了只有9个演员的演艺。在展演融合2.0里面,我们在张家界明年五一推出一个全新的26亿的小镇项目。在黄山我们今年十月一号推出中国第一个网红景区叫做花山谜窟,在文旅产业小镇里面我们有在合作的嵩山少林国际功夫小镇。这些项目都是投资巨大,同时对于C端的消费引流都有很强的把控。
这个是我们的夜游锦江,大家可以看到把一个河道改造成一个绿道,然后再通过植入场景,有游客,有游船,把没有运营价值的变成有运营价值的,我们现在正在做二期,明年的8月份世界大运会做成一个4公里长的夜游。
这个是我们的姑苏八点半,作为城市现代业重振是一个样板,怎么样通过IT、品牌、公共空间的火花,带动整个片区,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激活。大家可以看到园田是非常老旧的,靠游客,本地人都不去了,但是位置非常好,我们通过政府控制的公共空间,来激活整个片区。
这个是4月26号,我们用了40天做了第一季出来,第二季用了15天时间做出来,都是从创意一直到实施、运营。这里原来是一个停车场,我们把它腾出来做了一个新的场景,把原来不来的人重新吸引来。把一个城市很低效能的广场利用起来,变成苏州最时尚的地方。
接下来期待明年,今年我们推出开业4个项目,明年5月我们推出大唐古城。第二个,明年也会推出最专业化的景区叫做花山谜窟。
这是我们的联盟文旅重大项目全国的布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广泛的结交一些文化创意的企业,我们可以发需求,大家一起来协作。
最后用三句话结束我的演讲。
第一个是我们这个团队一直秉承,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如何从历史文化蕴含的IP文化中挖掘价值,中国一直有IP,就看你会不会挖。
第二个是文化科技驱动的文旅体验经济,我们强调体验经济是重要的。
第三个是探索政府市场联动的创新合作模式。
最后,再次我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联盟的创新文化探索能够和36氪擦出火花做出一个样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