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PropTech研习社”(ID:cv_seal),作者 Ellie,36氪经授权发布。
裁员数千人,只为寒夜前突击上市?
在折戟WeWork后,孙正义在亚太市场重金布局的第二子——OYO处境也不好。
WeWork前脚裁员,OYO后脚跟随。
近日,多家外媒曝出oyo酒店正在印度和中国进行大规模裁员。
据彭博社报道称,由于业绩不佳,OYO已经在中国的12000名员工中裁员5%,在印度的10000名员工中裁员12%,并计划在未来4个月内继续在印度裁员1200人。裁员人数约有3000人。
对此,PropTech研习社向OYO酒店公关人员求证,对方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但PropTech研习社从OYO内部人士方面了解到,彭博社报道中的中国区12000名员工包含了外包人员,截止到发稿前,OYO中国区还留有7000名员工。
有OYO内部员工向PropTech研习社透露,OYO内部确实正在进行团队调整,OYO此次裁员是为了降低成本,为2020年的IPO做准备。
“到2020年中,估计人数会很少了。”
此前,据印度媒体Inc42报道,OYO计划于2022-2023年在美国上市。软银希望OYO在2022财年之前实现年度盈利,而OYO可能在2020年7月之前关闭EBITDA不是正数的辅助业务。
目前看来,OYO上市的进程被提前了。
对于上市消息,接受PropTech研习社采访的OYO内部员工表示,OYO计划2020年上市。但他觉得,上市很难。
那本次裁员全都是业绩不佳的部门吗?该内部员工告诉PropTech研习社,每个部门都会裁掉一部分。
这并不是OYO第一次被传出裁员消息。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就有OYO员工陆陆续续在脉脉上爆料OYO开始大幅度裁员,涉及城市总经理(CGM)、商务拓展经理(AH)、工程项目经理(TR)等多个岗位。此外,还有员工爆料OYO去年收购的千屿酒店高管,也已经离开OYO。
从脉脉上面的爆料来看,OYO本次裁员人数远不止彭博社报道的那600人。
曾有OYO员工在脉脉上爆料“中国两大事业部已经裁员3000人”。对此,上述OYO内部员工表示,“这要看业务发展,都是动态的。”
OYO员工爆料(来源:脉脉)
OYO大幅裁员单纯是消减成本突击上市,还是说是商业模式被否,要整体退出中国?
早在去年12月份,业内就有传闻称OYO酒店在2020年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不过,经过多方求证,PropTech研习社并未得到OYO整体退出中国市场的准确消息。
短短2年时间而已,从狂飙突进到大肆裁员,OYO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作为首个从东南亚市场反攻中国市场的典型,OYO这么快就要认输了吗?酒店界“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失灵了吗?
创立于2013年的OYO,大本营是印度,直到2017年末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18年9月,OYO获得了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10亿美元E轮融资,其中6亿美元是用来发展中国市场。
此后,OYO中国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
顶着酒店界“拼多多”的名号,OYO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驻了中国300多座城市,酒店运营数量超过了10000家。但与快速扩张一起而来的,是人们对于OYO酒店质量的质疑。
(PropTech研习社之前的文章对OYO业务扩张有过详细介绍,传送门:《OYO不为人知的野心和秘密》)
2019年5月底,OYO中国宣布由1.0模式升级为收益保底的2.0模式。截至2019年12月,OYO已与超过9000家酒店建立2.0模式合作关系。
但2.0模式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2.0模式下,OYO与酒店业主的合作模式,从以往的佣金抽成转变为OYO向业主提供收益保底、营收超过保底的共享模式。业主在获得OYO保底收入的同时,也将酒店的线上经营权和定价权让渡给了OYO。
如果是1.0是轻资产运营,全靠品牌赋能,打的是流量牌;那么2.0模式就太重了,这不亚于一家全球级别的资管公司。
持续烧钱扩张的OYO,有能力为这些本身不够优良的酒店资产兜底吗?
