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诗琦 启明
2017年,区块链、比特币姿态生猛地进入大众视野。
据锌财经了解,2017年底比特币价格一度达到17802美元,相比2016年末972美元的收盘价,暴涨了17.31倍。什么概念,如果当时拿出10万元买入比特币,现在已经身价183万了。
但多数人没那么好运,金海龙就是其中之一,他开始关注比特币是在去年8月。
当时,比特币价格突破30000人民币大关,当月累计涨幅超过25%。那时的金海龙,和多数初入局者一样,迷惑、好奇、high到爆,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链接:《近期数字货币暴涨的原因》,而当时他对这一行的判断是:是个“金矿”,但进场晚了。
4个月后,当他再次找到我们时,已摇身一变成了“标准链”项目的发起人,一脸自信地说要创立全新的共识机制,解决区块链容量过小、体统封闭等问题。
而和金海龙的再次对话,像是接受新世界的布道,刷新了我对区块链、对币圈已有的认知。疯狂、贪婪、患得患失成了我能想到的最好形容词。
在此,锌财经对采访内容进行了梳理,仅作分享:
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担保支付平台创始人,曾任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支付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通用搜索”关键词精准营销软件创始人,装机量超过 3000 万台,同时在线超过 600 万;浙江搜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全国最大的美女网红机构,年交易额超过 5 亿;WiFiSONG 创始人,公司在智能 WiFi、iBeacon 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影响力。
区块链很热,全球仅流通的币种就达1700多种,但不管是搞技术的,还是炒币的,其实都还只是少数。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得到的结论是这样的:目前,不算做智能合约的普通程序员,国内真正能做区块链底层的人,只有两位数,勉强能到三位数;而炒币的人,全球有两千来万,国内有两三百万,分布到332个地级市里,一个地级市不到一万,根本不起眼。
这些人闷声发财,不主动给你洗脑,但只要你问他,他就会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你唠嗑,进行布道。
这些人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圈子里最常聊的话题是:今天有什么项目?然后我二十个币,你三十个币,瞬间就把额度抢完。
要知道,不管是人民币,还是美金,放在口袋里是不会涨的,但数字加密货币可以。手上有币的人根本舍不得变现,而是不停地在里面滚,差的这个币的资金挪到好的那个币上去,差的越来越差,好的越来越好。只要不把钱抽出来,总有得赚。
比如你在2017年1月1日,把那时候排名前20的币买个遍,每个币买1000块钱,总共20000块。到了2017年12月31日,就变成了159万。虽然最差的一个币从1000块钱跌到50块,95%的钱没有了,但总体来看结果依然能接近80倍。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跑大盘,只要大盘涨,就都涨。
而且炒币来钱太快了,火币网的老员工基本都不干活了,公司里的人都要求把工资换成币,一个个晚上不睡觉都在炒币,有个小姑娘甚至街也不逛,衣服也不买,有钱就买币,根本停不下来。还有更疯狂的,有人把所有银行卡套完,全部砸进币市。
但也有不少人进进出出,反复折腾,少赚了不少。
王林,一个公司老总,为了体验流程,在2012年花800块钱买了一个比特币,900块钱把它卖了,赚了100块。之后在2017年5600块钱买进,15000块钱卖出,又20000块钱买进。他说,这东西,比开公司好玩多了。
小叶,2017年8月花2000多块钱买了20万个波场币,在后来的4个月内,2分买出,3分买进,8分再卖掉,3毛再买进……现在,手上只剩3万个波场币。现在一个波场币值2块多,到了原来的200倍。
这些币都有价无市。没进场的人感觉里面的都是傻逼,进场的人闷声赚钱,根本懒得计较到底谁才是真傻逼。
至于手上拿着几千万甚至是几个亿的新人,到处打听怎样才能进来?怎样才能买到比特币、以太币?要加多少钱?比如:以太币都是交易所价格基础上加10%-15%,就算有中间人帮忙介绍,人家也不见得肯卖。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虽然现在就两三百万人在炒,但能到两千万是不需要怀疑的。10倍的杠杆上来多少?至少得有四五十倍吧!
至于恶意做空是不存在的。即使偶尔有个人手上有足够的筹码,想要做空,也很容易被打爆。不管他抛多少,怎么抛,都有人买进,买到你没筹码为止。之前想把比特币做空的人,都倾家荡产退出市场了。
现在的股市、银行根本没什么钱,钱都在币市。而投资币最大的风险在于项目做不出来,币的价值涨不了,仅此而已。
现在做区块链项目的,真的很疯狂,完全颠覆传统思维!
前几天,我碰到一个项目,做应用的,里面的人简历都造假,结果我们扒完之后,他们已经募完了。
包括一个朋友,做基于金融的区块链项目,白皮书都没写,当天晚上拍拍脑袋,几个人碰了一下,8000个以太币就募到手了。他跟我说,就是瞎搞搞,低调!
还有人更直接,老大找上小弟,说前期募个盘子,后期就能去骗别人的钱。他们要做的只是找到第三方公司包全套,官网、白皮书,人都能搞定,出钱就行。
像这样做项目的,成本也就7500块钱的基金会注册费、几十万的媒体推广费,再有就是找人包全套的费用。他们大都悄无声息,外边的人完全不知道,都是这个人来我这坐坐,聊几句他在做,那人过来坐坐,说他也在做。
募资通常也没私募基金什么事,大都在各种群里完成。群里的人都很high,都以拿到额度为荣。而且这事真的和投资眼光没半点关系,募资不需要一周或是几天,而是几分钟就结束。等你分析完后,人家早就募完了,想要,就直接去二级市场买吧!
所以大家都蒙头买进,只要有额度,就都买,分析只会让你错过很多好项目。
而且,这种形式可以理解成让一家公司提前上市。有些公司只要前面包装得足够好,找到大佬背书,上去直接就能爆发,估值甚至远远超过很多上市公司。
好玩的是,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之前吐槽说送他币他也不要,现在虽然还没搞明白区块链、数字加密货币到底是什么,就已经在筹划让第三方渠道放消息,说公司可能要上区块链,来看看监管层什么反应,股市什么反应。
从前做互联网的人,都是坐下来跟你谈产品,谈定位,谈商业模式;玩区块链、加密货币的都是坐下来说谈愿景、谈理想、谈共识机制。不认同的,出门右拐。
所以这真的是个拼胆大的年代,人家根本不和你讲理,上来就抢,随便找个第三方放个消息就开始募。像我这样,白皮书来回改了三四遍的,真的算少了。他们都劝我说,你搞这么复杂干嘛?你先发!
据我了解,现在全球流通的加密货币有1700多种,你到明年这个时候流通的数量可能还是这么多,因为现阶段市场太热了,到明年,现在发币的有90%会跑路的跑路,不见的不见。
2017年混币市混区块链的,10倍收益只是起步,30倍勉强合格,100倍才算正常。冲着这一点,大家都想入局割韭菜,想一夜暴富。但区块链还局限在一个很小众的层面,原因很简单,为了所谓的安全性,极度降低了性能。
举个例子:因为每一个节点上全部要备份,一个只有三个节点的区块链网络,和有一亿个节点的区块链网络,它们承载的信息量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就是算力增加了,难度增加了,结果容量一样,并发也一样,以太坊上养只猫就能把网络养瘫了,这不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吗?
从密码学的原理来说,这可能没有问题。但我们从经济实体角度去理解的话,那肯定有问题,具体而言,问题就在于合理的安全性跟实用性之间的边界在哪里?这是做区块链项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区块链的项目分三个层级:
最上面最容易做的就是应用层,这样的项目我每天都能看到两三个,占了整个市场的95%以上。但这类公司往往会在白皮书里写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其实写了也白写,这纯粹就是为了凑页数,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讲技术。
第二类是中间操作层面的,像是量子链、小蚁这样。这样的项目类似于操作程序,叫基础链,用来跑应用的。这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占比一下子降到了5%以下。
第三类是更往下延伸、更底层的,像是标准链、arcblock。这类就更少了,一个月能看到两三个就不错了。而且有些还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实在没东西可写了,所有的领域都被别人占领了,所以就会有人往这方向编。
其实只要你别搞太复杂,太底层的东西,都可能做成。但对于基于区块链的项目来说,99%和1%没有区别。牛皮吹得很大的某某链到现在还没跑起来,好在所有人对它的要求都是,有一天能跑起来。只要他还有钱,还在不断找人做,就都没问题。
或者只要有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对整个行业有新的贡献。就像比特币的技术其实做得并不好,但它是最早的加密货币,所以不管有多烂,我们都买进,坚定持有。
而我们做“标准链”的出发点在于建立一个安全、去中心化的运营组织,组织内有基于价值激励的自进化。同时,合理平衡安全性和实用性。
举个例子:我借给你100万,只靠欠条是没用的,拉一个人作证也靠不住,那如果是随机抓100个人,为这笔交易作证,信任问题、安全问题就都解决了,换句话说,根本没必要每个节点都备份。这个关键在于,基于算法随机抓取适量节点备份,每个人都是一条链且单向无环。
世界上出现法币的概念,总共加起来才300年。在没有官方法币的那几年,铸币权不在中央,大家用的都是贵金属,比如金银铜铁。数字加密货币其实就是再次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年代。
而区块链本质上是乌托邦式的,大家遵从的是内心对大同社会的追求,它悄无声息,通过创富开始。现在,有人已经是几十亿的超级币持有者,有人已经是莱特币最大矿池持有者,有人已经压上全部财产布局区块链全产业……我认为,未来的世界首富,很可能在这一帮人中产生。
议
1.链圈一天,人间一年。这不仅是说财富的波动效应,也是说这个新生产业的思考方式、政策波动、迭代速度,超出了人类过往金融/技术体系初生时的一切跌宕起伏。
2.跌宕背后,是人们不愿做新贵们的韭菜;兴盛背后,是人们不愿做古老体系的韭菜。 三链不是币,币不是ico,ico成功不是项目成功。
3.这个看似老掉牙的逻辑,只有全球市场都付够学费后,才能真正贯彻“价值互联网”真正含义。
原题目《区块链,你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多疯狂》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手绘∣陵鱼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