答案是:不能。
从去年10月份起,全国范围内的OYO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欠业主账款现象。
有西安OYO酒店业主向PropTech研习社爆料,“OYO10月11月份的钱没给完,12月份的一分没给,这种无赖公司没办法,他让先合作后给钱。OYO的意思是说还要跟他们合作,不跟他们合作了,下面的钱就不给了。”
该位酒店业主表示,OYO欠自己几万块钱,有的业主被欠是十几万,二十几万。目前全国各地的业主都在闹事,上海总部那边天天有业主上门讨说法,要债。部分业主向PropTech研习社提供了他们维权的视频。
OYO上海总部业主维权视频(受访业主提供)
酒店业主欠款规模有多大?
PropTech研习社粗略统计,如果按照OYO 9000家酒店的官方口径,若每家酒店拖欠5万,那所有的酒店加起来就是4.5亿元。
OYO西安酒店分布(来源:OYO业主提供)
被OYO拖欠款项的业主还告诉PropTech研习社,“OYO公司高管天天都还在外面骗,他们好多的数据全是假的,像西安这边好多家业主,10月份都不跟他们合作了,11月12月还有账单出。西安这边从200多家,到现在还有50几家,150多家酒店都是最近两个月解约的。”
孙正义重金下注的明星独角兽OYO,这是怎么了?
作为印度当下最有前途的初创公司之一,OYO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OYO在已完成的15轮融资中,累积获得了32亿美元的风险和债务投资。
其中,软银是OYO最大的股东。据外媒报道,软银对OYO累计投资额近15亿美元。
OYO成立至今已经满7年。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讲,7年着实不算短,对于投资方来说,7年也基本到了退出周期。
在WeWork撤回上市申请之后,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在接受日经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以前很羡慕美国和中国市场的规模,但如今可以看到,许多炙手可热且增长迅速的企业来自像东南亚这样的小型市场。”
而孙正义在东南亚市场则是重金押注了OYO。
现在看来,在WeWork上市失利、愿景基金募资遇阻之后,作为软银的第二个重要种子,确保OYO成功上市已成了软银的当务之急。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吸取 WeWorkIPO失败和估值下滑的教训后,软银如今加强了对OYO的控制权。
据《经济学人》报道,软银已经给OYO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其自营酒店业务在2020年3月前实现EBITDA盈利,辅助业务于2020年7月前实现EBITDA盈利。
OYO目前正努力在软银的最后期限内实现业务盈利。
OYO的自营业务,目前包括Oyo Townhouse、Silverkey、Collection O、Oyo Flagship、Oyo Homes等。辅助业务包括OYO在2018年收购的Weddingz.in等。
据报道,OYO将在2020年7月底之前关闭未能实现EBITDA盈利的辅助业务。
此外,据印度媒体Inc42报道,OYO特许经营的约8000家酒店不属于这些目标。Inc42援引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称,OYO希望今年能"做出'稳定的改变',并希望明年能实现全年扭亏为盈。"
但遗憾的是,OYO和WeWork一样,不仅连续多年亏钱,而且亏损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据OYO的估值报告显示,OYO在19财年亏损了238亿卢比,较18财年亏损的36亿卢比增加了5.5倍。
报告显示,OYO在19财年的支出增长了3.9倍,收入仅增长了3.5倍。这份评估报告还预计,OYO将在2022年实现盈利。
OYO预计2020年继续亏损2.859亿美元,但目标是在2022年扭亏为盈,实现4520万美元利润。
海外一些媒体做出了相似的预测——OYO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在印度和中国实现盈利。而在英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OYO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盈利。
由此可知,OYO短期内很难通过削减人员、减少运营成本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上市希望不大,但OYO若计划2022-2023年上市倒还有可能。
2017年末,OYO如入侵者一般进入中国单体酒店市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让整个市场都不淡定了起来。
截至目前,华住、首旅如家等酒店玩家,携程、美团、同程艺龙等互联网玩家纷纷入局,先后推出了对标OYO的酒店品牌。
那么,国内酒旅行业业内人士是如何看待酒店业的创新者OYO的呢?OYO作为外来者,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针对OYO入华水土不服,多彩投合伙人周海斌表示,外国的企业到国内,都会遇到此类问题,Google、WeWork等都是鲜活的案例,这是基因问题,一时不可能解决。
周海斌称,“从互联网+住宿这个领域来看,OYO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的酒店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单体酒店占85%,单体酒店的连锁化,是大集团跃跃欲试且投入兵力后,成绩都不理想。
管理混乱,服务初级,卫生脏差,安全堪忧等问题,使得“专业”酒店集团到下沉市场举步维艰。”
周海斌认为,“OYO进入国内,跳出酒店做酒店,才杀出一条血路。规模化快速增长,势必带来差评。如果OYO不这么做,单体酒店业主连找到与之匹配的加盟机会都没有。”
至于OYO饱受争议的环境卫生等问题,周海斌表示,他们觉得条件很差,那是因为他们不是OYO的核心客群。
没有OYO,这些“夫妻店”的条件只会更差,住客的卫生和安全问题依然得不到保障。在性价比和舒适性上,低价酒店的性价比远高于舒适性。
另外,OYO的slogan也印证了这一点“花更少,住更好”。
OYO的失利是否意味着中国无法复制印度模式?OYO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是因为不懂中国的下沉市场吗?
房东东公寓学院创始人全雳表示,自己近期去了6-7个四五线城市,可以证实OYO所谓的下沉市场,绝对没有那么乐观或者庞大市场需求!
全雳解释道,“OYO和后续跟进的H酒店都不太懂下沉市场,拿资本和一二线经验去砸四五六线城市,会赔得找不到北!下沉市场到底需要服务还是流量?这个问题慢慢想清楚再行动吧!
“不要以为自己也能成为拼多多,这有很多深层次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全雳感慨到。
那OYO和WeWorK具有可比性吗?OYO如何调整才能登陆资本市场?
Horwath酒店管理顾问公司董事蒋海峰称,孙正义此次对Wework 和OYO投资失策的原因在于:他以为这两家公司有核心技术能力,其实他们都是做空间租赁生意的,本质上是商业地产,并没有技术支点也有没有杠杆效应,无法十倍速增长,无非是靠砸钱占领市场而已,所以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聪明如孙正义者,也无法看透不同行业的本质。”
蒋海峰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用昂贵、稀缺的资源去支撑大众、价廉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所以,中、低端(高频、价廉)品牌的生存之道是“效率驱动”;奢华、高端(低频、高附加值)品牌的制胜之道是“溢价驱动”。
酒店业也不例外,这几年我们看到不少高端国际品牌在推自己的中端产品时举步维艰,同样,靠中低端起家的酒店集团在向高端产品尝试突破时也都磕磕绊绊,乏善可陈。
蒋海峰认为,每个成功的人或公司都一定有边界,只不过他们在自己的边界里,因而对自己的边界不自知。而且为了捍卫自己的正确,整个组织的心智都会把这件事情合理化,把边界当成了世界。
“OYO这么低端的产品,在存量市场里用这种烧钱的方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赋能和支撑,这种风投有意义吗?没有任何意义跟价值。哪怕他有核心技术,我都认为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因为核心技术如果仅仅是在互联网端,作为一个重度空间体验产品来说的话,最终它其实是人与人。这个不解决,其实互联网的技术意义就不是很大。”这是吕邵苍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云隐东方品牌创始人兼产品总设吕邵苍对此事的看法。
“携程那么大的互联网公司,碰到年份不好的时候,都有亏损的可能性。换句话说,OYO用这么低端的技术,做低端市场,那么低的价格,怎么可能做得起来?哪怕他团队很强,我都觉得做不起来。”
“虽然孙正义做了风投,不代表他就是正确的,也不代表他就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方向。”
显然,在WeWork一役之后,孙正义彻底跌下了投资圈神坛。裁员、减负、上市……2020年,OYO能帮软银翻盘吗?